近期,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全新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策略,他們確認針對一種患者大腦過度活躍的酶CDK5,可以逆轉神經退化,減輕阿爾茨海默病癥狀。相關論文已發表于PNAS。 ![]() 研究通訊作者蔡立慧(Li-Huei Tsai)博士長期致力于CDK5的研究,她曾鑒定CDK5基因會編碼一種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但獨特的是,CDK5并不參與相關的細胞分裂過程,反倒是與神經系統發育、突觸功能調節有關。 CDK5平時需要一個搭檔P35蛋白產生互作才能被激活,當P35蛋白結合時,CDK5結構發生變化并使其能夠將特定靶標磷酸化。但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P35會被切割成異常的小蛋白P25,P25仍然可以與CDK5結合,但是作用時間要更長。 這就意味著,患者大腦中的CDK5會長期處于激活狀態,不斷參與磷酸化過程,甚至還能磷酸化非常規靶標的tau蛋白,這會導致神經原纖維纏結的形成,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標志之一。 過去一些研究曾研發了針對P25的小分子藥物,但測試時副作用較大,還會影響其他CDK蛋白。而在新研究中,研究決定進一步縮小藥物的作用范圍,作者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多肽,整個多肽由12個氨基酸組成,這種多肽序列同CDK5與P25結合的關鍵區域相同。 在實驗室測試中,研究者發現使用多肽可以降低培養皿中神經元的CDK5活性,但是它不會影響CDK5與P35的結合,也不會與其他CDK發生相互作用。這說明這種多肽可以特異性針對CDK5與P25的結合過程。 ![]() 而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測試中,如果使用多肽治療處理,小鼠的DNA損傷、神經炎癥和神經元減少等癥狀都會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異常的tau蛋白數量也會顯著下降。在空間記憶任務中,經過多肽治療的小鼠也表現得更好。 研究者指出,這種多肽經過注射后可以穿過血腦屏障到達海馬體和其他腦區,直接作用于神經元,他們下一步計劃探索其是否會有可能的臨床副作用,并進一步推動其臨床應用。 參考資料: [1] Ping-Chieh Pao et al, A Cdk5-derived peptide inhibits Cdk5/p25 activity and improves neurodegenerative phenotyp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DOI: 10.1073/pnas.2217864120 [2] A new peptide may hold potential as an Alzheimer's treatment. Retrieved April 17, 2023 from https:///news/2023-04-peptide-potential-alzheimer-treatment.html 發布于: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