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連更365天,這是第173天 藝術家:Grégoire Michonze 讀了上篇的成事心法,有助于從價值,身份,心理上對自己有比較清醒的認知。之后,就是具體的技術和策略了。畢竟,理論只是理論,如何指導實踐,才是最為重要的。 所以,今天進入下篇“做成一件事的技法”之第四章-“策略——方法和路徑。” 1. 認知驅動:做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 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需要遵循這幾個流程: 看清機制→尋找意義→感受好處 持續行動的前提,是找到問題的本質。如果曉得了事物的運行規律,就更能找到具體的做事方法。 而找到事物的長期意義,調整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很能找到目標與自己的關鍵,積極性也會提高的。 如作者所說:“一個人的成就往往在他的眼界之內,一個人在現實世界中能走多遠,其實在他心里早就標記好了。” 人總是習慣于先看到負面偏好,而忽略好處。想要提高生活質量,活在當下,關鍵就在于關注好處,比如鍛煉一次,身體激素就平衡一些。 正反饋,通過產出來獲取正反饋,也是非常不錯的方式。比如,推薦的書朋友也看了,還很喜歡,又過來一起討論,就很開心。 2. 寫下來:我們都低估了“寫下來”的力量 不記得在哪本書上看到的一種方法,說是遇到比較糾結的事情,就找一張紙,把好處和壞處全部寫下來,如果好處寫的多就去做,壞處寫的多就不做,很神奇的思路。 事實上,即便寫不出來那么多好處壞處,很多時候在寫的過程中,也捋清楚了思路。 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書寫可以讓負面情緒得到一定的緩沖,使人慢慢地恢復理智或理性。 3. 假設:什么能力可以讓自己快速進步 想努力卻不知如何做起,干脆躺平。 這是因為,對于不確定的事情,我們總是心懷疑慮的,無法前行的,“因為逃避模糊和不確定性是人類的本能。” 這個時候,假設就派上用場了。 如果能夠直面模糊和不確定性,能夠假設一個想法,然后繼續前行,那么,或許在前行路上,可能就會慢慢發現更多的信息,然后產生更多的行動。 如此,快速進步就成為可能。 “只要書中有一個點觸動了自己,并讓自己的生活發生了真實的改變,這次閱讀就是有效的,這本書就是超值的。” 因為喜歡讀書,很多朋友多次問過,是否看過的書都有記?。科鋵嵅]有,大概有個只言片語在腦海浮現,已經是很難得了。就如作者所說的這句話,只要有一個點出動,就非常不錯。 “大膽假設,看現實結果。” 用最低的心理預期,做最大膽的假設,然后根據現實結果來做調整。 需要明確的是,觀點和情緒要分離,習慣和技能的培養不可急于求成。 4. 降低期待:命運一定鐘愛那些愿意慢慢變好的人 慢慢變好,持續精進。 “只做剛需之事,沒有期待之心。” 過高的期待,容易打擊自信心,要允許自己會失敗,允許自己進步緩慢,允許自己用更長的時間來反復聯系。這就是很簡單的,成事之道。 “檢驗一流心理的標準也是如此—看一個人能不能在心中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期待,還能正常行事。” “只要你愿意在一個有價值的領域持續經營,并對自己和他人降低期待,命運也一定會特別鐘愛你。” 5. 深度練習:跨越從普通到卓越的分水嶺 越讀書越發現,世界上不存在什么速成法。 正如作者所言: “上乘的學習方法就是這樣原始、簡單。不需貪多求快,只要一步一步、一點一滴地扎實推進即可。” 那些簡單的甚至上學時候就知道的道理,被一再提起,才會發現,越長大越想要貪求捷徑,越缺乏小時候所有的耐心,這是背道而馳的。耐心,扎實,基礎,練習,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匯,毫無疑問就是學習的關鍵。 “對知識運用的頻率、速度及熟練度也是學習能力的一部分。” 足夠的練習量,夠快的速度,是技能學習的兩個要點。 6. 跨界:如果你想與眾不同,不妨試著跨界潛行 斜杠青年,多杠青年,越來越盛行。 在主業之外,有另外的目標和追求,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就像我自己,很多時候是原本的副業變成了主業,主業變成了副業,這樣來回切換。多個領域的學習,會有融會貫通的不一樣的感受。 這樣做的好處,是閑暇時間有了事情做不至于無聊,也是多了一些人生的可能。大概這就是作者所說的跨界: “每次跨界,都是給自己拓展一個新的維度,維度多了,競爭力自然就強了。” 如人們常說的“技多不壓身”,在能力范圍內多去培養愛好和技能,就是給自己更多的價值和優勢了。 認知驅動,寫下來,假設,降低期待,深度練習,跨界。 都是可操作可實踐的良方,于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很值得去參照去改進。 當然,改變與否,最多的還是看自己,所謂內驅力。因為: 關鍵看你想要什么樣的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