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資治通鑒.讀書人心系天下 <h3><a href="https://www./lishizhuanji/zizhitongjian/" title="…"> … </h3></div> <!--第一屏左1End--><span id="vote"></span><!--列表--> </a>這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共有294卷,系宋朝司馬光編撰。書中內(nèi)容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周顯德六年 (959年)止,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歷史。宋治平元年(1064年),光進《通志》,記述了從戰(zhàn)國到秦二世年間的歷史。宋英宗大加贊賞,命其再纂《歷代君臣事跡》,并于始平二年(1065年)設(shè)立崇文院,選范祖禹、劉恕、司馬康等為助手,使用龍閣、天章、三館等所藏的書籍,采雜史諸書達222家,終于在元豐七年(1084年)編纂完畢,歷時20年。 計有周紀(jì)5卷,秦紀(jì)3卷,漢紀(jì)60卷,梁紀(jì)22卷,陳紀(jì)10卷,隋紀(jì)8卷,唐紀(jì)81卷,后梁紀(jì)6卷,后唐紀(jì)8卷,后晉紀(jì)6卷,后漢紀(jì)4卷,后周紀(jì)5卷。宋神宗趙頊以“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賜名為《資治通鑒》。光進后來另編有《考異》30卷,以辨正歷史事件的不同記載;《目錄》300卷,作為本書的提綱;《通鑒舉要歷》80卷,作為全書的簡編。宋代王應(yīng)麟編有《通鑒地理通釋》,對《資治通鑒》中的地名沿革進行了考證。朱熹編著的《資治通鑒綱目》創(chuàng)立了“綱目體”。元朝胡三省對《資治通鑒》中的難字注 其音義編成《資治通鑒音注》,《考異》和《目錄》中的歷法、天文及其注解分別附于《通鑒》正文。《通鑒》補遺糾誤,詳考典制,所引史料均標(biāo)明出處,所以其價值甚高。明朝有嚴(yán)衍《資治通鑒補正》270卷。通行刻本以清嘉慶鄱陽胡克家校刻附有胡三省音注之版本為最佳。1956年,古籍出版社以胡氏本為底本,標(biāo)點印行。今有中華書局第四次印刷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