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好不容易打開文章的你,有沒有興趣來聊一個問題呢?前天下午和一位高一的孩子聊天,孩子很聰明,但是成績卻很一般。明明有些題目自己一看就明白解題思路,但是就是做不對。孩子當著我的面,做了一道比較復雜的數學題。 我沒看懂,讓孩子給我講講解題思路,講著講著,孩子發現,好像自己露掉了一些內容,又急匆匆改錯去了。 望著孩子離去,不禁讓我想到這個時代的孩子和父母,都特別不容易。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報各種輔導班,大量刷題……但其實,學生時代的我們未嘗不是。《動機心理學》在提到能力這部分時,有這樣一句話“要想贏得比賽,既要提升專業能力,又要多參賽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把考試當作一場比賽的話,既然是比賽,就是比賽目標、比賽范圍,比賽時間…………其中最重要的是比賽目標也就是目標大學。根據這些列出來比賽目標,再結合自身情況,規劃對應的生涯規劃…… 而每一次的考試,就是大大小小的比賽。每一次的比賽,表面上看成績目標,但其實更應該看到背后的學習目標。真實情況是很多孩子在學習,但是對于學科本身卻一知半解。對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有一個大局觀、整體的認知。再學習具體的知識,就會明晰這個知識點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趨勢。說句更直白的話,知道自己哪一塊的知識點薄弱,然后才是有針對性”補“。如果沒有這樣的認知,你以為在補課,但其實輔導班的講課邏輯和校內老師上課的邏輯是一樣的,孩子在校內聽課都吃力費勁,是不是要換一種學習方式,而不是持續原來的模式呢? 你是自我設限還是自我設阻? 是不是感受有點繞?
對的,在很多人的眼中,自我設限和自我設阻是一個意思。 自我設限,更多的給自己的一個限制或是多一個步驟。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想考個清北,必須要高考,其實,可以特招。 自我設阻,更多的是主動給自己設置阻礙、障礙。 生活中的例子: 設限,更多的是思維層面 設阻,更多的是行動層面 回到剛開始的問題,有一件事做不到時,你是給自己限制多還是阻礙多?歡迎留下你的答案~ 1. 近期沒有活動,如果你想聊孩子學業規劃、學科方法提升的問題,那就聊聊,也許不經意的一次聊天,會徹底讓你重塑對學習的認知~ ??掃碼開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