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男詩人 : 20首值得收藏的詩 (1

     麥客的春天 2023-05-03 發布于江西
    新詩選刊
    ??圖片

    ?

    ?尺八
    胡弦

    石頭上行船到天竺,
    針尖下種花又開過了小腹。
    如果放不下仇恨,就去一趟阿拉伯;
    如果放下了仇恨,就去古寺里做一只老獅子。
    大醉醒來,星空激越,
    斟酒姑娘的手腕上,
    有條剛剛用銀子打好的大河。


     

    圖片

    胡弦,詩人、散文家,著有詩集《沙漏》《定風波》、散文集《風的嘴唇》等。曾獲《詩刊》《星星》《作品》《鐘山》等雜志年度詩歌獎,花地文學榜年度詩歌獎金獎,柔剛詩歌獎,十月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


    心經
    阿信

    這一部河流的成長史,我們來讀讀。
    或者,在星辰的微光下,收束氣息,披霜而坐。
    只我和你,在大地勉力修持。

     

    圖片

    阿信,男,漢族,1964年農歷十月生人。著有《阿信的詩》、《草地詩篇》、《那些年,在桑多河邊》、《驚喜記》、《裸原》等多部詩集。獲徐志摩詩歌獎、昌耀詩歌獎、西部文學獎、詩刊社陳子昂年度詩人獎、十二背后﹒梅爾年度詩人獎、屈原詩歌獎、陸游詩歌獎等。



    玉米與男人
    汪劍釗

    到了秋天,疲憊的玉米
    需要找一個地方
    躺下,仰望湛藍的天空,
    清點堅持大半生的直立與孤獨,
    露出金黃的肉身以炫耀陽光的溫暖。

    阿斯圖里亞斯說,人是玉米做的,不能出賣……
    在西域,在天池的側畔,
    三個南方的男人為情所動,
    與一片玉米相親相愛,
    不問來處,也不介意未知的前途……

    十年了,他去了曉看紅濕的錦官城,
    他帶著穗子似的胡須和傷感回到西子沐浴的臨安,
    而我滯留北地,繼續
    與霧霾討論生態主義的細節,
    但西域的玉米不知去向,
    雖說詩歌依然擁抱著每一根光禿的棒子。

     

    圖片

    汪劍釗,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出版有專著《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紀中國的現代主義詩歌》《詩歌的烏鴉時代》《俄羅斯現代詩歌二十四講》,詩集《比永遠多一秒》《白雪的隱喻》《汪劍釗詩選》《毫無緣由的獨白》和譯著《俄羅斯黃金時代詩選》《俄羅斯白銀時代詩選》等數十種。

     


     


     

    除了風,沒有別的聲音
    張作梗
             
    除了懷念,沒有什么可慰藉暮年的鄉愁。
    除了風,沒有別的聲音。
    融入了異地的環境又怎樣?
    用一生,贏取了本埠的戶籍又怎樣?
    只要一說話,我就露出了鄉音的尾巴。
    只要端起酒杯,我就想起了故鄉的蘆薈。
             
    仿佛一棵樹,被強行挖走,
    給植入到陌生的土地上,
    ——修枝剪葉后,它活過來了……
    但總有一片來自頭頂的陰影,
    籠罩著它的生存。異鄉多風。風一吹來,
    它就感到傷口婆娑,滿身心的疼痛啊。
             
    而要確定再不能還鄉,我還得積攢多少
    廢棄的路、望斷的云?——一顆
    灌滿了風聲的心,擱哪兒都像
    破碎的陶罐,流浪到何方都像一張
    過期的船票。而當異鄉慢慢變成一根
    攙扶暮年的拐杖,我終于活到了
             
    有鄉不得歸的年齡。——這是落木
    蕭蕭下的季節。這是風在無風的
    時辰仍漠漠地吹著。——這是萬物啞默的
    臨界點:除了風,再沒有別的聲音……

     

    圖片

    張作梗,湖北京山人,中國作協會員。主要作品有長詩《揚州驪歌》《小城》《解構》等,曾獲《詩刊》年度詩歌獎、首屆浙江詩歌雙年獎主獎。參加《詩刊》社第 24 屆青春詩會、散文詩雜志社第 16 屆全國散文詩筆會。



    武陵山的寂靜
    劉年

    幾千萬只蛐蛐在叫,蛐蛐也看不見,就覺得是燈在叫
    墻壁在叫,門板在叫。打開門,青草也在叫
    走出去,幾千萬只青蛙在叫
    青蛙也看不見,就覺得泥土在叫,石頭在叫
    水在叫,水里的星星也在叫
    有人叫你,你故意不答應,聲音越來越慌,看不見人
    就覺得整座武陵山脈都在叫

     

    圖片

    劉年,本名劉代福,1974年生,湘西永順人。喜歡落日、荒原和雪。著有詩集《為何生命蒼涼如水》《世間所有的秘密》《楚歌》,散文集《獨坐菩薩巖》。



    烏鴉歸來
    亞楠

    老榆樹上,風時緩
    時疾
    雪依舊在飄落著
    而烏鴉們在一次次旅行
    之后
    卻把安靜留給了夜空
     
    白茫茫雪野上,空曠
    即是一種隱喻。可是森林中
    那些被遺忘
    在溫柔之鄉的雪
    宛如歸來者古老的燈影
    落滿煙花
     
    此刻,一棵沉思的老樹
    托舉大鳥
    浩渺之水正在四處彌漫就像他
    恪守的信仰

     

    圖片

    亞楠,本名王亞楠。中國作協會員,伊犁州作家協會主席。已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十月》《大家》《西部》《花城》《鐘山》《山花》《上海文學》《星星詩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200余萬字。多次獲得全國詩歌、散文詩獎。



    風景
    陸岸

    世上還有什么風景,
    比得上你年輕時遇見的一場大雪,
    大雪上只有兩個人的腳印。

     

    圖片

    陸岸,浙江桐鄉人。作品見于《詩刊》《星星》《西部》《西湖》等刊,著詩集《煮水的黃昏》、詩合集《無見地》。主編詩媒體《一見之地》。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張常美

    很多告別,仿佛通達過天地
    方能成行。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撕開各自的天幕,兩個豪爽之人
    就此別過了。很多告別
    像是在撕裂著同一個人
    連影子也在忍著漫長的疼痛吧
    而更多告別,寂然無聲像
    從來沒有發生過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沒有什么值得捎出去的消息
    世上飄著的都是
    抱緊過的蟬蛻
    在一場細雨之后就不見了
    最后的告別之前我也
    只來得及附身于
    一塊厚重的石板
    只奢求好奇的春風試著推一下它

     

    圖片

    張常美,1982年生,山西代縣人。獲第十七屆華文青年詩人獎,參加37屆青春詩會。有詩集《不惑的繩結》 《我見過》。



    她在,就有一個家
    呆瓜

    他說歸就歸了,野鴨飛過葦塘
    就沒想過再回來
    田野里,所有植物都矮下去
    高出地面的是墳

    門前的梧桐一直在落葉
    風吹來,像是送行,又像是歡笑
    在夏天,如果檐下有風
    它也曾哭得像個孩子

    他的母親也是這樣,患了老年癡呆
    有時在院子里說話
    有時,對著空空的黃土喊
    誰偷走了她的南瓜

     

    圖片

    呆瓜,原名張文忠,七零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人。



    再登白塔山
    梁書正

    并沒有什么是我想要去征服的了
    山腳下的青草、野花和露水,也是我的高度

    往上慢慢攀登,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風景
    即使有時往下一瞥,瞧見命運陡峭的深淵

    不需要歡呼或流淚了,那起伏的山巒和磅礴的云霧
    我了解藏在其中的真相和本來

    人到中年,遙望那些曾經拼命想征服的山峰
    不過是眼前指尖上的一粒塵土
    當我慢慢下山時,身邊只會帶著白云和清風

     

    圖片

    梁書正,湖南湘西人,苗族。中國作協會員。曾就讀魯迅文學院、毛澤東文學院。獲紫金人民文學詩歌獎、第十一屆紅高粱詩歌獎等。參加《人民文學》“新浪潮”詩會、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論壇、湖南省第七屆青創會。作品見于《人民文學》《詩刊》《民族文學》《十月》《星星》等。入選湖南省文藝人才“三百工程”。出版詩集三部。
     

    新詩選刊 新詩選刊 2023-04-24 07:03 發表于湖南

    收錄于合集

    #男詩人2個

    #新詩選刊13個

    圖片

    海男作品


     

    本期詩人:湯養宗 梁曉明 余怒 劍男 江非 李不嫁 陳群洲 張二棍 江一葦 李棟

    本期組稿、編輯:羅永鴻

     


     

    光陰謠
    湯養宗

    一直在做一件事,用竹籃打水
    并做得心安理得與煞有其事
    我對人說,看,這就是我在人間最隱忍的工作
    使空空如也的空得到了一個人千絲萬縷的牽扯
    深陷于此中,我反復享用著自己的從容不迫。還認下
    活著就是漏洞百出。
    在世上,我已順從于越來越空的手感
    還擁有這百折不撓的平衡術:從打水
    到欣然領命地打上空氣。從無中生有的有
    到裝得滿滿的無。從得曾從未有,到現在,不棄不放

     

    圖片

    湯養宗,福建霞浦人,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協副主席。出版詩集《水上吉普賽》《去人間》《制秤者說》《一個人大擺宴席湯養宗集:1984-2015》《三人頌》等多種。曾獲得魯迅文學獎,丁玲文學獎詩歌成就獎,人民文學獎,詩刊年度詩人獎,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藝獎,儲吉旺文學獎,新時代詩論獎等獎項。部分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外文在國外傳播。




    梁曉明

    有一種悲哀我已經離開
    我的淚水忘記了紀念
    我坐在寧靜的空白當中
    我好像是一支秋后的蘆葦
    頭頂開滿了輕柔的白花

    我和空白相親相愛
    等待冬天到來
    那遙遠遙遠又逐漸接近的
    是一盞親切的什么形式的燈呢?
    搖晃我小鎮上簡樸的后院
    恍惚睜開他
    已經走遠的兩只眼睛

     

    圖片

    梁曉明,中國先鋒詩歌代表詩人。1988年創辦中國先鋒詩刊《北回歸線》。獲《人民文學》建國四十五周年詩歌獎、第三屆華語春晚中國新詩"百年百位詩人"、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詩人等獎。出席德國上海領事館主辦的《梁曉明與漢斯.布赫——中德詩歌對話》、上海民生美術館主辦的《梁曉明詩歌朗讀會》、東京首屆中日現代詩人研討會。出版詩集《開篇》《印跡—梁曉明組詩與長詩》《用小號把冬天全身吹亮》《憶長安——詩譯唐詩集》等。


     


    這么表達
    余怒

    從花園到果園,這般答復自己。
    一個生命,其內涵:石榴花和石榴。
    這個自我(被寫下的,被表現出來的),
    乃至它的復數形式正在快速繁殖,
    直至成為一串各具五官的怪異的葡萄胎。
    蜜蜂裹著花粉,果蠅幼蟲蠕行在果肉中。
    感到“我是它們”使我茫然,卻無力從
    身上推開它們。就像剛從鐘表店出來
    所感到的時間的混亂。匆匆人流和噪音。
    春日好奇的游客,樹林深處相擁而吻
    的一對對情侶,他們都有著一眼望穿
    的裸體的性質,使人想用一件羊絨大衣或
    深色罩衫來遮羞。這么表達“我在世界中”
    實在比詩還荒謬。用詩闡釋生活,在一場
    少女們拿腔拿調的朗誦會上。這就好比
    用上北下南的地圖闡釋旋轉中的地球。
    我已對她們失望。為何我越是積極地生活,
    越是像誤入城市的巖蟒一樣不容于世?
    因為世界的基本構造是時間,與我們身處
    地理的何處沒有關系——你在夏日海灘,
    你在果園樹下,你在家中臥室或陽臺上,
    都是在時間的同一個點上,仿佛身陷于
    一面其各處折射率都不同的巨大魔鏡中。

     

    圖片

    余怒,生于1966年,中國當代詩人,著有詩集若干,詩論若干。



    半邊豬
    劍男

    一個人在山路上用自行車馱著半邊豬
    一個人,一輛自行車,半邊豬
    他們就像快樂的三兄弟
    顯示出歡樂的三位一體
    終于快要結束一年的艱辛,看上去
    只有豬的快樂是真實的
    瞇著眼,橫著半邊身子,不需要
    像人一樣奔波,像自行車一樣被蹬踏
    但在這個新年即將來臨的鄉下
    我相信一個被劈成兩半的人的快樂
    要超過豬的快樂,你看
    這個騎自行車的中年人,一半
    在春節前的集市,一半在山中的家鄉
    一半在妻兒身邊,一半在父母床前
    一半在余歲,一半在新年
    單薄的身子分割得不再有多余的東西
    但他的口哨吹得多么歡快
    像獲得了神對他的額外獎賞

     

    圖片

    劍男,原名盧雄飛,湖北通城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文學創作,在《人民文學》《詩刊》等發表有詩歌、小說、散文及評論,曾獲丁玲文學獎、《芳草》漢語文學獎、漢語詩歌雙年十佳、《長江文藝》雙年文學獎,著有《散頁與斷章》《劍男詩選》《星空和青瓦》等。




    一只白雞
    江非

    如何想起一只白雞

    想起它在一道柵欄下啄食
    紅色的雞冠有節奏地扇動
    其他的雞都是灰的
    只有它是白的

    想起它單腳立于柵欄之上
    一只爪子輕輕地撓著脖子
    它不是特別的
    它只是一件白色的事物

    雪后的空地上
    一只白雞融身于另一種類同的物體

    想起它向遠處踱去
    在關涉著別處的生活
    又向著近處筆挺地走來

    一只白雞是你愛過的
    一件白色的衣物
    白色有關于白色的記憶
    白永不會傾塌

    如何把一只白雞想起得
    更加準確,更加清晰

    一只棲宿于高高的樹椏上的白雞
    它渾身都是雪白的
    它在高處
    只有它碩大的雞冠是紅色的
    白雞是紅色的

     

    圖片

    江非,1974年生,山東臨沂人,現居海南。著有詩集《自然與時日》《泥與土》《傳記的秋日書寫格式》等10部。



    回聲
    李不嫁

    看著這么多青春的面孔
    在漫長的沉默中,用破冰的聲音
    打破堅冰。我不禁豎起耳朵,戴上助聽器
    聽了一遍又一遍
    是啊,我老了,眼睛已看不清
    這些面孔,是否酷似我年輕時的翻版,熱烈、凝重
    但這潮水般的聲浪
    灌入耳洞時,卻熟悉如當年
    我們在校園里敲響臉盆時
    穿越歲月的峽谷
    激起的回聲

     

    圖片

    李不嫁,男性公民,六零后湘人,因其詩作的特立獨行而被稱為湖南的老詩骨。


    布達拉宮
    陳群洲

    這些年,我設計過無數種方式
    穿越萬水千山,去朝覲你

    但是我恐高,擔心缺氧。我還擔心
    自己虔誠不夠,內心常有雜念
    不比一只飛鳥純粹

     

    圖片

    陳群洲,作品見之于《詩刊》《中國作家》等處,著有詩集《約等于虛構》等8部。作品收入多種選本,偶有獲獎。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一個提出“詩散文”的新文種命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藍墨水上游詩群發起人。
     


     


     


     

     一生中的一個夜晚
    張二棍

    那夜,我執一支
    墨水殆盡的鋼筆,反復摩擦著
    一張白紙。我至今記得
    那沙沙的,沙沙的聲音
    那筆尖,旁若無人的狂歡
    那謝絕了任何語言同行的盛大旅行
    那再也無法抵達的渺遠,與驕傲
    那沙沙的聲音,在夜空中,回旋著
    直到窗外,曙光涌來,鳥鳴如笛
    我猜,是一只知更
    它肯定不知道,我已經
    度過了自己所有的夜晚
    誰也不可能知道,在一夜的
    沙沙聲中,我已經敗光了
    他們的一生

     

    圖片

    張二棍,原名張常春,1982年生于山西代縣。曾獲《詩刊》年度青年詩人獎、趙樹理文學獎、黃河文學獎、西部文學獎華文青年詩人獎、《長江文藝》詩歌雙年獎等。出版有詩集《曠野》《入林記》《搬山寄》等。



    火車
    江一葦

    那一年,在新修建的縣城火車站,
    我等一個人從遠方歸來。
    時候漸近年關,應該還下了一場厚厚的積雪。
    我一個人,在冰冷的火車站
    固執地等一個人歸來。雖然我不知道
    她會何時,從什么地方歸來。
    我仔細聆聽著每一趟火車駛來的聲音,
    眼睛一眨不眨地,挨個掃過每一個
    從出站口走出的人們。
    后來,我逐漸熟悉了火車在軌道滑行的隆隆聲
    和刺耳的尖叫聲。我不知道如何比喻,
    在和自己多年的對峙中,
    我只覺得,時刻都有一列火車
    從我的身體里穿行而過,
    時而悲鳴,時而尖叫。我作為不斷被路過的
    火車站,在寂靜中不停地喧囂。

     

    圖片

    江一葦,本名李金奎。中國作協會員,甘肅渭源人。中國詩歌網第二屆中國網絡詩人高研班學員,入選《詩刊》社第34屆青春詩會。獲《詩刊》詩歌閱讀館第二屆十大好詩獎、第19屆華文青年詩人獎、第四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新銳獎、第五屆馬家窯文藝獎文學類一等獎等。詩作散見于《詩刊》《星星》《中國漢詩》等刊。著有詩集《摸天空》。



    法師
    李棟

    道場做完了
    法師累癱在地上
    倚著蒲團
    大口地喘息
    我拿給他一包煙
    遲疑了一下
    他遞一枝給我
    我們腦袋湊在一起點火
    一點不像
    剛才做法的樣子
    他的外省口音蕩然無存
    唯唯諾諾
    如誰家招贅的女婿
    他不知道
    就這一會兒
    我把村子里適齡的寡婦
    數了一遍
    還真有一兩個適合他
    但是我沒說
    我怕
    人家需要念經時
    再找不到外來的和尚

     

    圖片

    李棟,久居山西,分行愛好者。

    ?

    ?尺八
    胡弦

    石頭上行船到天竺,
    針尖下種花又開過了小腹。
    如果放不下仇恨,就去一趟阿拉伯;
    如果放下了仇恨,就去古寺里做一只老獅子。
    大醉醒來,星空激越,
    斟酒姑娘的手腕上,
    有條剛剛用銀子打好的大河。


     

    圖片

    胡弦,詩人、散文家,著有詩集《沙漏》《定風波》、散文集《風的嘴唇》等。曾獲《詩刊》《星星》《作品》《鐘山》等雜志年度詩歌獎,花地文學榜年度詩歌獎金獎,柔剛詩歌獎,十月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


    心經
    阿信

    這一部河流的成長史,我們來讀讀。
    或者,在星辰的微光下,收束氣息,披霜而坐。
    只我和你,在大地勉力修持。

     

    圖片

    阿信,男,漢族,1964年農歷十月生人。著有《阿信的詩》、《草地詩篇》、《那些年,在桑多河邊》、《驚喜記》、《裸原》等多部詩集。獲徐志摩詩歌獎、昌耀詩歌獎、西部文學獎、詩刊社陳子昂年度詩人獎、十二背后﹒梅爾年度詩人獎、屈原詩歌獎、陸游詩歌獎等。



    玉米與男人
    汪劍釗

    到了秋天,疲憊的玉米
    需要找一個地方
    躺下,仰望湛藍的天空,
    清點堅持大半生的直立與孤獨,
    露出金黃的肉身以炫耀陽光的溫暖。

    阿斯圖里亞斯說,人是玉米做的,不能出賣……
    在西域,在天池的側畔,
    三個南方的男人為情所動,
    與一片玉米相親相愛,
    不問來處,也不介意未知的前途……

    十年了,他去了曉看紅濕的錦官城,
    他帶著穗子似的胡須和傷感回到西子沐浴的臨安,
    而我滯留北地,繼續
    與霧霾討論生態主義的細節,
    但西域的玉米不知去向,
    雖說詩歌依然擁抱著每一根光禿的棒子。

     

    圖片

    汪劍釗,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出版有專著《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紀中國的現代主義詩歌》《詩歌的烏鴉時代》《俄羅斯現代詩歌二十四講》,詩集《比永遠多一秒》《白雪的隱喻》《汪劍釗詩選》《毫無緣由的獨白》和譯著《俄羅斯黃金時代詩選》《俄羅斯白銀時代詩選》等數十種。

     


     


     

    除了風,沒有別的聲音
    張作梗
             
    除了懷念,沒有什么可慰藉暮年的鄉愁。
    除了風,沒有別的聲音。
    融入了異地的環境又怎樣?
    用一生,贏取了本埠的戶籍又怎樣?
    只要一說話,我就露出了鄉音的尾巴。
    只要端起酒杯,我就想起了故鄉的蘆薈。
             
    仿佛一棵樹,被強行挖走,
    給植入到陌生的土地上,
    ——修枝剪葉后,它活過來了……
    但總有一片來自頭頂的陰影,
    籠罩著它的生存。異鄉多風。風一吹來,
    它就感到傷口婆娑,滿身心的疼痛啊。
             
    而要確定再不能還鄉,我還得積攢多少
    廢棄的路、望斷的云?——一顆
    灌滿了風聲的心,擱哪兒都像
    破碎的陶罐,流浪到何方都像一張
    過期的船票。而當異鄉慢慢變成一根
    攙扶暮年的拐杖,我終于活到了
             
    有鄉不得歸的年齡。——這是落木
    蕭蕭下的季節。這是風在無風的
    時辰仍漠漠地吹著。——這是萬物啞默的
    臨界點:除了風,再沒有別的聲音……

     

    圖片

    張作梗,湖北京山人,中國作協會員。主要作品有長詩《揚州驪歌》《小城》《解構》等,曾獲《詩刊》年度詩歌獎、首屆浙江詩歌雙年獎主獎。參加《詩刊》社第 24 屆青春詩會、散文詩雜志社第 16 屆全國散文詩筆會。



    武陵山的寂靜
    劉年

    幾千萬只蛐蛐在叫,蛐蛐也看不見,就覺得是燈在叫
    墻壁在叫,門板在叫。打開門,青草也在叫
    走出去,幾千萬只青蛙在叫
    青蛙也看不見,就覺得泥土在叫,石頭在叫
    水在叫,水里的星星也在叫
    有人叫你,你故意不答應,聲音越來越慌,看不見人
    就覺得整座武陵山脈都在叫

     

    圖片

    劉年,本名劉代福,1974年生,湘西永順人。喜歡落日、荒原和雪。著有詩集《為何生命蒼涼如水》《世間所有的秘密》《楚歌》,散文集《獨坐菩薩巖》。



    烏鴉歸來
    亞楠

    老榆樹上,風時緩
    時疾
    雪依舊在飄落著
    而烏鴉們在一次次旅行
    之后
    卻把安靜留給了夜空
     
    白茫茫雪野上,空曠
    即是一種隱喻。可是森林中
    那些被遺忘
    在溫柔之鄉的雪
    宛如歸來者古老的燈影
    落滿煙花
     
    此刻,一棵沉思的老樹
    托舉大鳥
    浩渺之水正在四處彌漫就像他
    恪守的信仰

     

    圖片

    亞楠,本名王亞楠。中國作協會員,伊犁州作家協會主席。已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十月》《大家》《西部》《花城》《鐘山》《山花》《上海文學》《星星詩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200余萬字。多次獲得全國詩歌、散文詩獎。



    風景
    陸岸

    世上還有什么風景,
    比得上你年輕時遇見的一場大雪,
    大雪上只有兩個人的腳印。

     

    圖片

    陸岸,浙江桐鄉人。作品見于《詩刊》《星星》《西部》《西湖》等刊,著詩集《煮水的黃昏》、詩合集《無見地》。主編詩媒體《一見之地》。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張常美

    很多告別,仿佛通達過天地
    方能成行。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撕開各自的天幕,兩個豪爽之人
    就此別過了。很多告別
    像是在撕裂著同一個人
    連影子也在忍著漫長的疼痛吧
    而更多告別,寂然無聲像
    從來沒有發生過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沒有什么值得捎出去的消息
    世上飄著的都是
    抱緊過的蟬蛻
    在一場細雨之后就不見了
    最后的告別之前我也
    只來得及附身于
    一塊厚重的石板
    只奢求好奇的春風試著推一下它

     

    圖片

    張常美,1982年生,山西代縣人。獲第十七屆華文青年詩人獎,參加37屆青春詩會。有詩集《不惑的繩結》 《我見過》。



    她在,就有一個家
    呆瓜

    他說歸就歸了,野鴨飛過葦塘
    就沒想過再回來
    田野里,所有植物都矮下去
    高出地面的是墳

    門前的梧桐一直在落葉
    風吹來,像是送行,又像是歡笑
    在夏天,如果檐下有風
    它也曾哭得像個孩子

    他的母親也是這樣,患了老年癡呆
    有時在院子里說話
    有時,對著空空的黃土喊
    誰偷走了她的南瓜

     

    圖片

    呆瓜,原名張文忠,七零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人。



    再登白塔山
    梁書正

    并沒有什么是我想要去征服的了
    山腳下的青草、野花和露水,也是我的高度

    往上慢慢攀登,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風景
    即使有時往下一瞥,瞧見命運陡峭的深淵

    不需要歡呼或流淚了,那起伏的山巒和磅礴的云霧
    我了解藏在其中的真相和本來

    人到中年,遙望那些曾經拼命想征服的山峰
    不過是眼前指尖上的一粒塵土
    當我慢慢下山時,身邊只會帶著白云和清風

     

    圖片

    梁書正,湖南湘西人,苗族。中國作協會員。曾就讀魯迅文學院、毛澤東文學院。獲紫金人民文學詩歌獎、第十一屆紅高粱詩歌獎等。參加《人民文學》“新浪潮”詩會、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論壇、湖南省第七屆青創會。作品見于《人民文學》《詩刊》《民族文學》《十月》《星星》等。入選湖南省文藝人才“三百工程”。出版詩集三部。
     ????

    發布于 陜西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 午夜大片爽爽爽免费影院|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网|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0| 国产日韩综合av在线|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免费| 樱花草视频www日本韩国| 亚洲欧洲精品专线| 少妇高潮喷水正在播放|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卡通另类丝袜美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成 人 在 线 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区|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mp4|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午夜福利|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国产精品 自在自线| 巨爆乳中文字幕爆乳区|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成熟妇女性视频电影|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小污女小欲女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韩国三级理论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 性饥渴少妇AV无码毛片| 国产免费高清69式视频在线观看 |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