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 此外,相關數據顯示,今日頭條APP 2017年1月月活用戶量為1.99億,其月活同比增速在該月達到最高的131.2%;但到了2018年9月,其月活用戶達到2.54億,但增速僅為14.5%。相比之下,增速在放緩,今日頭條需要尋找新的用戶增長點。 實際上,字節跳動涉足社交的野心早已表現明顯。從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以及折戟的悟空問答來看,已經具有準社交產品的屬性。今日頭條旗下也有社交媒體產品微頭條,用戶可以通過微頭條發布短內容、與人互動,從而建立關系、獲得粉絲。去年11月初,今日頭條在全公司內部推行一款內部孵化的名叫Lark的及時通訊產品,用作員工間的日常工作溝通,取代了之前使用的“釘釘”。
今日頭條收購“飛聊” 如果說之前的今日頭條、抖音在產品定位和形態上與微信沒有正面沖突,這次以通訊工具面貌出現的「飛聊」可就是擺明了要叫板微信——雖然微信早就表示自己不是一個單純的聊天工具了。 12月9日,消息人士 表示,今日頭條已經收購“飛聊”英文域名“flipchat.cn”,Bianews 查詢發現該域名聯系郵箱為ename@bytedance.com,通過郵箱反查確定其與今日頭條母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有關。 此前,消息人士透露,今日頭條即將上線一款年度級別全新社交產品,該產品名為“飛聊”。而這款產品不會內嵌在今日頭條APP內,將獨立推出。 根據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上半年度報告,中國移動互聯網五大派系(騰訊系、今日頭條系、百度系、阿里系、新浪系)占據總時長超過75%。 其中,今日頭條系獨立APP用戶使用時長已經位居第二,僅次于騰訊。而且其增速迅猛,用戶使用時長占比同比增長6.2%,同期騰訊下降6.6%,其他派系變化不大,由此可見,今日頭條系的用戶時長絕大部分都是從騰訊系搶走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于2011年9月28日就曾推出一款名為“飛聊”的產品,它在“飛信”的基礎上,可以實現跨平臺免費短信發送。不過在經歷了2年的發展之后面臨被放棄的命運。自2013年7月10日起,飛聊將無法發送和接收“飛信”信息。
絕殺一切社交? 歡聚時代(YY)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學凌在微信朋友圈表示:“我賭張一鳴的飛聊能夠成功。因為我看到了太多成功的因素在里面,我覺得機會真的可能來了。”他還補充道,“成功的定義其實就是自己能夠持續的活下去,但不一定規模做得多么大,其實真正的規模是時間的產物,如果你能夠在一個小規模下能夠有活下去的理由,你就會持續成長的。” 有趣的是,學習君在微信發現,曾有人開發了一款名為“Rapido飛聊”的小程序,功能介紹上寫著“一款企業內部通信的實驗小程序”。不過,這款小程序現在已被凍結,是誰開發的也不得而知。 此前有報道稱,截止今年7月31日,今日頭條的日活用戶已經達到了1.2億。而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在新產品上,今日頭條也是動作不斷。 9月20日,今日頭條上線一款名為“音遇”的App,曾連續一周排在AppStore社交免費榜第二,甚至還曾超越過小紅書、微信,占領社交免費榜第一的位置。 近日,今日頭條又上線了一款在線外教英語產品aiKID。信息顯示,aiKID隸屬于北京比特智學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1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由北京閃星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而閃星科技是字節跳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在2017年11月舉行的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張一鳴就在演講時宣布,下一步將從智能分發時代走向智能分發和粉絲分發相結合的“智能社交”時代。“我們相信這也是社交媒體的2.0時代,通過智能推薦更有效率地獲取粉絲。”張一鳴稱。
今日頭條VS騰訊今年以來,今日頭條在多個領域與騰訊對抗。今年5月到6月,騰訊與今日頭條之間摩擦不竭。5月,馬化騰與張一鳴在微信朋友圈內“互懟”。6月1日,雙方互相起訴,停止合作。6月25日,騰訊與今日頭條分別就遭遇“黑公關”事件向公安機關報案。 除了口水戰之外,今日頭條與騰訊在業務領域也競爭激烈。為了對抗頭條系的短視頻產品抖音,騰訊接連上線了十多個短視頻產品,在新聞資訊領域,騰訊投資的趣頭條也對今日頭條帶來沖擊。 探討今日頭條和騰訊互撕,我們還要從兩個事件說起。 事件一:早在不久前,騰訊公布了《騰訊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范》,微信的新規明確提出,外部鏈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的情況下,以任何形式傳播含有視聽節目的內容。騰訊的這一規定表明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內容鏈接將無法被分享到微信。這就意味著微信端龐大的流量不再被引流,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將會失去一塊流量最大的端口。 事件二:5月30日,新華網發布了標題為《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游對少年兒童的戕害?》的文章,文章對于當下網游對于青少年的影響進行了評論。此后,今日頭條推送了標題為《新華社: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的同一篇文章,并進行了全網推送。盡管文章內容并未有所改變,但是從標題上來看的確非常觸目驚心。 學習君在當晚也收到了這條推送,在收到這條消息的時候,筆者也在思忖新華社怎么會用如此嚴厲的詞匯“討伐”騰訊。學習君在那個時候就猜測,標題應該是被人修改掉了,這種評論可能是新華網發出的,新華社不會對一家企業發表如此措辭嚴厲的評論。結果,果然不出所料,新華網的這篇評論的確是被人修改過了。 盡管騰旭和今日頭條在內容端口的競爭異常激烈,但是鬧到如此正大光明的確很少見。那么,騰訊與今日頭條互撕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祟呢? 第一, 流量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落幕,流量的轉移業已完成,很多平臺獲取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即使是騰訊、今日頭條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不例外。當流量的獲取難度不斷增加的時候,一些白熱化的競爭便會實現。騰訊和今日頭條正在面臨的正是這樣一種狀態,可以預見未來隨著流量爭奪的白熱化,騰訊和今日頭條的沖突還有可能進一步升級。 第二, 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競爭開始從資本運作到短兵相接。在互聯網紅利即將落幕的時刻,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競爭同樣是以資本的形式來出現的,從本質上來看,這種競爭段位較高。比如,阿里和騰訊之間的競爭就是以資本方式來呈現的。然而,隨著資本運作的結束,單純地依靠資本競爭已經無法再起到實際效果,或者說整個市場當中的布局開始塵埃落定。于是,互聯網巨頭展開白刃戰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題。 第三, 新生的獨角獸公司開始不斷挑戰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地位。我們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了類似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這樣的新的獨角獸企業,這些企業分別在特定的領域形成了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講,這些新生的獨角獸企業依然有很多優勢,于是,在這個時候,這些新生的獨角獸企業便開始在特定的領域挑戰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市場地位。 早在今日頭條之前,美團與阿里就已經有了一次互撕。從本質上來看,這是一場新生的獨角獸企業與傳統互聯網巨頭爭奪彼此生存空間的戰役。未來,隨著這些新生的獨角獸企業在不同業務端口拓展業務,而傳統互聯網巨頭感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之間還將會出現類似這種競爭,而且競爭的激烈程度還有可能升級,正如當年的3Q大戰一樣。 騰訊和今日頭條之間互撕并不僅僅只是偶然事件,它是新舊互聯網勢力在拓展彼此勢力范圍的時候必然要經歷的。未來,隨著互聯網紅利的消退,特別是隨著新的互聯網勢力范圍的不斷拓展,類似于今日頭條和騰訊、美團和阿里之間互撕的事件還將繼續出現。
那些年,挑戰過微信的APP 當然,目前外界對「飛聊」的了解也僅限于它是一個 IM 軟件,現在談「打敗微信」或能否成功還為時過早,倒是不妨看看那些曾經試圖挑戰微信的產品,如今都怎么樣了。 無獨有偶,在今日頭條之前,也有一款叫做「飛聊」的通訊應用,出自中國移動之手,為的是拯救在微信和米聊沖擊下日薄西山的飛信,但最終以失敗收場,可以說從問世到退場連一點水花都沒濺起過。 在有如過江之鯽的微信挑戰者中,網易的易信和阿里的來往應該是最高調的,其中易信背后還有電信這個「土豪干爹」,馬云更是親自上陣為來往拉新,巨頭們傾盡全力,力圖與微信一爭高下。 然而,用戶并不需要這么多「微信」,只是功能的簡單堆砌,缺乏革命性創新的易信和來往,到頭來也只能落得個無人問津的下場。 Snap 崛起后,國內又涌現出大批主打「閱后即焚」功能的應用,但連「曇花一現」都談不上。事實證明并不是所有國外流行的模式都能照搬到中國,即便如今支付寶、QQ 等還保留類似的功能,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點綴。 最近兩款打上「挑戰微信」標簽的產品是 Echo 和 Pop,但它們進入大眾視野,更多還是沾了微信的光,因為兩位創始人均是微信高級產品總監。雖然產品還在內測階段,最終能否成氣候還不好說,但過于小眾和垂直的定位似乎讓兩者缺少爆紅的因素,不免讓人對其前景心存疑慮。 看起來,只有從 LBS 陌生人社交切入的陌陌,避開了與微信的正面交鋒,才得以從微信手中分得一杯羹。 而要說到有熱度,則非子彈短信莫屬。今年 8 月,上線僅 2 天的子彈短信一度在 App Store 社交榜上力壓微信、探探,坐上了第一的寶座,上線 7 天便完成第一輪 1.5 億元融資。 然而,光憑語音轉文字、無需加好友也可發信息等功能根本無法撼動微信的社交關系鏈,換湯不換藥的子彈短信,熱鬧了幾天后也就沒了下文,再次印證了馬化騰那句話: 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個微信。 當微信已經成了一個超級 app,野心勃勃地要「連接一切」時,子彈短信們還著眼于各種交互、體驗細節的優化和小功能的創新時,其實已經與微信不在一個量級上了。
打破微信的霸主地位? 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微信在社交軟件上完全是霸主的位置,可以說微信是騰訊的頂梁柱,以前騰訊靠QQ,現在要靠微信。 社交軟件也不是那么好做,之前有多少想挑戰微信霸主地位的社交軟件都失敗了,連最有希望的子彈短信都無法取代微信。 今日頭條作為后起之秀,旗下也很多產品,但是算最成功的就是抖音,但是只有一個抖音遠遠不能滿足頭條的需要。抖音雖然火爆,但目前也面臨用戶增速放慢的情況,畢竟用戶數總有個極限,不可能無限增長。趁著現在今日頭條旗下這么多產品的用戶量,推出一款社交軟件,起點也比子彈短信高。 學習君覺得微信的地位難以撼動,主要的原因是遇上一個好時機,隨著智能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以前沒機會接觸網絡的中老年人,也可以方便使用一個微信。微信剛好是遇到這個機會,爭取到很多的中老年用戶,而這些中老年用戶就是一個社交軟件能不能成為全民軟件的因素。 中老年用戶的習慣也是最難改變的,好不容易學會了操作微信,滿足了社交的需要,還會嘗鮮去使用其他社交軟件嗎?再說抖音很火,也只有年輕人在玩,想把頭條旗下產品的用戶引導到“飛聊”上很容易,年輕人是會適應新的社交軟件。 但是“飛聊”能挑戰到微信的地位嗎?學習君認為可能性不大,“飛聊”要是推出,可能會利用頭條旗下的產品,迅速積累一定數量的用戶,但想做到微信那樣全民都使用的程度,在之前推出的那么多社交軟件都是例子,不可能。 很多人也希望出現一個比微信更方便的社交軟件,子彈短信就部分做到了,后來者會不斷吸取經驗,把受歡迎的功能加入新社交軟件。但最麻煩的就是你在改進,微信也會改進,除非微信一成不變,那就有可能出現取代者。 迄今為止,騰訊在社交領域的地位依舊無可撼動。此前,阿里巴巴、網易等都曾推出過社交產品,但均鎩羽而歸。從目前來看,擁有10.8億活躍用戶的微信以及8億活躍用戶的QQ,騰訊在社交領域依舊是無法撼動的霸主。 |
|
來自: 贏rjtyhxzflwzs > 《標準文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