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眾生相,高雙星的虛偽及黃亞萍的現實都細思極恐 1高雙星的虛偽 高雙星才學不如高加林,但有一個為他鋪路的老爸,得以進入大學,畢業后留在上海,娶妻生子,最后自首向高加林懺悔,回老家當老師。 高雙星的出現,開始一直作為高加林的陪襯,他們是高家村的秀才,高雙星的父親高明樓是村主任,平時帶著小帽及一副眼鏡,看起來十分精明但行為舉止都很憨厚的樣子,他與高加林的父親是結拜兄弟。 高明樓的戲份其實也不少,因為他是高雙星人生之路上的最大推手,當縣長接待高考預考前十名學生時,高明樓硬是通過一番操作,讓成績第25名的高雙星也有機會得到了縣長的接見。 作為一個村主任,在以前消息閉塞的時代,他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到對自己最有益的消息,借此發家致富,他成功把自己三個兒子都安排的妥妥當當。 高明樓拿到高加林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幾乎沒有猶豫就跑到縣上一番操作讓自己的兒子高雙星頂替了高加林,偷走了別人的大學機會,如果不是這樣,估計他一輩子都要待在高家村,遑論以后進入大學抱得美人歸。 高雙星得知這個驚天消息后,他內心糾結過,甚至走到高加林家里想要坦白一切,但是被高明樓阻止了。 高雙星帶著全家人的期望,整個高家村人的羨慕目光及高加林送給他的鋼筆,遠去上海開啟大學生活。 進入大學后,因為文學常識知識欠缺鬧了不少笑話,但都被他的機智遮掩過去,如果說頂替高加林大學名額是迫于父親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那他把高加林發表的文學作品據為己有就是故意為之,而隨之而來老師的贊賞及陳秀禮的崇拜更是讓他十分享受這本不屬于自己的人生體驗,雖然最后高雙星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他似乎從來沒有真正愧疚過,對于高加林也從未有過發自內心的道歉,他就這樣在大學校園里安靜的學習、談戀愛、當學生會干部、畢業留校、娶妻生子。 高雙星在于陳秀禮談戀愛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自卑的狀態,這種自卑是因為巨大的落差造成的,陳秀禮作為上海本地人,在外來人面前具有天生的優勢。他和陳秀禮第一次相遇也是陳秀禮替他付錢,就算是后來見陳秀禮家長時備受譏諷,甚至結婚時及女兒出生這樣的人生大事不請自己父母到上海參加儀式都充分說明了高雙星在陳家地位的卑微程度,說白了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贅婿,只是運氣好到爆棚。 陳秀禮對于高雙星這個來自偏遠農村的男孩一見鐘情,不嫌棄他經濟條件差,甚至高雙星告訴他頂替上大學是,也沒有放棄高雙星,編劇這個安排讓我有些費解,把高雙星刻畫的難免過于優秀。 高雙星這個人其實十分虛偽,他對于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從未真正懺悔過,最后還是因為高加林報道過的一例頂替上大學事件后懼怕事情敗露才不得已自首,在醫院偶遇劉巧珍給女兒看病時,他對于馬栓請求幫忙的訴求無動于衷,更是連一句物質支援的客套話都沒有,其冷漠可見一斑,最后還是高加林幫劉巧珍聯系了醫生。 高雙星最后的懲罰就是丟掉教育局的公職,然后回村當了老師,說真心話,個人覺得這個結局有些蜻蜓點水敷衍了事。 那個時代的大學機會絕對會讓一個農村孩子逆天改命,說光耀門楣也不過分,高加林如果沒有主角光環加持,估計就要在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在電視里他憑借一支筆從高家村走到了大上海并闖出一片天地。 所以個人感覺,編劇應該是沒有真的體會到大學的真正可貴之處,所以他覺得冒名頂替和偷錢包一樣,象征性受點處罰就可以了。 2高明樓及高三星的家事 高明樓的所作所為真是老奸巨猾,他最大的污點就是篡改了高加林的錄取通知書,如果你細品就會明白他可能還有其他很多污點。比如他給三星買火車的錢從哪里來,如何安排大星的工作,在那個很多老農民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他哪來的錢運作這一切。 ![]() 還有一個細節,在高加林二叔回村后,馬局長要安排高加林的工作,其中的一環就是需要高明樓蓋章,如果換做其他人,不可能如此輕易就蓋章的,除此之外,高明樓是一個合格的村主任。 高三星在和劉巧蓮結婚后雖然掙錢不少,但是對于劉巧蓮看書學習的事情一直非常抵觸,為此家暴劉巧蓮,他和劉巧蓮的矛盾從劉巧蓮偷吃避孕藥可見一斑,不過慶幸的是,劉巧蓮最后在姐姐劉巧珍的安排下也算是走出了農村。 劉巧英在最開始就知道了高明樓篡改高加林通知書的事情,但是她一直沒有向任何人說這件事情,而是將此作為與高家分庭抗禮的殺手锏,其心思之深也令人膽寒。 劉巧英將這個天大的秘密告訴了劉巧蓮,劉巧蓮一時氣憤要去揭發,劉巧英以自己已是高家人為由阻止,劉巧蓮在公婆葬禮上因為高三星的步步緊逼而當眾幾乎揭穿高家父子的丑事。 3黃亞萍在現實與理想中的沉浮 在網上一直有很多人指責黃亞萍知三當三,但是從頭到尾并未覺得。 ![]() 黃亞萍本是上海人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來到寬縣,其父母離婚多年,跟著父親一起生活,高考期間因為父親生病而錯過考場,這也是她一生的遺憾,不過好在有父親在,她當了縣里的播音員。 張克南對于黃亞萍的喜歡大抵是出自真心,他對她百依百順,出手一擲千金,但是由于性格差異,大大咧咧的張克南始終無法走進黃亞萍心底最深處的一潭迷霧般的憂傷,所以當高加林出現在黃亞萍面前時,高加林身上的書生氣就讓張克南相形見絀,黃亞萍的見異思遷也就成了題中應有之義,反之,黃亞萍對于高加林和劉巧珍也是如此。這樣的一段劇情將黃亞萍和高加林都推入了道德的深淵,但是平心而論現在類似的人比比皆是。 黃亞萍的功利性也許和她處境有關,畢竟在她心中寬縣是她早晚要離開的地方,她父母的離婚,也讓她對于愛情失去信心,她想要的愛情和現在的女孩的心思很契合,那就是婚姻必須是一個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地方,對于傳統道德約束并不放在心上。 當她在上海偶遇高加林時,她對于自己曾經的離開似乎并未道歉,高加林似乎也并未有怨言,這兩個并高考拋棄的人不得不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拼命向前奔跑。 黃亞萍雖得益于其父的一些幫助,但是她在舞團作品被人巧取豪奪的遭遇,讓她陷入空前的困境,因為不同意團長的決定,執意舉報而成為邊緣人,有意思的是劇中似乎并未判定團長等人的竊取一事。天上好強的黃亞萍在高加林與美國之間反復衡量,加上父親癡呆,在上海她已孤立無援,最后不得已出國追隨母親。 最終黃亞萍在美國接手了母親的事業,一切看起來都是歲月靜好的樣子,黃亞萍對愛情比較現實,開始接受了和張克南的殷勤,當高加林出現就放棄了張克南,后來高加林丟了縣通訊干事的工作,就和高加林分手,當高加林到上海嶄露頭角又舊情復燃,然后為了事業又分手去了美國。 黃亞萍對于愛情的態度,無可厚非,因為當今社會已經將愛情最大程度的物質化,女方以經濟條件決定與哪個男生交往,以彩禮多少決定選擇自己的另一半,反之亦然。所以說黃亞萍的見異思遷不過是理想與現實的反復衡量之后的最優選擇而已。 4最后的話 《人生之路》因為部分改編自路遙《人生》小說而從開始就備受關注,加上編劇對于劇本的拓展很有開創性,也引發了諸多異議,但是個人覺得還是弊大于利,改編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人物的真實性,讓劇情有了更多的現實意義。 ![]() 一路披荊斬棘的高加林用文學讓自己功成名就,劉巧珍的天生韌性與熱情是她能在上海站穩腳跟的根本,高雙星的前半段表面看上去光鮮,但是他似乎始終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缺乏自己決定往哪里走的勇氣,敢愛敢恨的黃亞萍從寬縣到上海到美國,雖然與愛情失之交臂卻事業有成。 這個結局,算得上皆大歡喜,唯一的意難平就是高加林沒有找到意中人 ,其實劇中人物的感情都沒有完美結局,高加林、劉巧珍及黃亞萍最后都是一個人。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