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廣西狼兵表現出了很強的戰斗力,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領導下,桂系參加了多場大會戰,期間桂系涌現出了很多位抗日將領,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桂系的十大將領。 1、廖磊廖磊是廣西陸川人,先后在廣西陸軍小學堂、湖北陸軍第三中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過。廖磊早年在湘軍中任職,后來投降了桂系,跟隨白崇禧參加了北伐戰爭。紅軍時期曾參與圍剿紅軍,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慘遭殺害。 ![]() 廖磊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廖磊被任命為第二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不久升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廖磊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后創建了大別山抗日游擊根據地,期間搞得有聲有色,為安徽成為桂系的地盤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9年10月23日廖磊因腦溢血逝世于安徽,終年49歲,被國民政府追晉為二級上將。 2、李品仙李品仙是廣西蒼梧人,小時候學過四書五經,后來先后在廣西陸軍小學、湖北第三陸軍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后到湘軍唐生智手下任職,到1927年他已經是第八軍軍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李品仙被任命為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之后率部出桂抗日,先后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等大會戰。 ![]() 李品仙 1939年廖磊病逝后。李品仙被任命為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期間李品仙不斷與新四軍產生摩擦,甚至參與了1941年的皖南事變。1944年李品仙被任命為第十戰區司令長官。 新中國成立前夕,李品仙去了臺灣,1952年被以“現役屆滿”為由,奉命退休,1987年在臺北去世,終年98歲。 3、夏威夏威是廣西容縣人,先后在廣西桂林陸軍小學、武昌陸軍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學習,畢業后參與了桂系早年的諸多戰爭,到抗戰爆發前夕,夏威已經是第48軍軍長。 ![]() 夏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夏威被任命為第46軍軍長,之后相繼擔任過第八軍團軍團長、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率部參加了桂南會戰、桂柳會戰。 抗戰勝利后,張淦先后擔任過安徽省政府主席、第十兵團司令等職,1950年去了香港,此后一直在香港定居,1975年在香港因車禍去世,終年83歲。 4、張淦張淦是廣西桂林人,早年曾在舊桂系陸榮廷麾下當兵,陸榮廷兵敗后被李宗仁收編,此后他歷任第七軍中校副官、上校副官長、第八軍參謀長、第四十八軍參謀長等職。 ![]() 張淦 1938年6月,張淦接任第七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1939年11月晉升中將軍銜,1943年張淦升任第21集團軍副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張淦又相繼擔任過第七綏靖區副司令長官、第三兵團司令、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等職。 1949年12月張淦在廣西博白被解放軍俘虜,后關押在北京功德林戰犯所進行改造,1959年因病逝世,終年62歲。 5、徐啟明徐啟明祖籍是廣東,但是他出生在廣西,他很早就在李宗仁麾下任職,先后擔任過第七軍第五旅參謀長、第15軍25師師長、第七軍170師師長、第七軍副軍長等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徐啟明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豫西會戰、鄂北會戰等大會戰。1943年7月張淦升任第21集團軍副總司令后,徐啟明接任第7軍軍長。 ![]() 徐啟明 解放戰爭時期,徐啟明擔任過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兼參謀長、第十兵團司令長官等職。1949年11月兵敗粵桂邊區后,徐啟明到香港居住,1954年到臺灣行醫為生,1989年在臺北病逝,終年96歲。 6、韋云淞韋云淞是廣西容縣人,廣西陸軍講武堂工兵科畢業,李宗仁領導的新桂系打敗舊桂系統一廣西之后,韋云淞先后在新桂系中擔任過團長、旅長、副師長、師長等職。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韋云淞被任命為第48軍軍長,率部奔赴抗日戰場。之后他又相繼擔任過第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31軍軍長,桂林城防司令等職。桂林守城失敗后,韋云淞被撤職查辦,隱居于百色、武鳴。期間韋云淞先后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南寧守衛戰,反攻昆侖關之役,及桂林保衛戰等。 ![]() 韋云淞 抗戰勝利后,韋云淞在1948年被任命為廣西禁煙督辦,1949年冬到香港寓居,1954年因胃病醫治無效在香港九龍醫院去世,終年64歲。 7、闞維雍闞維雍是廣西柳州人,早年參與策劃消滅陸榮廷、沈鴻英舊桂系軍閥的作戰和對侵桂唐繼堯滇軍的阻擊戰,輔助李宗仁統一廣西。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闞維雍相繼擔任過第19師副師長、師長,第31軍少將參謀長、第131師師長,兼桂西南防守區指揮官等職。 ![]() 闞維雍 1944年在桂林保衛戰中,國軍不敵日軍強大的攻勢,不得不放棄桂林,闞維雍在來桂林之前已經做好了與桂林共存亡的準備,來之前他就把絕命書寫好并交給了妻子。國軍大部隊從桂林撤走后,闞維雍獨自一人走到電話機房內開槍自殺,以表與桂林共存亡之志,時年44歲,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中將軍銜。 8、黃紹竑黃紹竑是廣西容縣人,新桂系三巨頭之一,擅長政治謀略,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后到陸榮廷手下當兵,后來他“帶資入股”,與李宗仁合作,趕走陸榮廷的舊桂系,開啟了廣西歷史上與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三巨頭時代。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后,李宗仁率領第七軍北上與北洋軍作戰,黃紹竑留守廣西,致力于廣西的建設和發展,期間他創辦了廣西大學。 ![]() 黃紹竑 192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黃紹竑被調到南京中央擔任軍委第一部長,主管作戰計劃與作戰命令。1937年底,黃紹竑被任命為浙江省主席,他主浙八年,創辦了三家兵工廠,動員全省人民共同抗日,頒布全省“戰時政治綱領”,與共產黨軍隊新四軍協調共同抗日,受到周恩來等共產黨領導的好評。 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戰敗已是明面上的事情了,黃紹竑主張和談,但是李宗仁和白崇禧還是拒絕了和談,導致和談破裂,新中國成立后,黃紹竑在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擔任過職務,1966年在文革風暴中自殺,終年71歲。 9、白崇禧白崇禧是桂系名將,廣西臨桂人,新桂系三巨頭之一,有“小諸葛”之稱。他與李宗仁、黃紹竑一同推翻了舊桂系陸榮廷對廣西的統治,而后與李宗仁、黃紹竑將新桂系帶成足以與老蔣抗衡的地方勢力。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白崇禧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部長,主持制定抗戰計劃,提出了對日軍作戰的六條指導原則。期間也參與謀劃指揮了多場大會戰。 ![]() 白崇禧 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擔任過國防部部長,華中剿總司令等職,到1948年底他又逼迫蔣介石下野。在蔣介石的嫡系被消滅的差不多后,白崇禧企圖依靠桂系軍隊與解放軍抗衡,不過他的算法打錯了,最終桂系軍隊也被解放軍消滅。國民黨兵敗大陸后,白崇禧去了臺灣。 到臺灣后,白崇禧的處境就沒有那么好了,畢竟當年他曾逼蔣介石下野且在國民黨內部,他所領帶的新桂系一直是老蔣的死對頭,所以蔣介石也沒給他更好的待遇。1966年在家中去世,終年74歲。 10、李宗仁李宗仁是廣西臨桂人,新桂系首領,北伐時他是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打出了“鋼軍”的稱號,第七軍也成為桂系的王牌部隊。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先后指揮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等多個大會戰,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取得了殲滅日軍二萬余人的重大勝利。 ![]() 李宗仁 解放戰爭時期,李宗仁先是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參與解放區的軍事進攻。1948年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后出任代總統。 李宗仁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后,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李宗仁一退再退,后來直接去了美國,在美國一待就是16年。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陸,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小結: 上述10人均是新桂系的主要將領,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他們三人是新桂系的三巨頭,他們雖然參與了內戰,但是在抗戰時期他們也是盡心抗擊日本侵略者,在戰場上桂系軍隊也令日軍發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