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有兩位鼎鼎大名的書法家,一是趙孟頫,一是鮮于樞。他們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并稱“二妙”、“二杰”,但鮮于樞對后世的影響略遜于趙孟頫。
他們不但同為書壇豪杰,還是惺惺相惜的好友。鮮于樞生于蒙古定宗元年(1246),卒于元大德六年(1302),享年五十七歲;趙孟頫生于宋理宗寶佑二年(1254),卒于元至治二年(1322)享年六十九歲。他們相識于至元十五年(1278)左右,之間往來二十四年之久。
用趙孟頫的原話來說“契合無間言,一見同宿昔”、“書記往來間,彼此各有得”。他們不但“奇文既同賞,疑義或共析”,而且“絕妙晉唐帖”、“最后得玉鉤”也一起“握手傳玩余,歡喜見顏色?!?br> 在趙孟頫尚未到京師之前,鮮于樞已經向田衍等友朋大力宣揚趙孟頫,說他:神情簡遠,若神仙中人。
在趙孟頫尚沉迷于宋高宗書法時,鮮于樞又一語驚醒夢中人:令其從右軍入手。自此趙孟頫的書法大進,氣韻格調,游刃于晉人之間,為他成為元代書壇的書壇巨擘奠定了基礎。
鮮于樞、趙孟頫均擅古琴。鮮于樞覓得許旌陽手植桐,斫了“震雷”、“震余”兩架古琴,并把“震余”送了趙孟頫。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趙孟頫《論枕臥帖》,就是元貞元年(1295)六七月,趙孟頫寫給其好友鮮于樞的。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該帖亦稱《論虞世南書法》,文中“吾兄伯幾不可不知也?!敝傅木褪酋r于樞。
該札運筆宛轉圓潤,提按輕重得宜,運筆沉著靈動,結體骨肉停勻,氣韻自然飄逸,豐筋健骨,端整遒麗,凸顯姿韻之美。
趙孟頫行書《論枕臥帖》欣賞 ▼ 
釋文:
常州張治中有虞永興《枕臥帖》,筆意清峭,紹興內府故物,足為希代之寶,吾兄伯幾不可不知也。首云“枕臥來七八日”,末云“世南呈”,凡十余行。頃都下四次借閱,因不肖嗟賞,遂爾寶秘,不爾,亦不甚愛,可惜可惜。
(世南字漫,本不知為何人書,苦苦相問,不能固拒,遂道與之,由是遂不復出)有建業文房之印,紹興小璽。平生僅見此一種虞書耳。
局部放大圖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