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真的后悔死了,男人對你好,真的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對你好算不上什么優點,人都是會變的。” “如果他沒錢,沒什么能力,原生家庭也很糟糕,這樣的家庭真不能嫁。” 這是一個女讀者的咨詢案例。 她嫁給丈夫3年,孩子還不到1周歲,她就開始后悔了。 嫁給丈夫之前: 她父母極力反對,說:“這個男生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沒有什么工作,也沒有退休金,家里還有弟弟妹妹,你們今后的日子怎么過?” 女生被愛情沖昏了頭腦,她說:“沒關系,他對我很好,讓我覺得他能靠得住”。 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錯的。 結婚時,她沒要彩禮,男生家只是簡單辦了一場婚禮; 丈夫在一家公司上班,小城市,一個月到手也就5000塊錢; 在鎮上買了一套房子; 結婚之后,丈夫身上沒有一點兒存款,每個月工資到手,去掉生活開銷,各種人情來往,基本上很難剩下。 從懷孕到生孩子,都是女生拿自己的存款。 ![]() 為什么女生會后悔呢? 主要原因有3個。 第一:公婆一點忙也幫不上 結婚辦婚禮的錢,是丈夫自己出。 結婚時的改口錢,也是丈夫借給公婆的錢。 孩子出生后,婆婆借口說要帶弟弟妹妹(弟弟讀中學,妹妹讀高中),沒時間幫忙帶孩子。 孩子出生,別人家的公婆,最少也會給個紅包,算見面禮。 而她的公婆,只給包了1000塊錢。 第二:丈夫太為自己家著想 一個男人結了婚,難道不應該以自己的家庭為主? 她的丈夫,卻過度為父母,為弟弟妹妹著想。 公公剛去廠子里上班,一個月也就是4000塊錢,婆婆打零工,一個月千把塊錢。 錢不夠的時候,比如:弟弟妹妹要輔導功課,要交生活費等等。 丈夫會瞞著她,偷偷地給公婆以及弟弟妹妹錢。 ![]() 第三:因為“消費觀不同”,兩個人不止一次吵架 女生的家庭條件還不錯,父母從小就沒有虧欠過她。 想要什么,都會被父母滿足; 可以說,她從小到大沒缺過錢花。 工作之后,自己的錢也攢下來不少,到結婚的時候,她已經攢下了10萬塊錢,還不算父母給的10萬塊錢嫁妝。 她認為:孩子用的東西,就應該給買好的。 尿不濕用2塊錢一片的,丈夫都覺得貴; 奶瓶用200塊錢一個的,丈夫也覺得貴; 就連孩子的嬰兒車,她買了一個1000塊錢的,丈夫都跟她吵了一架。 丈夫掛在嘴上的話是:“又花這么多錢,沒必要花這么多”。 而她開始時還會解釋,后來只是一句話: “我花自己的錢,沒有花你的錢”。 就這樣,她越來越覺得對這段婚姻感到失望。 她說: “我用了3年的婚姻,悟出來一個道理,千萬別嫁給條件差的男生,門當戶對真的很重要。” ![]() 為什么不要嫁給“條件太差”的男生?1、在你看來正常的消費,在他眼里就是“浪費” 舉個例子: 你家從小到大給你灌輸的觀念是: “家里用的,吃的喝的,一定要盡量買好一點的。” 在你看來,與生活相關的,尤其是家里的電器,孩子用的東西,吃的食物等等,都應該用好點的。 可在他看來,他就覺得:無所謂,都一樣,沒必要花這么多錢。 在你看來,家里的冰箱里就應該放滿食物; 而在他看來,冰箱里就放點剩菜剩飯就行了。 你說,這樣的消費觀念和生活觀念,能過到一起去嗎? 有這樣一句話: “你認為遙不可及的生活,那就是別人眼里最普通的生活而已”。 這說明什么? 消費觀不同,家庭條件不同的兩個人,硬湊在一起,也會產生各種矛盾。 ![]() 2、條件越差的男生,對原生家庭的“愧疚感”越深 為什么這樣說? 你要知道,原生家庭條件很差的,父母往往會這樣教育孩子: “我們家里窮,給你這些不容易,你可不能辜負我們的心意。” “爸爸媽媽養你這么大不容易,你以后可不能當白眼狼”。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們潛意識認為: “我擁有這些東西,是有條件的;我想要這些東西,是父母費心費力才能給我的” 所以,他們很少主動跟父母要錢,要東西。 為什么? 因為他知道,自己就算開口了,也未必能被滿足。 有句話說: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窮人家的孩子懂事多” 如果都被父母好好呵護,需求被滿足,哪一個人愿意懂事太早呢? 如果從小就被父母滿足,內心和性格健全發展,哪一個人不想對自己好一點呢? 我見過的那些家庭條件差的人,自己工作后有錢了,基本上都是這個狀態。 “對自己特別摳門,對父母,家人特別舍得”。 哪怕他從沒有被父母愛護過,從小到大都沒有被滿足什么東西。 他們的潛意識想法是: “我有錢了,要好好回饋父母”。 ![]() 并不是說,對父母好不應該,給家人花錢不應該。 而是想讓大家明白這個道理: 家庭條件特別差的男生,他的選擇性很少; 他們內心總是認為:“我對父母有愧疚感,我一定要好好補償他們”。 于是,你們結婚之后,他總是給父母花錢,給兄弟姐妹花錢,卻唯獨不考慮自己的小家庭。 這個時候,還怎么過日子? 退一步講: 家人身體都好,但從小到大都很窮,一定是這個家庭里父母的問題。 要么不勤快,要么不上進。 一個人如果勤快,就算在廠子里上班,夫妻倆幾十年也能攢下來一些積蓄。 今日話題:你認為,結婚和家庭條件關系大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