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心理學研究生,你好呀~ 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會陷入這樣的痛苦? 每晚睡覺前,總是控制不住糾結白天發生過的事;跟朋友聊天時,總是擔心上一句話會不會被友人誤會;坐著發呆時,總是擔心未來會發生什么糟糕的變化…… 如果對于以上這些情景,你深有同感,那么要小心,很有可能,你已經身處于精神內耗之中。 精神內耗“耗”的到底是什么?2022年7月,二舅火遍了全網,在造成現象級出圈之余也把“精神內耗”這個詞帶入全民視野,引發了種種討論。 ![]() 圖源網絡,侵刪 互聯網上流傳的最通俗說法僅僅只有三個字:想太多。 但實際上,內耗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涉及了諸多心理學原理。 討論之前,我們需要先引入一個概念:心理能量,它促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和主體性,是人們做出種種行為的主要驅動力。 ![]() 它是有限的消耗品且和精神狀態直接掛鉤。 精神內耗的耗的便是我們的心理能量。 擰巴、糾結、自責……當我們陷入自我懷疑的情緒浪潮在腦海中上演兩小兒辯論的時候,心理能量便被我們自己內部消化了大半。 ![]() 圖源網絡,侵刪 如此一來,跟沒有內耗的人相比,行動力自然低了大半截。 長期的內耗更是會嚴重的拖垮我們的人生。 ![]() 內耗的根源:渴望滿足他人的期待陷入內耗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底層邏輯離不開一個心理學概念——價值條件化。 這個概念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所提出。 ![]() (羅杰斯,圖源網絡,侵刪) 羅杰斯指出:在自我概念形成之后,我們都需要被關懷和被尊重的體驗。 但我們能否得到關懷和尊重往往取決我們的行為能否滿足別人的期待。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聽話”。 ![]() 圖源網絡,侵刪 但“聽話”這個外部價值的植入并不總與內部“感受”的價值一致。 所以當二者出現分析時,我們的內心便會出行兩個小人開始展開拉鋸戰,內耗也就由此拉開。 ![]() 如何才能擺脫心理內耗?那如何才能解決“別人希望”和“自己不想”之間的矛盾呢? 這便來到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所提出的課題分離。 ![]() 圖源網絡,侵刪 阿德勒認為,人生又三大課題,分別是工作課題(同事關系)、交友課題(朋友關系)和愛的課題(親密關系、親子關系)。 一切人際關系矛盾都起因于對別人課題的妄加干涉或自己課題被別人干涉。 舉個簡單的情境,我們大多數的困擾都會追根溯源到擔心自己不被別人喜歡,但事實上,別人的喜歡是別人的課題,如何看待這份喜歡才是我們的課題。 ![]() 圖源網絡,侵刪 為自己而活,而非為他人期待而活。 一味的附庸于他人的評價體系而活只意味著一件事:我們還沒有學會自我判斷和自我認可。 認識自我是一個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如果我們永遠不把自己放在一個獨立的位置上,而是總透過別人看自己,我們便永遠不會擁有自我。 ![]() 圖源網絡,侵刪 而只有當我們擁有自我以后,我們才能辨析他人與自我的課題。 在認清課題后,我們還需要堅持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我做什么,不關別人的事 第二、別人如何看我,不關我的事。 被人討厭是正常的,沒有誰可以得到全世界的喜愛,哪怕金錢這么好的東西,也有人視如糞土。 但被討厭不代表你不好,更不代表你不行。 ![]() 圖源網絡,侵刪 跨過別人的閑言碎語,更在意自己的判斷與認知, 如果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恭喜你,精神內耗再也無法困住你,你自由了。 ![]() 福利活動:公益領讀 干貨內容:復試打卡30天 | 73個院校方向真題點評合集| 經驗貼匯總|學科問題答疑匯總|2023招生解讀匯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