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小長假自駕出行人群數量基本已恢復到2019年水平,長途自駕出行續航問題不可避免,尤其是對于純電車型而言,上高速,簡直成了很多車主心中的“噩夢”。此次五一假期也再次挑起“純電車不宜上長途高速”的質疑。 ![]() 從網上、朋友圈等地方處處可見純電車主的抱怨,排隊2小時,充電1小時,一天中幾乎有半天時間浪費在了汽車補能過程中。看著燃油車進站10分鐘即可離開的畫面,讓純電車主羨慕不已。 其實,嚴格意義上講,目前存在較大續航焦慮的大部分都是早些年第一批、第二批的新能源車,續航普遍都在400km甚至以下。而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純電車型續航基本都在500以上,即便上高速,續航焦慮也相對較小。 ![]() 不過,這種所謂的焦慮現象很快將得到改善。因為寧德時代全新一代電池——凝聚態電池即將面市。這種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能達到500Wh/kg,要知道寧德時代在2021年發布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為160Wh/kg。僅兩年時間,凝聚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已提升超過3倍。 ![]() 據悉,最新的凝聚態電池用了一種高動力仿生凝聚態電解質,構建出微米級別的自適應網狀結構,調節鏈間相互作用力,在增強微觀結構穩定性的同時,提高電池動力學性能,提升鋰離子運輸效率。續航方面可達到1500km以上,充電3分鐘即可達到500km的續航,全部充滿預計也僅需10~15分鐘。 ![]() 1500km什么概念?這預示著你在滿電的狀態下從北京到上海中途完全不需要補能,從重慶到杭州最多也只需要充電3分鐘,即便在高速狀態下電池存在高消耗問題,也基本能保障1000km以上的實際續航;而全部充滿最快10分鐘的表現也基本等于油車一次加油的時長。這一步將徹底改變純電車型充電慢、續航焦慮等問題。 ![]() 根據消息,凝聚態電池極有可能在今年實現量產。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純電車型將徹底“殺死”燃油車呢?事情顯然沒有這么簡單。 近日也有消息傳出,人造汽油已經接近研發成功。這種汽油與傳統汽油不同的是,它的主要成分為氫化物,因此它在燃燒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像一氧化碳這樣的有害氣體,僅存在少量的碳排放,幾乎可忽略不計。總體而言,人造汽油是一種相對環保和安全的燃料,基本符合世界各國綠色環保的發展觀念。 ![]() 更重要的是,這種人造汽油的成本每升僅需3元左右,也就是說,它的使用成本也很可能控制在4元/升以內,這幾乎是目前在售汽油價格的1/2。一旦普及,未來燃油車的用車成本也將大大縮減。 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目前僅僅掌握在英國手中。其原理類似于德國研制的合成燃料——eFuel,這種燃料在燃燒工作過程中,氫由綠電解水獲得,而碳則從空氣中通過捕捉來完成,最終重新釋放到大氣,理論上碳的凈增量為零。 ![]() 歸根結底,在中國新能源領域發展如火如荼,甚至要席卷全球的時刻,歐美各國倡導的所謂新型燃油的本質均在于:不愿放棄上百年在燃油車領域的先進技術。因為他們明白,一旦全面進入新能源賽道,那么中國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雖然目前我們自主品牌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想要獲得歐美各國的全面認可還尚需時日。而歐洲的新型燃油一旦普及,那么燃油車也極有可能“起死回生”,繼續保持甚至擴大其全球市場占有率。畢竟燃油車與純電動車型各有優勢,也各自擁有眾多的擁躉者。 ![]() 預計未來,每當純電汽車在續航與充電效率領域有所突破之時,燃油車領域也同時會有更環保、成本更低廉的新型燃料誕生。因此,筆者認為電車和燃油車二者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共存態勢,誰也沒有“殺死”對手的絕對把握。 寫在最后 當純電車型與燃油車的用車成本無限接近時,二者的勢均力敵之勢更加嚴峻。而這個時候能決定消費者購買意向的只有一個:價格!因此,未來不論是寧德時代的凝聚態電池還是歐洲的人造汽油,一旦全面普及,一場價格戰終究是不可避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