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南京現存的還有哪些名人的陵墓嗎?(中) 古都南京究竟有多少古代名人的陵墓?本期繼續為大家分享宋明兩代。 宋朝時期: 到了宋代,北宋的王安石在南京三任知府,二次罷相后,隱居江寧府城東半山園,病死于鐘山,葬鐘山南麓,就是現在的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北白塘清溪路附近,如今海軍指揮學院院內,明初,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被朱元璋選為陵寢之地后,靠近陵寢古跡都被遷走。王安石及其家族墓被遷。 南宋抗金名將王德的墓位于南京城北郊燕子磯下廟村伏家橋。在1956年就被列為江蘇省文保單位。墓前現存石碑、石虎、石羊各1尊,石馬2尊。碑額浮雕盤龍,下襯云紋,楷書“宋故贈檢校少保王公神道碑”。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完顏宗弼(兀術)率金兵渡江南侵,楊邦乂時任建康府通判,嚴辭拒絕金人招降,大罵宗弼而被殺。楊邦乂死后,宗弼剖腹取其心。楊邦乂剖心碑坊在歷史上曾多次移動,早已不在原處。1975年,剖心碑遷至雨花臺現址。 南宋狀元張孝祥的墓現位于南京浦口老山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被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他是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 明朝時期: 到了明朝,最最著名的莫過于朱元璋的明孝陵了。明孝陵位置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于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寢。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它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遺產,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明代開國功臣之首、中山王徐達的墓葬,位于南京市玄武區太平門外板倉街192號。徐達墓坐北朝南,面對鐘山,墓園規制宏偉。入口處立'明中山王神道'牌坊,神道長約300米,牌坊后為神道石刻。現尚存神道碑1塊,石馬、石羊、石虎、武士、文臣各1對。'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是明代功臣墓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塊。朱元璋親自撰寫的碑文,共28行,2000余字,記載了徐達一生的功績,文中標有句逗,這在古碑中極為罕見。 明代開國第二功臣常遇春的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太平門外紫金山之陰白馬村。現址墓道兩側尚存一石柱,二石馬,二石虎,二石羊,二武將石像。他是朱元璋的大將。名氣僅次于徐達,功勞本上也排名第二,以剽悍勇猛著稱,南征北戰,立下大功。1369年,常遇春暴病死于得勝歸途,虛歲四十。追封他為'開平王',賜葬鐘山,配享太廟。 位于常遇春墓北側約百余米左右的仇成墓,未見于史料記載葬于鐘山之陰,但有墓志證明,這就是明初開國功臣仇成墓。仇成死后追謚為“皖國公”。現墓地留存石人一、石虎、石馬及馬倌、石羊各一對。原大部倒塌在地,2002年中山陵園管理局對仇成墓石刻提升扶正、向南遷移20米,并按原排列順序排列,使其成為一處新的文物景觀。 南京市玄武區鐘山北麓太平門外蔣王廟西,是明初賜葬的岐陽王李文忠墓。他是朱元璋外甥,19歲就開始領兵作戰,屢建戰功,成為朱元璋的主要戰將之一。1384年病故,年僅46歲,現墓園坐西朝東,由神道碑、神道石刻,享殿前門、享殿、墓冢等建筑組成。 在崗子村新世界花園小區內有兩處古墓,他們分別是明初功臣江國公吳良、海國公吳楨兄弟倆的墓址。兄弟倆跟隨朱元璋起兵于濠梁,作戰英勇,屢建戰功,深受朱元璋贊賞,委以重任。吳良墓神道石刻現存一個龜趺座(碑無存)、一對拉馬侍、一對石羊、一對石虎、一對武士。吳楨墓現存一對石羊、一對石虎、一對武士。 鄧愈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鄧府山北麓,是明朝開國元勛鄧愈的陵墓。神道石刻保存的較好,現有神道碑、一對石馬、一對馬倌、一對石虎、一對石羊、一對文臣和一對武將和墓冢。他原名鄧友德,'愈'為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少年時便隨父兄抗擊元兵,驍勇異常,16歲被推舉為起義軍首領,后來投奔朱元璋麾下。在平定西南之亂后班師途中,暴病而亡,時年4l歲。 宋晟。西寧侯宋晟是安徽定遠人,小時候隨父宋朝用、兄宋國興隨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宋晟墓與其父宋朝用墓在一起,都坐東向西,現存兩通神道碑,都面向西,形制相同。 明初功臣康茂才墓,原來位于南京市中央門外安懷村。墓前有石刻,計石馬、石羊一對,石虎一,石人二。2000年被整體搬遷到玄武區白馬公園內。他在元末以都元帥身份投降朱元璋。明洪武三年,康茂才在陜西漢中因戰傷而死。 除了以上功臣墓之外,明代名人是南京的墓葬還有很多,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的陵墓明東陵在孝陵東側。女兒福清公主墓現在在鄧府山鄧愈墓附近。義子沐英的墓在將軍山。還有明成祖時期七下西洋的鄭和墓的牛首山。其他的還有顧昊墓、周金墓、顧興祖墓、莊昶墓、周瑄墓、王以旗墓等等,大都是市級文保單位。 本期關于宋明兩朝在南京的名人墓葬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期繼續介紹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南京名人墓葬。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