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濕熱,陰囊潮濕?分享6個中成藥,橫掃濕熱 1、脾虛濕盛 脾虛生濕,與和下焦的熱氣相結合,形成濕熱。由于脾虛原因,吃清濕熱的藥物,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會伴有食欲減退,腹脹腹瀉,大便溏稀的情況。可以參考二妙丸+香砂六君丸,清瀉濕熱的同時還健脾化濕。 如果還伴有小便渾濁,尿道刺痛、身體困重乏力,口干口渴,舌紅苔黃厚。這時就要參考八正顆粒,來清熱,利尿,通淋,改善濕熱下注導致小便異常。 2、肝經濕熱 肝經上的濕熱,會順著肝經的循行,經過我們的腹股溝、大腿根和陰器的地方,從而導致大腿根,陰囊潮濕多汗。而且出的汗發黃,脾氣大,一生氣就容易頭暈頭疼,脅肋脹痛,口干口苦,舌紅苔黃。這時可以參考龍膽瀉肝丸,來清瀉下焦的濕熱。 3、大腸濕熱 濕熱蘊結在大腸,一般會導致肛門瘙癢難忍,腹脹腹痛,排便時費勁,時間長,黏膩不爽,費手紙,而且排便時肛門會有灼熱感,甚至會出現肛門出血。可以參考葛根芩連片,來清瀉大腸濕熱。 4、腎陰不足 腎陰不足,就會虛火內生。而腎和膀胱互為表里,也都在下焦。所以腎陰不足,也會導致下焦濕熱的情況。出現小便發黃,量少,尿道有灼燒感,大腿根部潮濕多汗。同時還伴有腰酸腿軟,精神疲憊,失眠盜汗,顴紅的情況。這時可以參考知柏地黃丸,來滋陰補腎,清瀉虛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