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煊書齋珍藏 清雍正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盤一對 雙圈六字楷書款 直徑 21 cm. 估價: 港元 8,000,000 - 12,000,000 興起于雍正時期,“過枝花”指從器內延伸至器外的畫面。此對盤器面內外飾粉彩過枝福壽紋,兩株桃干自外壁舒展延伸至盤心,枝上桃花綻開、八枚蟠桃嫣紅嬌艷,另繪五只礬紅蝙蝠翩翩飛舞,有“福壽雙全”、“洪福齊天”及“五福臨門”之祥瑞寓意,應為皇帝萬壽節而燒造。 清雍正 窯變釉抱月瓶 四字篆書刻款 高 33.1 cm. 估價:港元 3,500,000 - 5,500,000 來源:玫茵堂舊藏 窯變釉為雍正官窯新創釉色,為仿鈞瓷中所繁衍出的一個新品種。該瓶無論器形及釉色,皆體現了雍正時期之尚古情懷:清雍正七年(1731),時任協理窯務的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實地考察鈞窯的配制方法,其后,景德鎮經多次試制,終成功燒制出仿鈞瓷。 清雍正 仿哥釉如意耳扁壺 六字篆書款 高 27.4 cm. 硬木底座,連盒 估價:港元 3,000,000 - 5,000,000 約1985年購于日本(傳) 本瓶器形簡潔大氣。瓷胎細膩堅實,施釉勻厚,釉面清澈明麗,器身通體開片,紋路粗細交錯,濃淡相間,雖仿哥窯金絲鐵線,卻具有雍正朝特有之文人雅韻。 哥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雍正官窯燒造的仿宋瓷,即是在雍正皇帝傾心汲古之情懷下所催生,不但追求宋代形神,而且推陳出新,結合仿古與創新,成就中國陶瓷史上又一藝術高峰。 清雍正 粉青釉三足花盆 六字篆書款 直徑 27 cm. 估價:港元 600,000 - 800,000 本花盆釉色純凈,效仿宋代龍泉青釉器,為雍正仿宋瓷器中之佳例。十八世紀,景德鎮御窯廠不惜工本,銳意研制可施于白色瓷胎的青釉,康熙時期雖已調試成功,但雍正時期的粉青釉色卻更勝一籌,質感細膩且微微泛藍。 清乾隆 藍釉加彩平安無事吉慶有余雙如意耳八方尊 六字篆書款 高 68 cm. 估價:港元 2,000,000 - 3,000,000 山中商會,大阪,1932年; 香港蘇富比,1979年11月28-29日,拍品273號 出版: 山中商會,《東西古美術展覽會》,大阪,1932年,634號(圖一) 另一件乾隆藍釉加彩平安無事吉慶有余雙如意耳八方尊,高68公分,呈八方形,碩大敦厚,線條利落,燒制難度極高,實乃乾隆時期官窯佳品。瓶上飾如意耳、雙魚掛磬等傳統中國紋飾,結合寶藍地素面開光,整體視覺效果呈現東西方藝術元素的糅合,堂皇且大氣。 乾隆時期瓷器常見開光紋飾,可能受西洋傳教士帶來的歐洲藝術品影響,但多內繪紋飾;素面無紋如本瓶則不可多見,瓶上呈現的褐、藍、白三色也常見于歐洲瓷器上。這件八方尊結構復雜,結合東西方藝術風格,非常稀有。 重要東南亞私人珍藏 清乾隆 青花三多折枝花果紋六方尊 六字篆書款 高 65.5 cm. 估價: 港元 6,000,000 - 8,000,000 1980年代購于香港 這件清乾隆青花三多折枝花果紋六方尊,瓶體呈六方形,撇口,長頸,折肩,弧腹,圈足微外撇。通體以青花為飾,自上而下分別繪以回紋、卷草紋、折枝花卉紋、萬字紋、如意云頭紋、朵花紋。六道棱線分別繪以西洋巴洛克式卷草紋,上下呼應。此器為清宮重要陳設器,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內既擺放一對近似的六方尊。 清乾隆 斗彩蓮托八吉祥紋奔巴壺一對 六字篆書款 高 19 cm. (2) 估價:港元 2,000,000 - 3,000,000 Marchant & Sons,倫敦 (其一) 一對乾隆時期斗彩蓮托八吉祥紋奔巴壺也將亮相本場拍賣。乾隆官窯燒制的奔巴壺有兩種式樣,一種如本壺,器頂形如平臺傘蓋狀,始燒于乾隆,流行于乾隆、嘉慶二朝。另一種器蓋高聳,狀若寶塔,始燒于康熙時期。比較康乾二朝的奔巴壺,乾隆時期的作品風格明顯較絢爛華麗。 奔巴壺用以盛裝凈水,為藏傳佛教的供器之一。乾隆朝初期依照金屬供器原型燒造瓷供器,如藏式塔龕、奔巴壺、多穆壺、七政寶、八吉祥等。瓷土塑形窯燒因相對方便,因此瓷器逐漸取代金屬器成為主要的供器。而且瓷器品類眾多,釉彩豐富,利于創造出多種繽紛華麗的裝飾組合。 私人珍藏 清嘉慶 粉彩八仙圖罐 礬紅六字篆書款 高 19.1 cm. 估價:港元 800,000 - 1,000,000 嘉慶時期瓷器傳承并延續前朝之勢,紋飾多采用傳統寓意吉祥之圖樣,繪畫風格精細。此罐所繪之八仙主題常見于清代瓷器,帶有祝壽及祈福之喜愿,與背景山水圖紋樣主次分明,應為慶賀壽辰而作。 圖文數據來源:佳士得拍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