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錢王古跡--各地的錢王祠、錢王廟

     閑庭信步59 2023-05-06 發布于浙江

       

    杭州錢王祠

    杭州錢王祠舊名表忠觀,始建于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 年),位于杭州西子湖畔,是后人為紀念吳越國錢王功績而建造的,供奉吳越國錢氏三世五代國王。900 多年來,歷經滄桑,幾經毀建,所存八字墻是原建筑僅存遺跡。為挖掘杭州的歷史文化內涵,恢復歷史文化景觀,杭州市政府于錢王祠舊址― 西湖南線柳浪聞鶯公園重建這座古祠。

    重修的錢王古祠恢復了吳越國錢氏三世五王塑像、功德崇坊、主要殿堂建筑和相應景觀,同時在依光堂陳列錢氏相關的史跡,并以聲、光、電的高科技手法再現錢王修筑海塘、一箭射潮等歷史場景。畫面形象生動,使人身臨其境、遐想萬千。

    沿著重建的青石板甬道前行,穿過五道牌坊,甬道盡頭樹立著一座錢王塑像。他氣宇軒昂,一身正氣,身披盔甲,怒目前方,使人不得不敬畏三分。錢王塑像不遠處是正對山門的兩個荷塘,水光粼粼,綠意盎然,給這肅穆之地平添了幾分詩意與柔情。荷塘后面是垂柳掩映的“公德崇坊”,軒昂的牌坊與錢王祠的山門遙遙相對。紅色的“八字墻”圍起的山門顯得大氣、莊重。山門上的“錢王祠”三個大字映人眼簾。

    錢王祠占地11300 平方米,建筑面積4600 平方米。前后三進,巍峨壯觀。走進錢王祠,首先看到的是獻殿,它全銅鑄造,建造大氣又不失精巧。在它的左右兩邊分別有兩個碑亭,右邊碑文是乾隆帝為該觀題寫的“忠順貽麻”四個大字;左邊是重建碑記。獻殿兩側還有功臣堂,左側表武功,右側表文治。堂內的碑文雖已模湖不清,但從那斑駁的碑跡中仍可以感受到這位歷史上吳越國的雄才大略及造福百姓的賢明之舉。功臣堂內以壁畫的形式,線描石刻的手法,展現了西陵大戰、擒董昌、大戰狼山江、疏浚西湖、筑捍海塘、納土歸宋、陌上花開、興筑羅城這8 個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錢氏三世五王的文治武功。復建的錢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氣勢的當數正殿---五王殿。殿內陳列三世五王塑像。步人殿堂,位于正中的錢镠像高約5 米,在他周圍是錢元灌、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的塑像,栩栩如生。置身其中,肅穆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穿過大殿,攬遠堂、懷鎮堂,一左一右,遙遙相對。堂內墻上畫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祠內的一座古戲臺,它位于閱禮堂內,每天演出《 錢镠記》和一些越劇、昆劇、評彈等節目,讓游客在享受高雅藝術的同時,了解杭州歷史,品味吳越文化。

    堂外院子里有一口“婆留井”。相傳,錢镠出生時因有異像出現,其父以為不祥,欲將他投人井中,而好心的婆婆相勸才挽留了這個小生命,故錢镠小名婆留,后來這口井也就保留到了今天。

    臨安錢王陵

    臨安錢王陵園坐落在太廟山南麓(該山古名茅山、安國山,海拔92 米,距杭州市38 公里),為“臨安十景”之一:錢王古冢。

    舊《臨安縣志載》 “據安國山右脈,山自天目中支逶迤七十里到九仙、玲瓏、葛仙諸山,峻峭奇絕,下十余里,平地隱隱隆隆,至是起頂,有屹然獨尊之形。天目左支以余杭為之枕。右支以杭州為之關,苕錦二水合襟于中,而功臣山特來相對,信錢王肇基之地也。中脈為武肅王墓,居民又稱太廟山。”

    據史載,錢王死于長興三年(公元932 年)三月二十六日,四月其靈車自杭州抵臨安,應順元年(934 年)正月,在太廟山建墓下葬。墓占地40 畝,左右有青龍、,白虎兩小山環抱,墓道兩側有石將軍、石翁仲、石羊、石馬等。1991 年,政府撥款,重修墓道,并建仿清宮建筑的墓首門樓一座,古墓包也已整修。如今,錢王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王陵,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錢王陵園規模宏大,墳墓左右有龍虎兩山合抱,墓道華表一對,石羊、石馬、石虎俱全,石翁仲兩對,石將軍一對,享堂五楹。錢王陵原有神道,長300 米,寬80 米,現已毀,墓前尚存墓碑一通,上刻“唐故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守尚書令兼中書令吳越國王謚武肅錢王之墓”。重修后的陵區內筑有牌坊、錢王祠、州池、凌煙閣、安國樓等景點。錢王第三十三代孫、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為牌坊惠贈墨寶“錢武肅王陵”;第三十四代孫全國政協副主任錢偉長三度光臨錢王陵,欣然為“錢王祠”題額。除此之外,錢王陵還接待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嚴濟慈、陳幕華、錢正英、張震等一大批中央領導和廣大海內外錢氏后裔前來觀光游覽。

    臨安太廟山的錢王祠是錢王陵墓的附屬建筑之一。據《 錢氏家乘》 記載,錢王墓道建筑,歷史上屢建屢毀。今存之錢王祠,乃民國八年所建,祠簡樸、單巧:前廳三小間,過道二小間,正廳五間,后廂二小間硬山頂小瓦。

    嵊州剡源五王廟

    嵊州剡源錢氏遺跡五王廟,位于嵊州西白山東麓,石浪山的獅子巖和象鼻山之口上,坐東朝西,是當地為感激錢氏為兩浙保境安民所作出的貢獻而特建廟奉祀,始建于宋隆興癸末(1163 年)冬,由錢王八世孫錢宇克承嚴命,于村左建五王廟,是目前唯一留存的五王廟座。

    重修后的剡源五王廟,大門外墻上嵌砌著豎雕五成圍繞的“五王廟”三字金色楷書直石匾。三字雖有數百年歷史,但字跡清秀、雄渾工整。石匾上端凸塑著振翅飛翔的大蝙蝠,象征著“福星高照”,屏風上有二龍搶珠的琉璃像,兩角上蹲著左白象右獅子的石雕像(石雕白象己被竊,代以水泥塑白象),喻示著廟前的南邊的象鼻口山(龍頭山的別稱)和北邊石浪山的獅子巖。

    大門兩旁對聯是摹仿清乾隆時大學士劉墉題于杭州表忠觀的楹聯:“啟匣尚存歸國詔、解韜時拂射潮弓”十四字,概括忠懿王“納土歸宋”和武肅王“強弩射潮”的兩個故事。

    大門門框上的對聯是“攜彤弓射天狼,仗橫械鉞誅反仄”,篆書頗有古風。大門南邊墻下嵌列著嵊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為“五王廟”頒立的文物保護點之石碑。

    五王廟坐東朝西正殿三楹,正殿屋脊瓴格中間嵌著“保障江山”四個水泥塑制字,兩端倒豎著張開大口銜住脊端的螭吻。大門對面掛著《 五王廟簡介》 大幅文字說明的匾額。兩邊有對聯曰:“武足以安民定亂,文足以佐理治邦。”這兩句話是唐天復二年,帝封錢镠為越王時,對其的高度評價。

    三間大殿正中并肩塑著雄俊宏偉的吳越國五王座像:武肅王像(中),左肩為文穆王、右肩為忠獻王,再左為忠遜王,其右為忠懿王。左側列有武肅王元妃戴氏和吳氏的座像,右側是遷剡的錢氏后裔添司理參軍錢奎、國子助教錢宇之父子兩座像,還有兩上手捧王印、詔書的內侍,分立兩旁,金童玉女侍立在武肅王左右。

    正殿中豎懸五成護邊的“保障江山”四字凹形直書牌匾,這是依照清圣祖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游杭州表忠觀所題的御筆。中間暖宮上的橫嵋中則是“三世五王”的橫匾。這兩塊匾題字是由武肅王第三十五世孫、曾任浙江省文化廳長和書法協會會長的錢法成。

    大殿前有通道、戲臺,左右兩廡各三楹,有樓,兩廡前各有天井。再往西為前廳,中為大門,兩側有戲房間和廚房,前廳左側戲房前有一大鐘。鐘高約3 米,底口直徑約1 . 5 米。

    長樂錢氏大祠堂

    長樂是錢樂后裔在嵊州聚居最多的地方,鎮內建有十庵十廟十祠堂。其中最大的是錢氏宗祠,俗稱大祠堂(慶系堂),是長樂錢姓人氏為紀念先祖而建。該祠堂建于明崇禎年間,祠內供有武肅王以下歷代祖先的神位和畫像,有“吳越世家”、“三世五王”等匾額。

    長樂鎮寨嶺頭村還有一座錢王廟,是為紀念錢武肅王三世孫忠懿王錢弘俶的建筑。

    德清錢氏宗祠

    德清縣的錢氏家族,是在清代嘉慶年間,從江蘇省吳江縣一支錢氏族祖(屬錢王后裔溧陽慶系,吳江麻溪支第二十六代),遷至德清縣新市鎮李家園后,發展繁衍起來的。從李家園安家后至第三代時(約清代道光年間),有一分支又從李家園遷出,搬至新市大南柵步云橋南堍西首,后因事業發展在西河口等處建了住宅與棧房,步云橋南堍西首之祖屋由第五代癢周公改為錢氏宗祠。當時全縣錢氏宗族,每年兩次到祠堂祭祖聚會,宗族人氏故世后皆將靈位設在祠堂。

    無錫錢武肅王祠

    無錫惠山錢武肅王祠,又稱錢王祠,位于惠山橫、直街交匯處,南鄰寄暢園、北傍惠山寺,是錢镠遷錫裔孫為祭祀先祖錢武肅王所建的宗祠。

    該祠始建于明代,后湮。

    據清·光緒版《 無錫金匱縣志》稱:“錢武肅王祠在惠山寺門左,祀唐吳越王镠。雍正中,裔孫奉檄建。”據考奉檄建祠并確定祠址在雍正七年(1729 年)。

    至乾隆三年(1738 年)春,舉人錢兆鳳、錢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暢園一隅擇地興建,于翌年竣工。為浙江錢氏遷錫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按杭州錢王祠例設神牌219 位,春秋兩祭。

    道光丙戌(1826 年),錢王祠增建門樓―― 御書樓。

    光緒戊戌(1898 年),由錢福炯等擴地重建該祠,占地576 平方米,遂成規模,共有光遠樓、見山樓、五王殿等建筑9 處27 楹,收有銑券圖、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賜碑、匾及祭祀禮器。

    1925 年1 月27 日晚,錢王祠毀于直奉軍閥混戰的兵火中。

    1928年,錢福炯的雙胞胎兒子錢基博、錢孫卿和無錫錢氏湖頭支的錢伯奎等,組成“錫山錢王祠復建籌備委員會”,負責錢王祠的重建工作。錢氏后裔集資15418.21 元,經120 天緊張施工,修復了門樓、五王殿(今存)、慶系堂、廂房、廂樓及東、南市房主要建筑共8 處。

    建國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倉庫和飲食店。1999年5月,在寄暢園東南部修復工程中,為保護古跡,園林部門在市政府支持下,遷移了祠內原住戶,并斥資進行了搶救性修復。

    錢王祠舊建筑現位于錫惠公園的古華山門處,僅存主殿五王殿,它原是祭祀錢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計80平方米。

    翻修后的五王殿保留了三楹、歇山頂、龍吻通花脊,梁枋上保留著當年的獨具地方風韻和藝術特色的梁架彩繪,以及原鑲嵌于后墻壁內經火毀余生的舊殘碑一塊。并保存了嵌于殿外院墻內的舊金山石質“錢王祠界”、“錢舊婦祠”界石各一塊,又新建附房40 平方米,辟庭院127 平方米,種植胸徑25 厘米銀杏2 株、桂花樹2 株,共耗資24 萬元。如今,院落清幽,桂花飄香,南北各設便門可通惠山寺和寄暢園。

    北京錢氏宗祠

    北京錢氏宗祠位于北京南城崇外原三里河以北、北橋灣街以東的薛家灣胡同。錢氏宗祠雍正二年(1724 年)建立,道光十八年(1839年)重修,已有200多年的光景。

    北京錢氏宗祠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積約300 平方米,分3 個院落。前院主要為錢氏祠堂,內供錢氏畫像、牌位,以及康熙和雍正帝所賜的“保障江山”、“保我子孫”的匾額,還有乾隆時期的官窯瓷器等供品。中院為娘娘祠堂,供奉著錢氏夫人的牌位。后院為花園。前兩院原供著錢氏祖先的畫像、家譜、盔甲和皇帝題寫的匾額,因時代久遠,世事變遷,幾乎都蕩然無存,只留下道光十八年重修錢氏宗祠的石碑尚埋在地下。

    北京錢氏宗祠門不大,屋頂帶脊。門上方墻面上鑲有一塊石匾,上面雕有“錢氏宗祠”4 個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見。斑駁的木門上有門聯一對,字跡已十分模糊,但仍能辨認。上聯是:“武肅勛名久”, 下聯是;“彭城世澤長”,橫批為:“鐵券家聲”。

    據《宸垣識略》記載,“吳越王錢镠祠在蘆草園,雍正二年敕封誠應吳越武肅王。其裔孫世章創建西竺庵,在南蘆草園。”其中所指的“蘆草園”乃是薛家灣的筆誤。“其裔孫世章創建西竺庵,在南蘆草園。”即今天的南蘆草園胡同路南30 號大門內,亦名大西竺庵。

    北京的錢氏后裔,是清前期遷徙到薛家灣的,當時仍是殷實人家,至今也仍居于此地。其中最長者為錢氏第33 代孫、已百歲高齡的錢鴻緒,其一生育有6 男6 女,已四世同堂,加上孫輩總共有70 余口,是南城的一個大戶人家了。

    廣東懷集縣錢氏宗祠

    在被稱為“中國燕都”(中國內陸金絲燕唯一繁殖地)的廣東懷集縣,也有錢氏后裔分布。在詩洞鎮萬安寨近2000人中,除100多人姓徐外,其他均姓錢。居于此地的錢氏家族自古就是書香門第,文風如斯,又善于經商,出了不少名人和富豪,在當地堪稱有錢人家,留下“威水史”。據萬安寨《錢氏族譜》記載,該村始祖錢酥為浙江臨安錢塘縣人,宋熙寧三年(1070年)考中進士,任廣東惠州知府,后落戶現佛山市三水。明代永樂年間,錢酥后人錢家寶等人從三水遷至懷集。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錢家寶之子錢镠淳遷至詩洞鎮萬安村,成為該村錢氏始祖。清康熙甲午年(1714 年),錢镠淳后人錢弘濟考中舉人,后任江西蘆陵縣正堂(現吉安市)。之后,萬安村人才輩出,清道光甲申年(1824 年),錢三才被選為貢生,后任溫州儒學正堂,桂平正堂,至今錢氏宗祠大門旁仍有3 塊幃桿石,其中一塊就是錢三才當年所立,上書“道光甲申年考選歲貢生錢三才立”。另兩塊幃桿石由于字跡模糊,很難分辯所書文字。

    海鹽錢王古跡

    錢镠與海鹽

    錢镠與海鹽有很深淵緣,年輕時錢镠奔走于臨安與海鹽之間販鹽為生,時間長達6 年,其結交的不少海鹽鹽民隨其出生入死,成為吳越國開國功臣。錢镠建國后,五王三代統治江、浙、閩近一百年間,更是采取保境安民策略,在海鹽筑海塘、設堰閘,開挖南北湖、建起長川壩,大興水利、扶持農桑,采取了許多有益于當地人民的措施。

    海鹽沈蕩錢氏宗祠

    海鹽錢氏宗祠位于沈蕩鎮中錢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為錢镠二十五世孫錢陳群所建。

    海鹽、嘉興兩地的錢氏是明清嘉興望族之一,自明代正德年間至清代末葉,始終長盛不衰。當時,錢陳群家世居海鹽,從錢陳群祖父時才遷居嘉興。錢陳群官居刑部尚書,常與乾隆切磋詩詞,深得乾隆敬重。退休回鄉后,他先住嘉興城內廣平橋百福巷,后搬至嘉興南門蓮花橋。乾隆下江南時,曾屢次召見錢陳群,一起在嘉興南湖煙雨樓聯句賦詩。

    海鹽沈蕩錢氏宗祠是江南水鄉十分典型的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大門氣派,屋宇高大,用料講究,舊時建有假山水池,布局非常別致。據史志載,當時的錢氏宗祠南北總長67 米,東西總長26 米,總占地面積近3 畝。大門面臨中錢河近2.5米,河埠是一馬鞍形石陀,石陀長8 米、寬2 米,左右兩側都有臺階各十級伸入水中。石陀北岸兩側有約20 米長的用條石砌成的石幫岸,幫岸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雕工精細的石鼻子,用于攬船之用。宗祠內有一對高2 米的花崗巖雕成的石獅子,公獅雄壯威武,母獅抱著小獅面帶笑意。當年錢氏的官家威嚴和富有場面從中可見一斑。

    清代以來,宗祠一直是用來供奉錢氏列祖列宗神主牌位和舉行祭祀活動的專門場所,宗祠正廳后面墻懸掛著始祖吳越國武肅王錢镠的畫像,四周是列祖列宗畫像。正廳東西兩邊有木架,木架上插著硬牌。按慣例硬牌上寫著官階品級、肅靜回避之字樣。據了解,這類規模的清代建筑遺存,在附近地區已保存不多。

    沈蕩錢氏宗祠歷經200 多年的滄桑歲月,新中國成立后,被地方糧食部門征為貯糧倉庫,因而未有大的毀壞。最近,海鹽縣人民政府在實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規劃中,已掛牌將它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 年10 月4 日,全國政協辦副主席錢正英曾親自視察沈蕩“錢氏宗祠”和“吳越王廟”,對當地采取保護歷史文物舉措表示感謝和贊賞。

    海鹽澉浦吳越王廟

    對吳越王感恩戴德的當地百姓,為了紀念感恩錢镠的歷史功績,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崇寧年間(1102年一1106 年),就在海鹽澉浦永樂村建有吳越王廟。吳越王被尊為土地神,廟里香火極盛。宋紹定三年(1230年)編纂的《 常棠澉水志》 里對此有詳細的記載和考證。

    2001年9月,在原吳越王廟原址對面,由海鹽澉浦鎮永樂村與香港合資的柏麟印染公司等籌資及社會贊助400多萬元,由南北湖風景區管委會統一規劃,建成“吳越王廟公園”,并再建錢王廟和紀念館,成為當地一大勝景,并被海內外錢氏后裔譽為臨安錢王陵、西湖錢王祠后第三大錢氏后裔祭祖尋根之地,并被列入中國名祠大典。

    重建的吳越王廟,位于南北湖風景區東大門、鏞山南側,占地62.7 畝,建筑面積達2020平方米,由吳越王殿、前殿(護衛殿)、山門和左右廂房組成建筑群。吳越王殿氣宇恢宏,莊嚴肅穆,紅墻朱柱。殿內端坐高達8 米的吳越王神像,一旁侍立駿馬馬夫。左右肅立8 位跟隨錢镠“馬上得天下”的海鹽籍大將,個個栩栩如生,八面威風。原在沈蕩錢氏宗祠內已被人為破壞的二塊清光緒皇帝御賜軍機大臣錢應溥石碑(其中一塊已人為破壞,僅剩殘塊),也移至吳越王廟保護并供人瞻仰。

    “吳越王廟公園”由浙江省文聯名譽副主席黃源題寫園名,原浙江省文化廳廳長、省書法協會會長錢法成題“吳越王殿”匾額。廟內還有錢正英、駕滄、鮑復興等不少名家所題楹聯、匾額和字畫。

    據了解,吳越王廟重建以來,已吸引海內外旅游者和錢王后裔20 余萬人次。

    南北湖的錢氏宗祠——“湖天海月樓”

    位于南北湖北湖的風景名勝“湖天海月樓”, 是明嘉靖舉人、海鹽嘉興錢氏后裔錢輿映所筑,原名“雁樓”。樓周圍萬蒼山麓,負山面海,為錢氏休閑、讀書之處。錢輿映孫錢汝霖重修時,改名為“萬蒼山樓”,其時名士云陽眭來游,題詞“湖天海月”于壁。樓西有辟堂,曰“求仁”,楊園張氏記之,是年葺“遺安堂”成。稍前高處,懸“一脈甘泉”匾額。站在樓堂窗前遠眺錢塘江,波濤洶涌,近看南北湖潔如明鏡,水光瀲滟。是年,呂留良等人應錢汝霖之邀來邵灣山錢宅聚會,設宴“萬蒼山樓”,呂留良豪飲數杯,只見窗外一輪皓月當空,銀光萬道,湖天海月盡收眼底,見墻上“湖天海月”四字,拍案叫絕,建議錢汝霖名此樓為“湖天海月樓”。

    “湖天海月樓”后因故成為錢氏后裔掃墓祭祀之所,里人稱其為錢氏宗祠。錢氏后裔每年都來掃墓,必憩息于“湖天海月樓”,錢載晚年留戀此樓尤甚,自號“萬松居士”,經常盤桓于此樓,以“萬蒼翁”自居,并自制多枚篆章抒心,贊美“湖天海月樓”的湖光山色,思慕葉落歸根之念。

    明末清初,錢輿映孫錢汝霖曾先后多次邀名士崇德呂留良、張履祥,吳江王寅旭,海寧許大辛,嘉興巢瑞明,澉浦吳汝典等聚首“湖天海月樓”。特別是呂留良攜俠女曾三進南北湖,在“湖天海月樓”寫了“錢墓松歌”,詩日“怪底神仙戀此樓,南來好景一家收”, “其中雖有數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間”, “寄語新松莫癡絕,偷得春光總無涉”。

    “錢墓松歌”影響深遠,“湖天海月樓”也因此為文士倚重。歷代名士游南北湖必至“湖天海月樓”瞻仰。著名劇作家黃燮清,名士黃之雋、錢嘉徵、錢義吉、錢泰吉等錢氏后裔和名人雅士都曾是“湖天海月樓”的常客,清代詩人顧鏞曾有詩“登湖天海月樓”,曰:“一帶湖光斷復陳,危樓半倚夕陽邊。人臨高閣疑無地,風卷云濤欲撼天。考古猶留文獻在,傳家端賴子孫賢。憑欄試揭疏簾看,紅樹青山滿目前。”此樓于民國時逐漸坍塌。

    固始錢氏宗祠

    錢氏宗祠坐落在大別山北麓,固始縣武廟集鎮西北4公里處,滬陜鐵路北約1.5公里,寧洛高速公路約2公里的水注沖山河西岸錢老樓村西側余樓村。

    錢氏宗祠由墩公五世(即二十五世)孫士盈、士望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捐田地一處,計種三石,租稞十八石,莊房一處,沖南北松草山二處,私塘三口,稻磙石器俱全,樹木林榔門窗戶扇一并相連。兄弟二人同親議明,情愿以祠堂香火之費,出捐與錢照石堂名下為祠田。裔孫永遠管業。”(固始錢氏二修宗譜卷十五第十四頁)。

    二十七世有綸有綱捐“值田稞十八石,在錢家集西邊捐為公產,以為后來子孫,建立宗祠之基地。”(固始錢氏二修宗譜十六卷第二十頁)。

     三十一世汝庚捐“祖田建祠宇。延鴻儒,課子孫承先啟后是以鳳毛濟美。”(固始錢氏二修宗譜十六卷第四十頁)。

    汝庚等族人于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又置公產十九石,遂協同侄培英……侄孫源富……鳩工龐材而建立祠宇,經營締造成就正殿五間,列祖列宗其先靈庶幾有所式也。(固始錢氏二修宗譜卷十六第四十二頁)。

    三十三世源樟、源順于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汲汲添修拜殿及兩廂房。(固始錢氏二修宗譜十六卷第五十一頁)。

    錢氏宗祠從二十五世士盈、士望捐田地,立宗祠到三十三世汝庚將大殿落成,經歷清朝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帝,歷時228年,錢氏從25—33世才將宗祠由簡易到前拜殿建成,進而擴大規模,逐漸將廂房、大殿及附屬義學房等建成。建祠期間,經歷兩次戰爭,好多次自然災害,建建停停,族人建祠之心不變,先祖的意志,代代相傳,堅韌不拔,先建的前拜殿作錢氏族人祭祀場所,每逢10月初一日,錢氏族人都到祠堂祭祀,從未間斷,激勵著錢氏后裔不忘先祖遺訓,終于建成后大殿(正殿)。

    錢氏宗祠座西門朝東,舊式磚木結構建筑。前拜殿三間,后大殿五間,南北廂房各三間,祠南一片房是義學讀書房和拜祠賓客所用;祠北院一片房是供護祠人員住宿生活所用。祠堂總面積約八千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四百平方米。祠堂正門頭墻上刻有“錢氏宗祠”四個大字。前后拜殿重梁其架,柱頭斗拱,雕梁畫棟,十二根滾龍柱子頂天立地。前殿內有“八仙過海”、“二十四孝圖”等,全祠氣勢雄偉,搬閣涼瓜。前殿后寢,儀制堂皇,分別序行,爰修祀事。祠堂向例,每年10月下元節設祭,主祭者致祭于錢氏東堂、中堂、西堂歷代宗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午夜无码电影888不卡| 亚洲人妻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裸体美女视频全黄|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成人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人妻啪啪AV资源网站|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国产|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鸥美日韩精品久久| 久久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卡|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国产精品久久露脸蜜臀| 我的公强要了我高潮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做爽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精品人妻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 日产国产一区二区不卡|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一视频 |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专区无码| 亚洲精品爆乳一区二区H| 军人妓女院BD高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