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遷怒和報復,因為它簡單容易操作,再加上被允許。 養過寶寶的伙伴們回憶一下有沒有在養孩子的過程中有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大概在一歲多的時候是會打人的。因為憤怒,需求沒有被看見,滿足。 父母們都不是神,不能夠天天看見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再加上大部分父母沒有學過養孩子的生理心理技術,也不太了解人類的發展規律,所以不能夠大部分看見、滿足孩子需求也很正常。 作為孩子,在母親的子宮里什么都有,但是出生之后,完全需要適應不一樣的世界,各種體驗都跟子宮里的體驗完全不一樣,所以很不適應,會有各種情緒,當父母忽視又不會處理,那么就要有出口,最早的出口就是打人,打父母,就是最早的遷怒,所以這條路,我們都很熟悉,如果不加引導,長大之后就會“都是別人的錯,我可以遷怒”,如果引導錯誤,父母只是簡單的制止,那么孩子會解讀到,不可以攻擊別人,那么只有兩種選擇,暗暗的報復別人,后來又發現自己能力不足,報復別人做不到,那么接下來的選擇就是報復自己,因為自己無能。 好的父母就是在孩子一次又一次的不舒服體驗情緒中,協助孩子安放好自己的情緒,并去化解它,讓體驗都成為適應世界的力量。那么這樣的能力自然是離不開父母平靜的心態和智慧,這些都要從學習提升自己的過程中來。 強者原諒,生活中,也很常見,我們都想成為強者,有的時候是真原諒,有的時候是假裝原諒,還有的時候也真的不能原諒,這要看我們認為事實對我們所造成的的自以為是的傷害等級。不管是哪一種,原諒,我們認為他是強者,那么被原諒的一方自然成為弱者,還是會形成高低對立,最終還是一個不平衡的狀態,人們還是不舒服的。尤其是親密關系,我想沒有人真正的接納自己是“被原諒”,被原諒的一定是戰戰兢兢,日子照樣沒法過,因為緊張。人們內心深處只想要“無論咋樣我都很好”。所以親密關系中不可能有強者,有強者就不可能有親密。 智者忽視。我們都見過這樣的場景,兩個孩子發生矛盾,鬧得不可開交,沒兩分鐘,孩子又一起玩了,而很有可能兩個家長又吵的不可開交了。孩子的狀態就是智者,他們能做到當下,能做到一碼是一碼,能做到,過去就是過去了,真的就忘記了,只管當下我又要人玩了,就玩了。作為成人做不到,原因很簡單,我們總是在考究得失,公平,彌補,吃虧,不平衡……總之意難平,必須打回去才能平衡,所以這樣的輪回沒完沒了,也沒有啥精力干點自己想干的事情,更沒有精力去關注人人都想要的成功,因為平衡內心和壓制不平衡的心,需要大量的內耗。 所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真正的沒有內耗,像孩子一樣,純真而喜悅。一切本來就沒有發生過。 生存需要錢,生命需要愛。情緒的積壓,教子的困惑,關系的沖突,事業瓶頸…… 學習了好久,也好多,但是發現生活還是一團糟,問題層出不窮,總感到無能為力,還會自責…… 原因很簡單:轉化力才是知識成為智慧的通道。 【幸福規劃師】精品團體療愈訓練營是一場不可錯過的美妙體驗。 讓改變像呼吸一樣簡單,人生像游戲一樣好玩。 舞動丨音樂丨冥想 意向對話丨沉浸式體驗 重塑認知,洞察模式,清理障礙,提升能量,觸碰親密,擁抱幸福…… 幸福導師:金子 課程特點:理論20%,體驗40%,療愈20%,總結20%。 有用:讓知道轉化為做到。 高效:五天還你一個讓自己刮目相看的自己。 課程后遺癥: 1.健康:更有精氣神了,自信,越來越美麗了。 2.關系:親密關系越來越好,親子關系越來越輕松。 3.工作:越來越順利了。 4.情緒:越來越從容,越來越淡定。 5.能力:解決生活問題越來越順利。生活越來越美好。 關鍵是回不到以前了~~~ 【課程目標】: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第六期(4.29~5.1)即將開課…… 第四期重點被上成了美容課…… 第五期重點被上成了親密關系課…… 第六期會是什么?等你來共創…… 針對【我被逼、不得不、應該、沒得選】 父母學堂您身邊的實戰專家,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沒有問題孩子,只有教育!沒有知心愛人,只有知心關系! |
|
來自: 新用戶6779qZB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