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河北新河縣人,1895年出生,父母以種地為生,雖然家境不富裕,但父親還是省吃儉用把他送進了學堂。中學畢業后,董振堂考入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軍校畢業后跟隨馮玉祥轉戰,因功升任36師師長。中原大戰后馮玉祥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董振堂被派往江西前線和紅軍作戰。蔣介石對董振堂并不信任,每逢戰斗總讓他的部隊打沖鋒,撤退時又讓董振堂殿后,而且部隊損失了還不給補充,董振堂對此十分氣憤。 九一八事變后董振堂要求率部北上抗日,遭到蔣介石的訓斥,他為此十分苦惱,最終董振堂在和季振同、趙博生等人商議后決定起義,12月14日,第26路軍17000多人在寧都宣布起義,帶著兩萬多件武器,開進了中央蘇區。隨后起義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團,董振堂出任軍團長,當時紅一方面軍只有三個主力軍團,林彪為第一軍團長,彭德懷為第三軍團長,董振堂為第五軍團長。 這三個軍團當時加起來還不足7萬人,第五軍團就占了17000多人,可見董振堂的加入,對于早期弱小的紅軍而言是多么巨大的幫助,他也由此成為和林彪、彭德懷并列的紅軍高級指揮員。加入紅軍隊伍后,董振堂先后參加了多次戰役戰斗,被毛主席稱為常勝將軍,并因功獲得了一枚紅旗勛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被迫長征,時任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因和李德意見不合被下放到紅五軍團當參謀長,成了董振堂的搭檔。 董振堂對劉伯承十分尊重,凡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見,并安排專人照顧他的生活。長征途中,紅五軍團擔任全軍的后衛,董振堂和劉伯承一起指揮部隊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特別是湘江戰役,紅五軍團和十幾倍于己的敵軍血戰了4天5夜,以犧牲6000多人的代價掩護黨中央和紅軍主力安全渡過了湘江,贏得了鐵流后衛的稱號。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董振堂隨徐向前一起參加了西路軍作戰,先后攻占了臨澤和高臺兩座縣城。 不久后馬步芳糾集了2萬多人圍攻高臺,此時董振堂手下只有3000多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堅守下去很可能會全軍覆沒,但上級給他的命令是必須堅守。董振堂忠實的執行了命令,率部和馬家軍血戰了九個晝夜,最終高臺失陷,為了不做敵人的俘虜,他毅然舉槍自盡,年僅42歲。劉帥得知董振堂犧牲的消息后十分悲痛,派人將他的兒子接到了根據地悉心照顧,一直到他成材。 關注作者不迷路,每天穩定更新,歡迎大家閱讀、收藏、分享和轉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