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活動能力減退、思維與認知功能遲緩為臨床主要特征的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性疾病。是一種發病率、傷殘率、致死率較高的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根據臨床表現和特征,抑郁癥屬于中醫學的郁證、失眠、善忘、百合病、梅核氣等范疇。 抑郁癥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研究方法學》的要求和國際權威抑郁癥研究標準、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美國精神病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國精神障礙診斷標準以及詢證醫學有關原則與方法,對抑郁癥進行中醫證候標準制定研究。 抑郁癥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主癥:患者主要以精神抑郁為主,并見興趣寡淡、煩躁、思維遲滯、疲乏無力、失眠、善忘、性欲減退、食欲下降等。 臨床辨證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病證、不同體質、不同生活環境以及不同的工作環境,加上自身生理特性等因素,將其分為肝郁腎虛證、肝郁脾虛證、心脾兩虛證、心腎不交證、肝膽濕熱證、心膽氣虛證等幾種類型。 1、肝郁腎虛證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悲觀失望、慵懶退縮、腰膝酸軟、畏寒、嗜睡、胸脅脹滿、胸悶、善太息、氣短、面色晦暗、小便清長、陽痿、月經不調、舌質淡或暗、舌苔白、脈沉細或者沉弦。 2、肝郁脾虛證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憂愁多疑、胸脅脹滿、胸悶、善太息、面色萎黃、胃脘脹滿、腹痛、惡心、腸鳴、大便溏、咽喉有異物感、舌質淡、舌苔白、脈弦細或者弦滑。 3、心脾兩虛證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多慮善思、胡思亂想、心悸、多夢、面色萎黃、手足麻木、頭暈、氣短、自汗、腹脹、大便溏、月經不調、舌質淡嫩、舌苔白、脈細弱。 4、心腎不交證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悸不安、頭暈、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咽干口燥、腰膝酸軟、遺精早泄、月經不調、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剝或者無苔、脈細數。 5、心膽氣虛證的患者主要表現為驚恐害怕、容易受驚、自卑絕望、優柔寡斷、悲傷欲哭、心悸、氣短、自汗、胸悶、多夢、面色?白、舌質淡或暗、脈沉細或細而無力。 抑郁癥的患者首先要具備精神抑郁的表現,同時需要具備主癥中其它兼癥4項以上,而且癥狀至少持續2周以上;其次,應同時具備證候分類中某一個證型中的5種癥狀以上,就可以診斷為抑郁癥,并且確診證型。 抑郁癥辨證治療方案 1、腎虛肝郁證的治療方案 治法:益腎調氣、解郁安神。 方用:自擬清養肝腎湯,生地、丹皮、玄參、云苓、澤瀉、刺五加、五味子、郁金、丹參、白芍、合歡皮、合歡花、柴胡、炒梔子、生甘草。 2、肝郁脾虛證的治療方案 治法:疏肝健脾、化痰散結。 方用:自擬逍遙疏肝湯加減,柴胡、當歸、丹參、白芍、法半夏、厚樸、茯苓、九節菖蒲、白術、云苓、生姜、蘇葉、炙甘草。 3、肝膽濕熱證的治療方案 治法:清肝利膽、寧心安神。 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黃芩、梔子、川木通、澤瀉、當歸、生地、柴胡、車前子、珍珠母(先煎)、龍齒(先煎)、磁石(先煎)、生甘草。 4、心腎不交證的治療方案 治法:養陰清心、安神養腦。 方用:交泰丸加減化裁,黃連、阿膠(烊化)、黃芩、白芍、磁石(先煎)、雞子黃、肉桂、黃柏、陳皮、白術、柏子仁、酸棗仁、 5、心脾兩虛證的治療方案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方用:歸脾湯加減,黨參、白術、茯苓、炙黃芪、龍眼肉、酸棗仁、木香、當歸、丹參、遠志、柏子仁、陳皮、大棗、甘草。 6、心膽氣虛證的治療方案 治法:益氣鎮驚、定志安神。 方用:自擬靜神丸,人參、茯苓、茯神、遠志、龍齒、石菖蒲、當歸、白芍、白術、黃芪、 通過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抑郁癥屬于中醫郁證范疇,雖然病位在肝,但與心、脾、腎關系密切。主要由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氣血陰陽失衡所導致。因此,臨床治療抑郁癥的時候,應該遵循理氣開郁、調暢氣機、安神定志的原則辨證論治,需要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并結合舌診、脈診,辨清抑郁癥所屬的證型,從而選擇合適的藥物。部分病癥較輕的患者,可選用中成藥進行治療;如果病情嚴重則需要服用中湯藥+心理疏導來進行治療。 總之,抑郁癥持續時間長,病情易反復,常常隨著患者的情緒變化而減輕或者加重;因此,中醫治療是很難起到速治的效果,需要患者積極配合,做好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方能有效改善病情。
|
|
來自: 一凡e2qfuian1d > 《精神科(分裂、抑郁、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