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行在阿爾卑斯山北麓 從克拉根福到維也納的公路距離300多公里。奧地利是一個山地國家,山地占國土面積70%,連綿起伏的阿爾卑斯山橫貫境內,覆蓋了三分之二的面積。從克拉根福到維也納的公路就穿行在阿爾卑斯山的北麓。地貌、景致與瑞士相似,但山勢沒有了險峻,多了些平緩。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長1200多公里。位于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過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國、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阿爾卑斯山脈同時也是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均發源于此。其中最著名的兩條河流:萊茵河與多瑙河,一條由此奔向西北,自荷蘭入北海;另一條奔東南,自羅馬尼亞入黑海。 ![]() 阿爾卑斯山位于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上圖來自網絡) ![]() 阿爾卑斯山還是中、西歐主要河流的分水嶺:萊茵河、塞納河向西流入北海;多瑙河則向東南流入黑海。(上圖來自網絡) ![]() 前一晚夜宿的克拉根福特是奧地利南部克恩滕州的首府。那是一個典型的邊境城市,由于控制著阿爾卑斯山上的幾個主要隘口,自古就是中歐一個重要的交通和防御要塞,在12世紀已初具城市規模。 ![]() 建城之初,這里只是一個防御性的山城, 城市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墻,但在1809年與拿破侖的法軍交戰后,所有城墻均被毀壞;今天,在昔日城墻的原址,出現四條環城道路 St. Veiter Ring(北)、Volkermarkter Ring(東)、Viktringer Ring(南) 和Villacher Ring(西),在這四條道路內的就是昔日克拉根福城的所在。 ![]() 8月的阿爾卑斯山北麓,牧草豐美。 ![]() 克拉根福地處谷地,四下望去哪兒都是山。 ![]() 這地方騎自行車出行是需要些勇氣和體力的,因為第一道路起伏;第二村鎮之間的距離長。 ![]() 圖中的深色建筑是典型的德國民居式樣。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但奧地利的主要民族不是日耳曼族,而是“奧地利族”。奧地利全國人口中,奧地利民族占88.8%,非奧地利民族占11.2%,日耳曼人僅占1.5%, ![]() 奧地利的人口密度是109.3人/平方公里,低于中國的148.35人/平方公里。 ![]() 這段路離高速路還有一段距離呢。 ![]() 直行:維也納、格拉茨。 ![]() 如此復雜的交通標志,國內還真的沒見過。 ![]() 這算是上了高速路了。 ![]() 遠處的阿爾卑斯山云遮霧罩。 ![]() ![]() 遠處小山包上是一座古堡。其實,直到公元996年,史書中第一次提及“奧地利”。這片土地在12世紀中葉巴本堡家族統治時期形成公國,才成為獨立國家。1278年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長達640年的統治。 ![]() 阿爾卑斯山確實太美了。歷史上,它曾經是南北兩邊國家之間的一道防衛天塹。 ![]() 8月,度假的季節。 ![]() 住在這兒~美死! ![]() 進入第一個服務區。 ![]() 奧地利服務區的主建筑都是這種黃顏色。衛生間、小超市、快餐店都在其中。 ![]() 旁邊是免費的兒童樂園。 ![]() ![]() 還是阿吉普的加油站。 ![]() ![]() 又上路了。 ![]() ![]() ![]() ![]() ![]() ![]() ![]() 維也納,還是直行。 ![]() ![]() 第二個服務區。由于眾人留戀昨晚入住的克拉根福的度假村,所以在那兒多停留了幾個小時,原本在維也納訂的午餐,就只能在此解決了。 ![]() 喜歡娃娃,這是女孩兒的天性。 ![]() ![]() 又下雨了。 ![]() 終于進城了。 ![]() 這有軌電車,離地間隙也太小了吧? 2/ 新、老霍夫堡 ![]() 瑪麗亞·特雷西亞廣場。這是一個精致的花園廣場,兩邊是對稱的巴洛克式建筑,中間是修剪整齊的樹木、草坪、還有精美的噴泉雕塑。 ![]() 廣場兩邊是對稱的巴洛克式建筑,一邊是奧地利的自然博物館,一邊是奧地利的藝術史博物館。中間的廣場內,是修剪整齊的樹木、草坪、還有精美的噴泉雕塑。 ![]() 以瑪麗亞·特雷西亞女皇紀念碑為中心,左右對稱有兩排一模一樣的建筑,這邊的應該是自然博物館,當時正在維修。整個廣場給人感覺規整,壯觀。 ![]() 瑪麗亞·特雷西亞紀念碑佇立在廣場中央,這組莊重肅穆的青銅像鑄于1888年,是為紀念奧地利唯一的女皇瑪麗亞·特雷西亞而建造的,紀念碑頂端的瑪麗亞·特雷西亞女皇雍容華貴、儀態端莊。 ![]() 這位青銅騎士是何方神圣?已經記不得了。 ![]() 新霍夫堡皇宮,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冬宮。(夏宮是美泉宮)。現在的新霍夫堡宮殿是奧地利的總統官邸所在地。它的正前方(我的位置就是英雄廣場) ![]() 遠處的尖頂建筑是維也納市政廳,盡管看上去很像教堂,但它確實不是教堂。 ![]() 奧地利大公卡爾(Erzherzog Carl 1771-1847),他被認為是“拿破侖戰爭時期最被低估的將領;反法同盟中最強將領;歐版的岳飛(反抗侵略)+諸葛亮(料事如神)。1809年,首都維也納淪陷,他臨危受命,率數萬精兵,攜數百門大炮,在維也納近郊的多瑙河畔伏擊了拿破侖的大軍,贏得了阿斯珀恩-埃斯靈會戰,斃敵4萬余人,一戰封神。此戰,反法同盟第一次擊斃了法國元帥(拉納);也是拿破侖的首次失敗。 ![]() ![]() 老霍夫堡皇宮。廣場中間的是弗蘭茨二世皇帝塑像。這位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弗蘭茨二世皇帝為了破滅自稱為法國皇帝的拿破侖想當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夢想,于1806年主動解散了這個帝國,并同時成立了奧地利帝國,弗蘭茨二世皇帝也就因此變成了奧地利帝國的弗蘭茨一世皇帝。 ![]() 老霍夫堡皇宮。 ![]() 弗蘭茨二世皇帝塑像。 ![]() 老霍夫堡皇宮的后門。 ![]() 后門旁的雕像。 ![]() ![]() 這是茜茜公主博物館。由于羅密.施耐德的精彩演繹,使得《茜茜公主》這部電影在中國深入人心。 ![]() ![]() 老霍夫堡皇宮的后門。 ![]() ![]() ![]() ![]() 3/ 格拉本大街 格拉本大街是維也納內城區的一條著名街道,繁榮的購物街,擁有高級的精品店、名家設計的建筑、宏偉壯麗的紀念柱,這里還有擠滿道路邊的露天咖啡座。歷史上這里曾是維也納城的護城河,直到1225年才被填平。 ![]() 出了老霍夫堡皇宮的后門,就來到這條步行街~格拉本大街(Graben)。街道兩邊名店林立。 ![]() ![]() ![]() ![]() ![]() ![]() ![]() ![]() ![]() ![]() ![]() 彼得教堂(Peterskirche). ![]() ![]() ![]() ![]() ![]() ![]() ![]() ![]() 4/ 斯蒂芬大教堂 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是維也納標志性建筑,建于14至16世紀之間,也是奧地利最為重要的哥德式建筑,被譽為“維也納之魂”。教堂頂部外面的幾何圖案很具特色,在陽光照耀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兩個世紀后竣工的教堂,被認為是集幾百年建筑藝術之大成的杰作。斯蒂芬大教堂由一座主體樓和三座塔樓組成,南塔最為壯觀,尖塔高達138米,成錐形直插云天。 ![]() 由于它正門街道較窄,很難從正面拍下它的全貌。 ![]() 步行街上的木偶藝人。 ![]() ![]() ![]() 斯蒂芬大教堂是維也納的象征,它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維也納心臟”之稱,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僅次于科隆教堂和烏爾姆教堂,居世界第三。這座教堂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歐洲各種古典風格建筑的混合體,也是建筑藝術互相包容、折中調合、兼收并蓄的代表。教堂始建于12世紀,初為羅馬式風格,以后擴建了兩座塔樓,南塔為尖頂挺拔的哥特式風格,北塔為文藝復興風格。 ![]() 18世紀斯蒂芬大教堂再次擴建,同時對墻壁的建筑風格加以整修。二戰以后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歷經4個世紀不斷地改、修、擴建工程,使這座教堂成為世界上一座奇特的混合式建筑。 ![]() ![]() ![]() ![]() ![]() 對斯蒂芬大教堂最大的破壞是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那幾天。遭受炮火襲擊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頂、銅鐘、管風琴和大部份玻璃窗畫毀於一旦。戰後的奧地利滿目瘡痍,但是重建家園的工作馬上就開始了。斯蒂芬大教堂,維也納市的標幟,成了全奧地利人奮發建國的象徵。修復工作從一九四八年開始,一直延續到一九六二年。全奧地利的九個聯邦州,分別負責修復大教堂的某一個部分。 ![]() 5/ 金色大廳及其他 金色大廳,全稱為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又稱黃金廳、維也納愛樂廳。由T·馮·漢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維也納最古老、也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維也納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廳之一。金色大廳由馮·漢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筑。外墻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它是維也納愛樂樂團常駐地。維也納愛樂樂團每季度至少在此舉辦12場音樂會。金色大廳共有1744個座位,300個站位。 ![]()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樓,也就是金色大廳。大樓中有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廳外,還有門廳、勃拉姆斯廳和莫扎特廳等演出大廳,里面陳設著音樂家雕像、作品等實物。 ![]() ![]() 門口這兩個人是在賣演出門票。 ![]() ![]() 門口上方的三尊雕像,可惜只能看它的外觀,無緣進入金色大廳。 ![]() ![]() ![]() ![]() ![]() ![]() ”自然多明媚,向我照耀! ![]() ![]() 莫扎特是一位才華橫溢而且多產的音樂家,3歲會彈鋼琴,6歲開始作曲。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歷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體裁與形式的音樂作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樂小品、獨奏曲等,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 ![]() 長時間以來,人們一直都認為莫扎特音樂對幼兒大腦的發育有幫助,所以胎教音樂常常都以莫扎特音樂為主。最近,莫扎特音樂的神奇魅力再次被證實,在美國醫學專業期刊《科學報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莫扎特音樂對耐藥性癲癇患者也存在治療潛力。 ![]() 這是酒店樓下的一座雕像。前一天晚上進入酒店時沒注意到,第二天一早來開窗簾就看到了它。 ![]() ![]() 維也納的清晨,一夜小雨,空氣清新。旁邊的玻璃建筑,讓我想起了盧浮宮前,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