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 有時候比吃藥更管用! 便秘 ![]() 多喝水可以幫助軟化糞便,提高糞便的濕潤度,從而使其更容易通過腸道,減輕排便時的不適感。此外,水會刺激腸胃道,加強消化吸收功能,促使便意產生,也能有助于預防便秘的發生。[1] 然而,單靠喝水并不能完全治愈便秘,建議每天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增加腸道蠕動。 感冒發燒 ![]() 感冒病人多有發熱、出汗癥狀,或因服解表藥而出汗,身體會消耗大量水分和電解質。這個時候,喝水變得尤為重要。及時補充水分,還能加速體內細菌和病毒快速排出。 感冒的時候往往伴有咽喉不適,而大量飲水能緩解喉嚨癥狀,稀釋痰液,有利于排痰。 痛風 ![]() 體內尿酸無法正常排除時,會積聚在身體組織和關節處,形成痛風。而適量喝水能夠降低尿酸在體內的濃度,減少痛風石形成的可能性,從而有助于預防痛風的發生。[2] 此外,痛風患者喝水還能夠保持身體水分平衡,促進血液循環等,也有助于緩解痛風所帶來的不適感覺。 尿路感染 ![]() 有很多尿路感染患者因為排尿疼痛感,而不敢喝水,反而走進了疾病誤區。 多喝水能促進尿液產生,增加排尿次數,對尿道會起到沖洗作用,減少致病菌在泌尿系統內滋生的機會。 喝水還能夠保持泌尿道黏膜的濕潤狀態,減少細菌附著的機會,以及減輕尿道刺痛等不適癥狀。因此多喝水、勤排尿,才是對付尿路感染的最好武器。 減肥 ![]() 飯前半小時喝500毫升水,能增加飽腹感,降低熱量攝入,還能提高身體代謝效率。 飯前喝湯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要清淡、少鹽少糖的湯水才行。 預防心衰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病學會2021年大會上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終生保持充足的補水可以降低發生心臟衰竭的風險。[3] ![]() 哪些人不適宜多喝水? 1. 腎臟疾病患者 患者由于腎臟機能逐漸喪失,無法排泄水分及鹽分;體內蛋白質會經尿液大量流失,降低血滲透壓,加重水腫。 2. 心臟病患者 大量飲水導致心臟負荷加重,對于心臟病患者來說,不健全的心臟很難承受這樣的變化,因此很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 3. 青光眼患者 大量飲水后,眼內房水增多,青光眼患者由于濾簾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排出房水,使眼壓上升。 腎臟會被“喝”壞嗎? 喝水量因人而異 ![]() 中國膳食指南建議,女性一天最少的飲水量為1500毫升,男性為1700毫升。實際還要根據個人年齡、身體狀況、日常勞作來定。 不要貪涼 ![]() 天一熱很多人就愛喝冷飲,卻會刺激腸胃甚至引發心梗。最好小口慢飲40℃~60℃熱水,減輕胃腸負擔,幫助水分快速消化、吸收。 不要口渴再喝 ![]() 當人感覺到口渴時,就已經處于慢性缺水狀態了。因此,大家平時可以在早晚、上下午、餐前等時間點定時定量喝水,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 拒絕飲料 ![]() 適量飲用果汁、牛奶,可以補充營養,但絕對不能代替白開水的地位。如果想讓水變得好喝,可以加入少許檸檬片、薄荷葉等物,或者泡淡茶水。 參考資料: [1]https://mp.weixin.qq.com/s/Wamr8xMGn6CQjQFR7hEevA [2]林漳妹,何懿.得了痛風,莫陷入喝水誤區[J].江蘇衛生保健,2022(11):20. [3]方留民.每天多喝水可預防心衰[J].家庭醫學,2022(04):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