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第三節(jié):調和脾胃 ·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赤小豆當歸散 、苦參湯、雄黃薰方) 下面又上課了。這一堂我們學習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它是張仲景一個重要的一個方。學方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學方的組成。半夏瀉心湯方的組成,黃連、黃芩、半夏、干姜、人參、大棗、甘草組成。這個方啊,我們在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方的組成重要,用量重要,猜一猜半夏瀉心湯煎煮重要不重要?猜一猜。同學們說重要,那就是重要。 它需要煎后再煎,“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這個方最起碼,叫我想應該煎到四十分鐘以上,這個方煎到五十分鐘比較恰當,就是四十到五十之間,五十分鐘也是比較恰當的。煎煮關系到療效。那就是說吃飯,飯做的時間長短,關系到什么?好不好吃。半夏瀉心湯這個方,它是有清熱消痞,泄?jié)癯凉M。還有一個主要的作用,根據方的用藥有人參、大棗、甘草。 想一想,它應該還有一個什么作用?應該還有補。我們再看一下,看一看方的組成,人參、大棗、甘草用量是不是偏小?小不小?也不太小,最起碼是常規(guī)用量。說明它有脾胃虛弱,應該這樣說吧?我們學習半夏瀉心湯,它的藥理作用,那就是主要針對的是哪?脾胃。同時它又用了像黃連、黃芩,它又有其他方面的作用。 中醫(yī)的證那就是什么哩?中虛寒熱夾雜痞證。它的主要病證表現,脾胃虛弱,寒熱結雜,影響不影響脾胃的升清降濁呢?它影響吧?張仲景他在《傷寒論》中第 149 條,他怎樣說呢?他說“心下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他明確提出來,胃痛不痛,他說“心下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我們想一個問題,慢性胃炎從今天來看,有沒有慢性胃炎就是不痛呢?它真有。什么慢性胃炎它就是不痛?這個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這個胃炎是不痛的。因為它的胃粘膜主要病理變化是什么?是萎縮,它是不痛的。病人他主要就是胃中滿、悶、不通,吃點飯怎樣?萎縮了,消化力怎樣? 它就不消化,停留在胃中。人家吃的是飯,他吃的是什么?吃的是鋼筋,幾天都沒有消化下去。這樣的病就是萎縮性胃炎,你們說它的危害性大不大?它的危害性的確是比較大的。根據西醫(yī)的理論,萎縮性胃炎它的進一步發(fā)展是增生。萎縮了,消化力弱了,它是不是要代謝的增強呢?它會增生。增生、腸化生。見過胃沒有?當然同學們見過人的胃,在哪見的?在實驗室見的。是真胃吧?胃里邊有沒有東西? 胃有沒有黏膜?真有黏膜?看不到了,那是離著距離有點遠。胃是有黏膜的。見過腸沒有?腸里邊有黏膜沒有?沒有見到,近看沒有。胃里邊有一瓣一瓣有個黏膜,是吧?腸呢?里邊是光滑的。吃過腸沒有? 哎呀,說腸不好聽,你說吃腸的時候,叫什么名字?吃小腸,吃大腸不好聽,火腿腸也不好聽,還可以? 叫小腸?叫什么我記不清楚了,自己思考。它說腸化生,所謂腸化生就是萎縮,萎縮,最后胃里邊就沒有什么了?黏膜。進一步會變成什么了?會演變成癌癥。是這樣的,癌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什么病演變而來的?可怕吧?換一句話說,萎縮性胃炎不一定演變成胃癌,但是胃癌絕大部分都是從這個而來的。你說,對人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可以這樣說,到目前為止,西醫(y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都有一個弊端。猜猜什么弊端?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有個弊端,吃的時間久了,短時間不會治愈的,它都有一個弊端,最大的弊端激活癌細胞。也就是說,人有個基因叫做抑癌基因,它能把抑癌基因被抑制,這說明不吃西藥,要是治病用,按西醫(yī)的話,不用西藥不行,用西藥久了,有個什么弊端?誘發(fā)胃癌。你說用啊不用?從我們中醫(yī)這個角度,一定不用。用什么方?半夏瀉心湯。說到這里,從臨床實際來看,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用半夏瀉心湯,如果煎煮時間三十分鐘,僅僅是改善癥狀。吃了一年,你說一年時間算短還是不算短呢?吃了一年,癥狀改善了,一做胃鏡,原來是萎縮性胃炎,不典型增生,接近腸化生,吃了一年,一檢查還是萎縮性胃炎,不典型增生,接近腸化生。吃了一年,僅僅就起到什么作用?改善癥狀。而我們在臨床中,治療萎縮性胃炎,病人只要堅持吃半年左右,一檢查增生怎樣? 找不到了。腸化生怎樣?找不到了。萎縮性胃炎找不到了。這說明張仲景在東漢時期,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的什么病?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不典型增生或者說腸化生,改善癥狀比較快。叫我在門診啊,治療這樣的病人是非常多,非常多的。吃上半年,一做檢查,病人他讓我一看,檢查的結果接近正常。現在我在門診上班,最少還有三個病人都是什么病?萎縮性胃炎。檢查都是什么?增生。他找我看病的時候,他說在這個地方治過,在那個地方治過,檢查過幾次,僅僅是什么?癥狀改善了,病理變化仍在。我說你要堅持吃藥,他說肯定堅持吃藥。同時我們要反復強調,煎煮的時間。他總是說,吃我們開的方效果明顯。實際上我們開的方和其他大夫開的方怎樣?差不多。就是重視了什么?煎煮的時間。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半夏瀉心湯能不能治療胃痛?淺表性胃炎,紅斑性胃炎,糜爛性胃炎,這些胃炎都是以什么為主?以疼痛為主,用半夏瀉心湯能不能治療?可以告訴同學們,半夏瀉心湯治療胃不痛和治療胃痛效果是沒有差距的,胃痛可以用,胃不痛可以用。張仲景為何提出來不痛,就是告訴人們,萎縮性胃炎比較難治,病證表現不同,只要用就能取得治療效果。其他疼痛是完全可以用的。現在我們看看這個字,張仲景說是什么“痞”,痞本身通不通?本身就是不通。不通,可能產生疼痛,也可能不產生疼痛,是這樣吧? 我們在學習應用的時候,主要要抓三點的內容,不是痛與不痛,主要要抓三點的內容。第一點半夏瀉心湯治療的病,絕大部分都是慢性病。慢性病在慢的過程中,有沒有脾胃虛弱?脾胃虛弱最常見的病證表現應該是什么?你們說,應該是困,乏,是這樣吧?困倦,乏力。慢性萎縮性胃炎,這樣的人吃飯多不多?生化氣血不足,它就是一個虛弱。再一個方面,我們在認識的時候,要認識到這樣的病人,基本上都是不能吃涼東西。不能吃涼東西,說明他有什么樣的病變證機?應該是什么?應該是寒吧?但是這樣的病人,常常舌質偏什么?是淡的。但是舌苔偏什么?是黃的。舌苔是黃的,還是膩的,黃膩的,說明這樣的人還有什么?還有濕熱。在臨床實際中,我們重點不是痛與不痛,而是什么?有沒有中氣虛弱,有沒有寒氣內結,有沒有熱邪上擾,只要具備這個特點,都可以用半夏瀉心湯。如果我們治療淺表性胃炎,紅斑性胃炎,糜爛性胃炎,一般情況下讓病人吃藥,一個月左右他就完全好了。如果是治療萎縮性胃炎,最少也得六個月,一檢查都能達到預期治療目的。話說到這里,還要再補充一句話,如果是治療萎縮性胃炎,煎煮的時間一定要怎樣?要長。如果是治療其它胃炎,煎的時間適當短一點也是可以的。張仲景他設半夏瀉心湯的煎煮時間,我認為主要是針對萎縮性胃炎的。我們治療這樣的病啊,是非常多非常多的。 下面我們學習方,治療的西醫(yī)的病,有很多,已經說過了。方的配伍。配伍我們要認識到一個問題,舌苔是黃膩,應該是濕熱吧?那黃連、黃芩就是清熱燥濕。兩個人配合到一起,力量是怎樣?增強了。 我們還要認識到一個問題,病人總是不想吃什么?涼的。那說明胃里邊有什么?有寒了吧?半夏、干姜,這兩味藥就是辛溫吧?辛溫應該有散寒吧?半夏應該是偏于降吧?那姜偏于什么呢?姜應該偏于升。我們在學習中藥的時候,解表藥里邊是生姜,溫里藥是干姜。你們知道不知道干姜是怎樣來的?有的同學說,干姜是生姜曬干的。說的對不對呢?說的是百分之百的正確。如果生姜沒有曬干,那就叫生姜。生姜溫中不溫?溫中吧?干姜辣不辣?辣。曬干了還辣?還辣吧?辣。你吃了干姜會不會出汗?會。那說明干姜和生姜作用怎樣?差不了多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你開生姜,量大一點,你開干姜,量小一點。如果寒明顯了,干姜的量應該怎樣?加大一些。張仲景啊,他在開方的時候,他總是想用姜和半夏。 姜和半夏起到什么作用?好像我們在學習小柴胡湯的時候,就提到了。你說一個人,他不想吃涼東西,是這樣吧?同時還有濕熱,你說用不用黃連、黃芩呢?不用,達不到治療目的;你用了,胃中又不舒服,是這樣吧?用上半夏、干姜,最起碼可以糾正,黃連、黃芩你不要太涼,我是熱的,咱們要中和一下,你要照顧到胃呀,胃是不太舒服的,你不能強迫它呀,是這樣吧?這是它可以制約黃連、黃芩的苦寒之性吧?再一個人們通常情況下說,姜和半夏是辛開苦降調理氣機,當然我們還說它什么?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制約半夏的毒性吧?寒,解決了,熱呢?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沒有解決呢?虛。人參、大棗、甘草是干什么的?補虛的。你看張仲景啊,他在補的時候,他對于虛證,他善于用什么?他善于用人參、大棗、甘草。他認為人參、大棗、甘草他們三個人關系怎樣?比較好,配合的比較默契。我們學習說到這里,要認識到方的配伍,正好和病變的證機是一致的。熱吧?清熱。寒吧?散寒。虛吧?補虛。 在用這個方的時候,我用這個方,我要進行調整用量的。希望同學們到臨床中,按照我說的,或許對同學們幫助是很大的。假如說我們見到一個病人,他的病證表現是以熱為主,我們把黃連、黃芩的量要加大。如果這個人以寒為主,我們要把半夏、干姜的用量加大。人參、大棗、甘草,如果這個人虛明顯了,量要加大。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剛才我說的,以什么為主,以什么為主,實際上我在應用這個方的時候,我變化非常多。假如說這個人就是胃熱虛證可以用,為何這樣說?沒有寒,為何可以說用?我們要調整用量,調整用量以后,把半夏、干姜的用量怎樣呢?適當的小一點。黃連、黃芩的量,適當的大一點。胃熱又虛,需要補吧?熱,那是肯定得清,清的時候,它又傷胃。你比如說,人天天吃熱的,胃不提意見,你天天吃涼的,胃會提意見的。說明涼會傷什么?胃熱證能用這個方吧?你假如說他是一個胃寒證有虛,也是完全可以的。要把量調整一下,姜、半夏量呢?適當大一點。黃連、黃芩的量適當小一點。為何這樣說?如果是寒比較明顯,虛比較明顯,你在散寒的時候,很容易燥化傷人的陰津。我們學習這個方,三說兩不說,它治療慢性胃炎好多病證表現都可以用,關鍵是什么?關鍵是用量。 說到這里呀,叫我忽然又想到一個問題。學習小青龍湯的時候,我說要按照張仲景的方去定量,沒有說調整用量,是這樣吧?因為它的病機就是什么哩?寒飲。不存在寒飲里邊,夾熱多少,也不存在寒飲里邊的虛多少。它就什么癥狀?咳喘痰。咳,寒;喘,寒;痰,寒。你說咳嗽重了,那說明是胃呀還是肺呢?肺吧?那說明是肺氣上逆了。喘重了,那還是肺吧? 那還是肺氣上逆了。那痰多了,那還是肺不能通調水道了。這說明病變證機,大的方面發(fā)生變化了沒有?它沒有變化。而我們學習半夏瀉心湯,大的病機變了沒有?變了。變了,學好這個方,它可以治療不同的病證表現。 說著說著,想讓同學們看一個方,就是 65 頁,一個叫甘草瀉心湯。現在同學們要仔細的數一數,定一定量,甘草瀉心湯和半夏瀉心湯差了幾味藥?一樣?真的,假的?那同學們說的,我完全贊同,一樣。就是什么變了?就是量變了。量變了,人們說它治療的虛明顯了,那虛明顯了,這就不需要再多說了。我們已經強調過半夏瀉心湯,調整用量可以治療以虛為主。那我們現在要說個什么話呢?不要看書,看看我在黑板上面寫一個字。一個什么字?“狐”,它可以治療這樣一個病“狐惑病”。張仲景明確提出來,甘草瀉心湯可以治療狐惑病。想一想,狐貍狡猾不狡猾?狐貍是比較狡猾的。人們說狡猾的狐貍有三窟。狡兔三窟?兔狡猾,還是狐貍狡猾?狐貍狡猾,我認為狐貍也應該有幾個窯洞呢?房間呢?狐惑病就是西醫(yī)原來叫做什么病呢?西醫(yī)原來叫做白塞氏病,現在西醫(yī)又給它改了,叫做什么?叫做貝赫切特綜合征。名字變了,癥狀變了沒有?原來叫做是白塞氏病,現在叫做貝赫切特綜合征,你說搞清楚了沒有?我估計還是沒有搞清楚,它的主要病證表現就是,狡猾的狐貍有三窟。是什么呢?第一個,這樣的病人口腔潰瘍,反反復復。第二個伴有眼睛潰爛,眼睛潰瘍。共幾窟了?兩個呀還是三個?這兩個眼睛,是的。這是眼部會出現潰瘍的,這是第二個方面。第三個方面,是陰部潰瘍。通常情況下,病證的表現,口腔潰瘍同時還有陰部潰瘍,或者是還有眼部潰瘍。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搞清楚,都說是什么哩? 人的免疫機能低下。病人是非常痛苦的。 舉一個例子。在門診上班,以前的不說了。就是去年的上半年,有一個人,他就是這樣的病,一個男同志,三十多歲。你說口腔潰瘍,他當時找我看病的時候,口腔潰瘍,陰部潰瘍,眼部也潰爛。你說這心煩不心煩?他心煩。他一到我這個診室,他發(fā)現診室人比較多,他怎樣說呢?他說我要給你維持秩序。他說都出去,都出去。你說病人出去不出去?不出去,病人說那你怎么不出去?他說你們都出去,我也跟著出去。他把病人一個一個拉出去。他只讓里邊留一個,他說我站在門口給你把門。他是主要是心煩,不舒服。說著說著,他來看病了。他往這個地方一坐,他說他是白塞氏病,說的比較準確。我說多長時間了?他說十五年了。三十多一點,他說上初中就有,他說影響他上高中。沒有上大學,都是口腔潰瘍造成的。他說不僅口腔潰瘍,眼睛時不時潰爛了。他說,他現在解小便都有點變形。怎樣變形? 陰部潰瘍,形成疤痕。你說痛苦不痛苦?它是非常痛苦的。他說,在我們三附院治過,二附院,一附院,北京,他到處都治。我說你的經濟來源呢?他說我主要,我這個是相當聰明,他說他會炒股,炒炒股,看看病。可能原來效益不錯,現在效益怎樣?我們也不太清楚。他一說,那我們要開方吧?我一開方了,他說甘草瀉心湯你就不要再開了,那說明他吃這個方怎樣?到哪里基本上都是這個方。我說你叫我給你開什么方?他說你開個最好的方。我說我肯定不會給你開差的方。張仲景治療狐惑病,猜猜張仲景治療狐惑病有幾個方?四個方,一個叫甘草瀉心湯,一個叫赤小豆當歸散,一個叫苦參湯,一個叫雄黃熏方。 甘草瀉心湯有幾味?有七味。赤小豆當歸散有幾味?兩味。苦參湯有幾味?一味。雄黃熏方有幾味?一味。我給他開方,我把張仲景的四個方開上去。當然無據可查,這是我的推測。我怎樣推測呢?我認為張仲景肯定治過狐惑病,效果肯定好。他是如何開的?無據可查。我認為他開方的時候,很有可能把四個方開在一起。他告訴人的時候,他為何把它拆開?我想張仲景另有用意。又是跟人們開了一句玩笑,不告訴你,你不知道水平高,告訴你,你和我水平一樣高。最后怎么辦?把方拆開告訴你。我給他開方,吃三周,癥狀完全消除,連續(xù)吃了四個多月。好了他還要吃,他說太痛苦了,太痛苦了。吃了四個多月,不再找我了。剛才說,他原來炒股賺錢看病,現在效益如何,沒有來找我,我也不清楚。不管怎樣說,總是可以治病,總是達到預期治療目的。 我們在學習半夏瀉心湯的時候,專門說了一個什么方?甘草瀉心湯,調整用量治什么病?狐惑病。 希望同學們到臨床中,遇到這樣的病,通常情況下,用這個方機會比較多。這是我們學習半夏瀉心湯, 又說了一下甘草瀉心湯。怎樣,這一堂我們就說到這里吧?同學們休息一下。 |
|
來自: 自由自在中醫(yī) > 《王付方劑學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