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純干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在明朝末年,安徽有位叫汪汝佳的名醫,從小體質就比較差,長得很單薄。 在他十幾歲時,父親便患上了重病,多方延醫治療無效。在臨終前,父親對他說:“不為良相,且為良醫。” 于是,汪汝佳棄儒習醫,開始鉆研醫術。幾年后,汪汝佳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醫生。 因其先天稟賦不足,加之長年苦學醫術,不到40歲他就出現了須發早白、頭目昏花、腰酸背痛、渾身無力等肝腎虧虛的癥狀。 有一天,汪汝佳帶著徒弟上山采藥,到了晚上便在山上的寺院中借宿。 在寺院中,汪汝佳遇到一位年過百歲的老僧。這位老僧耳聰目明,胡須烏黑,步履矯健如飛。 汪汝佳在敬佩之余,便向老僧請教養生之道。 老僧指著院內一株高大的女貞樹說:“取此女貞子,以蜜酒蒸食即可。”汪汝佳回到家里后,反復琢磨女貞子的藥效。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于研制出了著名的補益良方二至丸。 此方具有補虛損、暖腰膝、壯筋骨、明眼目、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的功效,適合有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等肝腎陰虛癥狀的中老年人使用。 汪汝佳試服此藥半個月,感覺效果很好,便長期服用此藥進行調補。 目前,二至丸已經被制成中成藥。中成藥二至丸的用法參考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 當我們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時,頭發失于血的濡養,頭發就會變得毛躁,早白。 耳竅失于濡養的話,就會導致聽力下降,還會出現耳鳴的癥狀。 腰為腎之府,如果腎陰不足的話,就會出現腰酸的癥狀。 肝腎陰虛,會產生虛火,虛火內擾,導致我們心神不寧,晚上就會睡不著覺,失眠。 上面的種種癥狀加起來,人身體疲憊乏力,就會看起來很顯老,身體還容易出現早衰的癥狀。 二至丸的“二至”指的是兩個節氣——“冬至”與“夏至”。 為什么要用這兩個節氣名作為這味藥的名字呢? 這還得從它的成分說起,二至丸由兩味單方中藥組成:一是墨旱蓮、一是女貞子。 冬至采收女貞子,夏至采收墨旱蓮。 女貞子味道甘苦,藥性寒涼,主要歸肝腎兩經,具有滋補肝腎,明目烏發的功效。 旱蓮草,味道甘而酸,藥性偏寒,入肝腎兩經,不僅能滋補肝腎,還能涼血止血。 二藥性皆平和,補養肝腎,而不滋膩,故成平補肝腎之劑。 隨著內卷化的形成,生活節奏與壓力與日俱增,脫發成為了時代的一個現象。 中醫認為,脫發與諸多因素有關,比如肝、腎、肺等臟器有關。 若你是由于肝腎不足引起的頭發早白、脫發,就可以試試二至丸了。 實際臨床中脫發的病癥、病因都比較復雜,需要綜合辨證用藥。 這時候呢湯劑就更加靈活,能真正做到一人一方,前提是一定要找大夫來幫你辨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