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濕熱的癥狀表現主要分為腸道癥狀和其他癥狀,出現這些癥狀的患者需要注意平時飲食調理,癥狀嚴重的可能還需要藥物治療。 百度健康內容審核團隊優選 治療腸道濕熱的中成藥有葛根芩連丸、楓蓼腸胃康顆粒、復方黃連素片、腸炎寧膠囊等。腸道濕熱是指患者濕熱內蘊、阻滯腸道,以腹痛、泄瀉、下痢膿血、大便黃稠穢臭等濕熱癥狀為表現。可使用以下藥物治療,但需要在醫生的辨證論治指導下進行服用。 1、葛根芩連丸:葛根芩連丸由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組成,具有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可用于腸道濕熱蘊結所致的泄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等癥狀; 2、楓蓼腸胃康顆粒:楓蓼腸胃康顆粒由牛耳楓、辣蓼組成,具有清熱除濕化滯的功效,多用于急性胃腸炎,屬傷食泄瀉型及濕熱泄瀉型者,可出現腹痛腹滿、泄瀉臭穢、惡心嘔腐等癥狀; 3、復方黃連素片:復方黃連素片由鹽酸小檗堿、木香、吳茱萸、白芍組成,具有清熱燥濕、行氣止痛、止痢止瀉的功效,多用于大腸濕熱、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瀉、肛門灼熱等癥狀; 4、腸炎寧膠囊:腸炎寧膠囊由地錦草、金毛耳草、樟樹根、香薷、楓香樹葉組成,具有清熱利濕、行氣的功效,用于急、慢性胃腸炎、腹瀉、細菌性痢疾等疾??; 5、枳實導滯丸:枳實導滯丸由枳實、大黃、黃連、黃芩、澤瀉等藥物組成,具有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的功效,用于飲食積滯、濕熱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等癥狀。 此外還有加味香連丸、龍膽瀉肝丸等藥物,除了藥物治療,日常在飲食方面也應避免進食過多油膩、甜膩、辛辣的食物,同時避免飲酒,以免加重病情。 大腸濕熱的癥狀表現: 1.腸道癥狀: 出現腹痛、下痢膿血、暴注下瀉、里急后重、肛門灼熱等癥狀,大便呈黃褐色伴有惡臭味,部分患者出現便秘或者溏泄不爽的表現。 2.其他癥狀: 還會伴有其他濕熱癥狀,例如胸脘滿悶、肢體沉重、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情況,還可能出現發熱、出汗等現象。 大腸濕熱的注意事項: 1.飲食方面應注意飲食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盡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生冷油膩的食物,在夏季可以多吃西瓜、綠豆、薏米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 2.癥狀嚴重者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進行藥物治療,例如使用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芍藥湯等藥物,具體用藥需要根據濕熱情況及嚴重程度來選擇。臨床上用于治療大腸濕熱的中成藥有很多,但是沒有限定的十大中成藥,常見的有二妙丸、四妙丸、葛根芩連片、龍膽瀉肝丸等。使用藥物時,應在醫生辨證指導下使用,避免私自盲目用藥。 1、二妙丸:由黃柏和蒼術兩味藥物組成,黃柏苦寒,為君藥,蒼術苦溫,為臣藥,兩者合用有燥濕清熱的功效; 2、四妙丸:由黃柏、蒼術、牛膝、薏苡仁組成,黃柏苦寒,為君藥。蒼術苦溫,為臣藥。牛膝味苦、酸,補肝腎,具有利尿的功效。薏苡仁性微寒,味甘,利濕,四藥合用可清熱祛濕; 3、葛根芩連片: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組成,葛根甘辛,性涼,為君藥。黃芩、黃連苦寒清泄,清熱解毒,故為臣藥。甘草甘平,解毒,諸藥合用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 4、龍膽瀉肝丸:由龍膽草、生地黃、澤瀉、柴胡、梔子、黃芩、甘草、木通、當歸、車前子等組成,龍膽草大苦大寒,輔以黃芩、梔子苦寒瀉火,可以助于龍膽草瀉火除濕。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生地、當歸活血消腫。柴胡理氣清熱,甘草調諸藥,有清熱、解毒、除濕的功效; 5、其他:如香連丸、連樸飲、白頭翁止痢片、甘露消毒丹、復方白頭翁片、楓蓼腸胃康顆粒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療大腸濕熱。 百度健康內容審核團隊優選 肝膽濕熱是中醫的病證名,肝膽濕熱的癥狀比較常見的有口干、口苦小便黃赤、身目發黃等。一般可通過清熱利濕、清肝利膽的中醫療法進行對癥治療,具體相關治療一般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肝膽濕熱一般指濕熱之邪蘊結于肝膽的病癥。多由于外感濕熱,或者過食肥甘厚膩的食物,濕邪內生,瘀久化熱所致;也可由于脾胃功能運化失常,濕濁內生,蘊而化熱,阻遏肝膽從而形成肝膽濕熱。肝膽濕熱的患者往往會伴有口干、口苦、口苦、惡心,另外還有食欲不振、小便黃赤、身目發黃大便不爽、胸脅部脹痛灼熱等癥狀。 肝膽濕熱,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可采用清熱利濕、清肝利膽的方法進行對癥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中醫外治法,比如針灸、推拿、按摩、藥物熏洗等;也可采用口服藥物的方法進行對癥治療,常用的方劑有龍膽瀉肝湯、大柴胡湯、茵陳蒿湯等,無論采用中醫外治法、口服藥物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一般都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在醫師的指導下,通過辨證論治后進行對癥治療。 肝膽濕熱指的是濕熱郁結于肝膽導致的病證,常由外感濕邪、飲食油膩、嗜酒、熬夜、脾胃運化失常所致,患者會有脅肋脹痛、腹脹、口苦、小便短赤、舌偏大、舌苔厚膩等癥狀。肝膽濕熱所致的癥狀不同,引起疾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沒有統一的說法需要多久可以排肝膽濕熱。肝膽濕熱一般可以通過內治法和外治法進行調理,內治法多屬于中藥方劑,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龍肝瀉膽丸等,外治法一般用藥物外敷或灌腸治療。 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過飲食的方法來排出肝膽濕熱,比如多喝一些黃花菜飲、菊花茶、五汁飲等飲品,也可適當補充火龍果、香蕉、梨等祛濕瀉火的水果,平時也要積極鍛煉,也可以祛濕。 倪海廈,治肝病,濕熱,小便黃,惡心,沒有胃口,默默不欲食 ? 北京潤雨 >《中醫類》 閱7209轉152022.07.23 遼寧關注 肝炎、b肝、c肝,倪海廈老師介紹,預防肝病基礎處方: 小柴胡湯加減 從中醫的理論分析,不管是肝炎、b肝還是c肝,出現的現象都是濕熱,小便黃,惡心,沒有胃口,默默不欲食。 因為肝腫起來了,會頂到胃,這個也和西醫所說的,肝腫起來會發炎,是相一致的。 所以外在所產生出來的現象:胸脅苦滿、惡心、默默不欲食,往來寒熱,就完全屬于小柴胡湯證。 我們就可以以此,再做加減: 1、一般情況下,小柴胡湯都要再 +郁金 因為肝氣郁結在那邊的時候,我們要靠郁金把它打開來 2、、如果你沒有胃口,不想吃東西 可以 : 小柴胡湯再+白術、茯苓 這里面,茯苓比白術要稍微多一點,因為你有濕,白術去濕,茯苓再把濕從小便利掉。 3、如果病人身發黃,全身發黃疸,小便顏色也是深黃,但病人精氣神還可以,兩眼有神 可以: 小柴胡湯再+茵陳 茵陳是中藥里面很有名的去黃的藥 4、如果這個人虛煩不得眠,睡覺不好好睡 可以: 小柴胡湯再+梔子 整體處方就是這樣。 最后怎樣判斷,肝病治好了沒有?也有6個指標: 1、晚上1-3點,能夠好好睡,一覺睡到天亮 2、小便顏色從深黃變為淡黃 3、大便很正常 4、胃口恢復,好好吃飯 5、體力恢復 6、手腳溫熱 如果6條全部改善,這就代表你的肝病好了!反之,是身體越來越差的表現,就要及時更改處方,這些你都知道了嗎? 倪海廈針灸筆記(一六五)——肝俞與膽俞(膽結石) ? 肝俞位于背部脊椎旁邊,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肝有病治此,同樣的俞募治療,肝的募穴期門穴,期門穴是肝經上的穴位,我們后面會學到。任何的內臟都有它的俞穴的地方,也有它的募穴的地方。 肝俞穴可針可灸,這些穴道都是對稱的兩個穴道,針和灸的時候都是同是針或者灸,在針募穴的時候也是一樣左右對稱的穴道一起針或者灸。這些穴道沒有左病有治,右病左治。只有在四肢上治病的時候,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例如像中風的病人,我們下針的時候,一定是先扎健側,后扎患側。 有肝病的病人,在第九椎會有壓痛點,所以,肝俞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診斷肝病是否好還是沒有好。肝經一直往下經過陰部,所以陰部有病可以在肝俞上進行治療,例如男人的疝氣,女人的婦科病都可以在肝俞上下針。 “積聚痞痛”肝里面長有腫瘤,有硬塊都可以在肝俞上進行治療。晚上一到三點鐘睡不著覺,也可以在肝俞上治療。 再往下一椎第十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就是膽俞。膽結石,膽囊炎都可以在膽俞上治療。按照時間犯病的,晚上十一點到一點就出問題,我們都可以在膽俞上下針。 我們如何知道膽有問題,在第十一椎上有壓痛點,特別是膽結石的病人,壓起來會很痛,膽結石的病人當然我們還有一個經外奇穴膽囊穴上也可以找到壓痛點。 ? 怎么知道膽病好沒有好,十一椎沒有壓痛點,病就好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 類似文章 倪海廈老師診療醫案:肝區劇痛,右肩痛 倪海廈針灸筆記(一六五)——肝俞與膽俞(膽結石) 肝俞與膽俞穴(膽結石、肺癆) 70、【倪海廈講解】奇穴:膽石點 膽結石的推拿方法 金匱要略63:膽結石、四逆散、大黃硝石湯、小半夏湯、小柴胡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 搜索 倪海廈講腸胃不好吃什么中藥倪海廈治療手心發黑中國電信寬帶幻想名將錄倪海廈脾胃寒癥表現倪海廈講腹脹不痛用什么中藥倪海廈治療肝炎經方舌苔微黃 胃寒 便秘倪海廈倪海廈說傷肝的視頻脾寒最快的恢復辦法倪海廈 一張治療肝膽濕熱的千古名方 福建草藥師 2022-10-20 00:04 發表于福建 濕熱講過很多,肝膽濕熱的表現,比如有口干口苦,經常覺得嘴巴里苦苦的,舌苔又黃又膩,舌邊紅紅的。 很大程度上脂肪肝是肝膽濕熱引起的。有的說脂肪肝是肝里脂肪太多,所以要減脂肪,但肝功能不夠強大,脂肪是降不下來的。因為吃肉多,喝酒多,加上過度熬夜,亂發脾氣,肝感受到邪氣,功能就紊亂了,引起濕熱難以排解,堆在肝臟里,時間長了就變成了脂肪肝。 有一種膽結石也是肝膽濕熱引起的。肝主升,膽主降,肝膽氣機升降失常,氣機擁堵后化濕化熱,聚集在一起,慢慢凝聚成像石頭一樣有形的物質,膽結石就出現了。 肝膽濕熱還會引起周身黃水不退,顏色鮮明。張仲景在《傷寒論》里說的,“郁熱在里,身必發黃”。就是肝膽濕熱,它里面既有郁滯,又有濕熱,五臟之中,肝氣最怕郁,又最容易郁結,肝膽又互為表里關系,肝膽疏泄不利,膽汁外溢,皮膚就會發黃。 ? 比如肝硬化同時并發黃疸,面黃眼黃;急性肝炎,身體、眼睛、小便三處都發黃。嚴重皮膚病,流黃水,也可以看作是肝膽濕熱。 有一張古方叫茵陳蒿湯,可以治療脂肪肝,治療膽結石,治療黃疸,治療急性肝炎,去掉面黃、身黃、小便黃。是治療肝膽濕熱的專方。 這個方子出自漢代醫家張仲景的《傷寒論》。 茵陳蒿湯:茵陳18克,梔子12克,大黃(去皮)6克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中藥采摘時間也有特別的講究。茵陳最佳采藥期是在三月間,藥性是最好的,過了三月,茵陳長大,就成了白蒿,再拿來入藥,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春天的茵陳最具有少陽之氣的,調達肝膽的作用也是最好的,春氣通于肝,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肝也屬木性。 大黃,古人說是倒倉廩的一味藥,脾胃為倉廩之官。大黃可以把腸胃里的陳年久積排空。 大黃對治身體發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血不足,一種是濁陰不降。氣血不足的,把氣血補足就好了,濁陰不降好像黃河里的水一樣,含沙量太高了,才會黃濁不堪。皮膚發黃因為肝膽疏泄不利,膽汁外溢,也可以看作是濁陰降不下去。就要通腸腑,通過大便排出去。 茵陳也是退黃要藥,茵陳不光能疏肝,還可以把黃水通過膀胱利出體外。 ? 梔子是中藥里清火高手,朱丹溪說,梔子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 梔子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清三焦之火的藥物,上焦心肺之火,中焦肝膽脾胃之火,下焦膀胱水府之火。梔子清火是把火熱從上往下降,通過小便排出體外。 茵陳從肝膽一直攻到膀胱,大黃從咽喉一直攻到大小腸,梔子從頭一直攻到腳。 張仲景流傳千年的古方,清濕熱,消肝火,化結石,肝膽不好,必備良藥! 肝膽疾病是目前很多人的高發疾病,但是很多人平時卻沒有察覺,直到病情加重,才想起治療,這時可能為時已晚。 肝膽疾病的早期癥狀,尤為常見。比如:平時右上腹疼痛,胸脅脹滿發熱,難受不已,右肩背疼痛,早晨起床嘴里發苦發黏,口干,眼干眼澀,全身乏力,大便不暢等情況。 隨著病情的發展,有些人還查出了膽囊問題,像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等。 那么出現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個醫圣張仲景流傳下來的一個經典方,叫做大柴胡湯?,F在也有中成藥,叫做大柴胡顆粒。 【歌訣】:仲景用大黃,枳實苓夏白芍將。煎加姜棗表兼里,妙法內攻并外攘。 大柴胡湯主要是由8味藥組成:柴胡,黃芩,大黃,半夏,枳實,白芍,生姜,大棗。 【功效】諸藥合用,具有和解少陽,清熱泄濁之功效。 主治由于肝膽郁結引起的發熱,胸悶,右下腹疼痛,口苦,心中煩躁易怒,便秘等癥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柴胡湯僅適用于肝膽郁結或者肝膽濕熱引發的上述癥狀,針對其他原因導致的病情,可能不會有太好的療效。,因此必須在醫生的辨證指導下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 類似文章 ?張仲景的一個古方,上治頭痛 中治肝膽 下調脾腎 化解各種小毛病 醫圣張仲景一個神奇的配方,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統統搞定 膽囊結石、反復腹脹惡心用它就對了!2個古方治療急慢性膽囊炎 羅大倫老師《父母育兒進階課——正心明德》 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與膽結石治法 【以案說醫】何世東:加減大柴胡湯治療膽管結石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 這個方子大苦大寒,脾胃虛弱的人要謹慎服用。 秘方】張仲景152個絕密中醫秘方(珍藏已久) ? mazhoubang6502 >《偏方經方集成》 閱9210轉832021.05.12關注 ? 1、近視秘方: 陳皮150克,白莘茶100克,鐵觀音茶葉10克,桂皮20克,八角20克。把陳皮、白莘茶、鐵觀音茶、桂皮、八角切碎或碾碎均勻摻合在一起,每次取用這種混合的配料4-5克開水浸泡或放入鍋中加水煮沸,開水溫涼時把水飲盡。每天兩次,早晚各一次。 2、各種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氣管炎,高燒,肺炎,肺膿腫等以痰多而稠: 每日取薏苡仁100克加入20枚紅棗煮粥,一天三次。 3、痤瘡(又名青春痘): 鮮仙鶴草、野蕎麥(或金蕎麥)、黃毛耳草若干,以水煮之,搽臉,特效。治肺癆咯血:將鮮仙鶴草一兩(干者,六錢)搗爛,加冷開水攪拌,榨取液汁,再加入白糖一兩,一次服用。 4、不孕癥: 有人以山茱萸為主治療不孕癥患者58例,其中服藥后懷孕者43例,無效者15例,治愈率為74. 14%。治療方法:以山茱萸l2g為主,配以白術、茯苓各l2g,熟地l5g,紫河車20g。水煎服,每天1劑,分早、中、晚3次口服。1個月為1個療程。 5、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用仙鶴草的莖葉制成200%的濃縮煎液。用時先用陰道窺器擴張陰道,以潔爾滅棉球全面徹底洗擦陰道壁,然后將飽蘸仙鶴草液的棉球均勻地涂抹整個yin dao壁。再塞以飽蘸仙鶴草液的特制帶線大棉栓,放置3~4小時后,取出。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效奇佳 6、 1.口臭、口腔炎: 石榴1個,剝皮取子,搗爛加水煎汁,含后咽下,日數次。 2.脫臟:石榴皮30克,明磯15克,水煎,洗患處。 3.中耳炎:石榴花,熔干,加冰片少許,研細末,吹耳內。 4.久瀉久病:陳石榴皮,熔干研為細末,每次服10克,米湯送服,1 日2次。 7、腰腿痛方: 川連6G 桂皮4G生地4g鹿茸2G(可用鹿角霜代替) 用白酒一斤浸泡10天 早晚各飲用一盅 治療各種腰腿疼及關節痛. ? 8、失眠: 酸棗仁40克 龍眼肉60克西洋參40克 五味子40克大紅棗60克 枸杞子60克甘草30 克 肉桂30克冰糖250克。五斤40度白酒泡一個月,喝一半后再加二斤白酒到喝完。服用方法:每天睡前喝一小杯(15克),讓你于兩分鐘之內進入深層睡眠。面部紅潤精神好,此酒還有補血、補氣、補心、補腎之功效 9、老中醫馬清波先生戒煙方: 處方:炙冬花、炙紫菀各15g,補骨脂、清半夏、枇杷葉、前胡、茯苓、桔梗各12g,川貝母、射干各10g,干姜9g,橘紅12g,肉桂6g,細辛3g。水煎服。每日服一劑,連續服不可間斷。本處方不但能戒煙,也可治療因年久吸煙導致的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哮喘,效果頗佳。 10、治療頑固性咳嗽 可收良效,現介紹如下:取川貝母15克,橘子(中等大小去皮)2個。先用水浸泡半小時,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煮20分鐘,加冰糖適量,飲湯,食橘瓣。每日1劑分3次服,每次需再添煮2個橘子,飲湯約200毫升,連用3日。兒童酌減。 11、鼻息肉:白礬,豬油調,包塞鼻孔,可除息肉。鼻腔膿瘡:桃葉,搗細,塞鼻孔,治愈??诔簦杭毿?-5克,口含少許,可除口臭。鼻血不止:枯礬末吹鼻,療效神奇。目中生翳:鵝不食草,吹鼻,塞耳,貼目,神效也。 12、急性結膜炎:黃連9克,加水100ML,浸一小時,煎20分鐘,過濾冷卻,浸紗布,冷敷紅眼,半小時更換一次,尤宜于傳染性。紅眼:決明子,炒研,茶調敷二太陽穴,干則易之,一夜即愈。(醫方摘元)鼻炎:蘆薈汁,棉浸,塞入鼻孔,日2次,堅持可根治。萎縮性鼻炎:蜂蜜涂,可根治。 13、鼻竇炎: 蓮根一節,絞汁滴鼻子1-2滴,療效佳。鼻息肉,白礬,豬油調,包塞鼻孔,可除息肉。鼻出血:拍打反側腳掌十余次,療效佳。口唇爛:黃柏,研細,香油調搽。口瘡:桑樹汁涂之即愈。鼻息肉:藕節焙干研細粉吹鼻,連用五日,肉自落。酒渣鼻:杏仁去皮細搗,雞蛋清調敷,翌日晨用酒洗掉即愈。 14、痔瘡疼痛不止: 蘆薈,搗汁敷患處,日一次止痛。痔瘡不愈:蒜桿,焙干研末,涂患處治愈。痔瘡不愈:絲瓜藤根,煎湯洗,煅黑研末,飯煎服7-10克有特效。痔瘡:鮮枸杞根,煎湯熏洗,可獲神效。痔瘺痔瘡:南瓜,煎湯頻洗患處,燒灰敷患處,有特效。外痔:皮硝,火紙放罐內燒熏較痛,但一次可去病根 15、后溪穴--頸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奇經八脈的交會穴,通督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臨床上,頸椎出問題了,腰椎出問題了,眼睛出問題了,都要用到這個穴,效果非常明顯。它可以調整長期伏案或在電腦前學習和工作對身體帶來的一切不利影響,只要堅持,百用百靈 16、多發性化膿性毛囊炎: 取五倍子適量,用文火炒至黑色,待涼脆后研末,加入食醋詞為糊狀,裝瓶備用。用法:局部剪去毛發,乙醇碘酒常規消毒后(有膿液者去除膿痂并用雙氧水清洗),視面積大小以無菌敷料攤平糊劑敷于患處,每天換藥1次。治療83例,經用藥5一10天,全部獲得治愈。 17、永不牙痛奇方: 樟腦6克 龍骨3克 透骨草3克 甘草3克上藥研細浸入高度白酒中(酒浸沒藥即可),然點燃酒,如酒度數低點不燃可先加熱白酒后再點燃,待火自行滅燃后,酒稍冷卻即口含藥酒汁30分鐘左右(浸泡痛牙)吐掉,最好晚飯后應用(藥后不可吃東西,否則易損牙床,一次愈)-藥汁不可吞下,含浸后吐掉! 18、白果酊治青春痘: 白果150克,打碎成粗粉,加500毫升乙醇,共放入一個瓶子里,密封口,浸泡10天,即成白果酊。每天在患部,涂抹3-5次,20-30天即可根治,不留痕。治療期間忌煙酒,雞肉,羊肉,辣椒等刺激性發熱性食物。治療期間忌用一切化妝品。治療期間每天按說明服用維生素E,這有助于瘡口的愈合 19、瘊子: 1兩白酒泡10粒以上的枸杞子,泡20天以上后來擦瘊子即可。 ? 20、腳雞眼: 熱水泡腳后,把厚皮剪掉露出黑點把蒜汁抹到上面即可,堅持數日。 21、股骨頭壞死: 黑豆、黃豆、黃瓜籽各2斤,黑芝麻一斤。都炒熟搟成末,一日兩次,上述是半個月的量。 22、低血壓: 小米湯沏雞蛋水連服一星期。 23、性靈膠丸 【來源】王俊俠,《集驗百病良方》鹿茸、僵蠶、制附子、柏子仁各60克?!居梅ā可纤幑惭屑毮┖?,裝入1號空心膠囊內(原為煉蜜為丸),紫外線常規消毒,備用。每次服5粒,日服3次,用黃酒或溫開水送下。溫腎壯陽,散結安神。興奮神經,疏通血脈,喚起一身功能,對性功能障礙有顯著療效 24、治性交受風方 金銀花30克,生甘草20克,苦瓜干20克,鬼羽箭15克?!居梅ā棵咳?劑,水煎服,日服2次,溫服?!竟τ谩拷舛鞠?、透邪退熱。 25、治關節炎偏方: 取紅糖150克,鮮生姜250克。將鮮姜切成小塊,搗碎,取其汁(用消毒紗布包裹,把姜汁擠出),與紅糖、老黃酒攪拌均勻,置鍋中燒沸,約2大碗,分2次在晚上睡前喝下,令發汗,待汗止,再換好衣服睡覺。病輕者,一次可愈,病重者需服2次以上。 26、治久咳不愈 無論是一般感冒引起的咳嗽還是流感引起的咳嗽,用鮮姜7片,用香油炸黃(其他油無效),加白糖一次吃下,輕者當日見效,3日即愈,久咳者7天左右。 27、治腳癬 用白酒泡蘆薈,待蘆薈色澤由綠變黃,取酒滴于腳癬患處,一日數次,幾日后腳癬可愈。 ? 28、前列腺炎外治方 桃仁、紅花、烏藥、萆解各15克,車前子12克,金錢草、敗漿草各20克,劉寄奴、白花蛇舌草各30克,制香附18克,共同研成細末后用紗布包好,縛于小腹部 29、劉寄奴湯外敷治療乳癰:劉寄奴30—60g紅花10—30g赤芍30—40g甘草10—30g等。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法:每付藥水煎兩次,去渣,倒藥汁于一起,外敷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兩次,每付藥可用兩天。 30、劉寄奴10g 甘草10g 白酒100ml將劉寄奴與甘草搗碎放入鍋中,加水200ml煎至100ml,再倒入白酒100ml,煎至100ml,去渣備用。劉寄奴性溫味苦,有破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藥性,使劉寄奴破血之力緩而持久。此酒主治血滯經閉,產后瘀阻腹痛,折跌損傷,以及創傷出血等癥 31、治產后百病血運: 劉寄奴、甘草。上二味等分,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先以水二盞,入藥煎至一盞,再入酒一盞,再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圣濟總錄》劉寄奴湯)治大小便血:劉寄奴為末,茶調,空心服二錢。(《瀕湖集簡方 32、治好脫發的經典秘方: 用桑葉、側柏葉、苦丁茶三種各10克--20克左右,熬成藥水之后洗頭即可. 保證過兩三天就能發現新生的頭發 33、崩漏癥: 有人用劉寄奴散治療崩漏癥12例,其中顯著止血11例,無效1例。用法:將劉寄奴適量研為細末后,裝入瓶內備用。用時,每次服3g,每天3次,白開水沖服。一般服藥1一2天即可顯效或痊愈。 34、慢性膀胱炎: 劉寄奴10一l5g,水煎,代茶飲,每天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1一3個療程 35、中耳炎: 番木鱉一個以井水磨汁滴耳內《光華醫學雜志》治狂犬?。厚R前子一粒,酒磨成粉末,開水吞服?!顿F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36、治腳氣,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遺: 番木鱉去皮,磨細粉六分,甘草細粉六分。煉蜜為丸40粒,每日三次,每次1~2粒,食后溫水送服連服七日,停七日再服。 37、橄欖治癲癇 青橄欖5斤,去核搗爛,加水文火煮5-6小時.去渣,再敖至膏狀.早晚各服一湯匙.白水沖服.服不完請注意保鮮.有條件的可以凍起來.主治:清熱,涼肝,止驚,鎮靜.用治羊癲瘋. 38、白癜風扁平疣: 補骨脂 30.75%乙醇 100補骨脂入乙醇中浸泡7日后外用,每日2次~3次。 39、川椒酊治斑禿、脂溢性禿發: 川椒 100毛姜(切片) 100. 60%乙醇 400。上藥入乙醇中浸泡5~6日,過濾去渣外搽脫發處(搽藥后可輕輕拍叩患處數分鐘)。. 40、濕疹散治嬰兒濕疹: 生地榆 黃蓮各 30共研細末,調麻油或氧化鋅油外用 41、有牛皮癬不用愁,收集些臭椿樹根的內白皮,就是椿樹根的樹根內皮。熬水涂抹患處,十幾天即愈。治療頑固癬特效。本方已治愈數人,且費用低廉。有此病的可以一試! 42、治療各種腰腿疼及關節痛: 川連6g 桂皮4g生地4g鹿茸2g(可用鹿角霜代替) 用白酒一斤浸泡10天 早晚各飲用一盅 43、王老中醫慢性咽炎方: 金釵石斛10g 玉蝴蝶3片,煎水代茶飲。如遇嗓干咽痛加入市售玄麥甘桔沖劑。此方既好喝又方便,且效果顯著。該方對慢性咽炎,咽喉不利,聲嘶音啞,干癢疼痛,藥簡效宏。遠較金銀花,胖大海,麥門冬等藥好用。 44、棕褐斑: 取青嫩柿樹葉曬干研細面30克。與白凡士林30克調勻,成雪花膏狀。每天臨睡時搽于患處,早起洗去,10天為一療程,隔3天再用。連用3個療程,棕褐斑全部消退。雀斑:用生姜酊(鮮姜50克,去掉雜質洗凈,待涼干后裝入瓶中,加入50%酒精500毫升,加蓋密封浸泡十五天即可)外擦治療效果絕佳 ? 45、甲溝炎: 取烏梅,用濕毛巾包裹,濕潤后取肉去核,用烏梅肉質內面外敷患處并固定,早晚各換藥1次。大部分可在l~3日內痊愈。如已成膿可先用消炎藥物,并排膿后再用上法。 46、治中毒: 附子、河豚、烏頭之類,一切藥毒皆治。用多年壁土,熱湯泡,攪之,令濁,少頃,乘熱去腳取飲,不醒人事者灌之甚妙。 47、治毒蛇咬: 先以麻繩扎傷處二頭,次用香白芷細末摻之,以多為妙,仍以新汲水調下半兩許,毒瓦斯自消。一方用熱酒調下,諸方皆用麥門冬水,蓋欲先護心氣也。 48、治中一切藥食蟲毒 : 續隨子隨多少,以熱湯送下,毒即隨大便利去。解一切藥毒:白扁豆,生,曬干,為細末,新汲水調下二、三錢匕?!秴莾群矀浼狈健吩?,全椒醫高照一子,無賴,父笞之,遂服砒霜自毒,大渴利,腹脹欲裂,余教照令服此藥,以水調隨所欲飲,與之不數碗即利而安 49、治療牛皮癬: 取烏梅5斤水煎,去核濃縮成膏約1斤,每服半湯匙(約3錢),每日3次,治療12例,服藥12~37天不等,基本治愈5例,顯著好轉4例。治婦人血崩:烏梅燒灰,為末,以烏梅湯調下。(《婦人良方》)治小便尿血:烏梅燒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 50、用烏梅洗劑治療尖銳濕疣收效明顯。 方用烏梅15g、馬齒莧60g、蜂房15g、生薏苡仁30g、紫草20g、生黃芪15g、枯礬10g,水煎外洗,1~2周可見效。神經衰弱:烏梅20g制附子10g細辛3g肉桂6g黃連6g琥珀6g黨參15g干姜15g茯苓18g當歸12g酸棗仁30g龍骨20g牡蠣30g大棗10枚,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3劑可見效。 51、霉菌性陰道炎: 用烏梅50g、白鮮皮15g、貫眾30g,根據臨床辨證還可在上方中加入龍膽瀉肝湯。每劑藥煎2次,每次取汁200mk,每日洗2次先熏后洗,再以帶尾棉球浸藥液(藥液煎好后可先取出少許另存,以備浸棉球塞入用)后塞入陰道,6小時后取出棉球,每日1次。如能配合口服藥效果更好。烏梅口服劑量為10g~15g 52、糖尿病血糖不降 : 烏梅、五味子、炙僵蠶各等分研末為丸,每次服4g,每日服3次,用藥1~3周后三多癥狀可改善,血糖尿糖可顯著下降。單用烏梅或在辨證組方中加入烏梅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常獲良效。方用炒烏梅30g、人參6g、茯苓15g、木瓜10g、赤石脂10g、禹余良10g,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2~3劑可顯效 53、中醫專家武國忠先生推薦了一個叫女兒紅的獨家偏方: 用紅糖50g、姜粉5g和白胡椒粉2g,溫開水泡開喝下即可,常喝可溫暖子宮滋潤容顏,比用名貴化妝品還管用 54、降血壓的綠色藥方: 治療好多人特別見效。春天的柿子樹剛發芽的時候采摘,曬干泡茶喝,連喝一星期,就有良效。 55、當歸荊芥治中風 [配方] 當歸、荊芥各等份?! ?/p> [制用法] 炒黑,共研細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許,煎服?! ?/p> [功 效] 用治中風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產后風癱。荊芥妙用止清涕,以其辛溫可祛風散寒,而其氣味輕揚,不致助其熱邪,起到藥達病所,分剔寒熱之功。 56、生發烏發外用方: 生側柏葉30g,生艾葉30g,甘松30g,白蘚皮30g,骨碎補30g,生首烏15g,刺蕨藜15g,生地30g,水煎外洗頭部,一日2次,1劑用2-3天。亦可用95%的酒精浸泡一周,取藥液涂擦頭皮,如選75%的酒精,療效反而降低。戒除煙酒及辛辣刺激之品。 57、高熱不退,一般由外感時邪、風熱束表引起,除發熱外,常表現為煩躁、口渴欲飲,嚴重者可出現譫語、呼吸聲粗,還有的病人因“陰津受灼”而不發汗。用鮮蘆根100克,鮮竹葉60克,水煎后沖入一些紅糖,頻頻服用。如兼有鼻出血,可加鮮茅根100克。此法省時、方便、安全、有效,高熱不退者不妨一試、 58、牙齦出血: 將蘆根l5g,水煎,每天1劑,分3次口服。一般用藥2一3天即可收到顯效。 59、癲疝(睪丸腫大): 取蘆根50g.水煎,每天1劑,早晚分服。用上方治療癲疝患者2例,均獲顯著效果。脾胃虛寒者忌服。 ? 60、牛皮癬: 于秀濤等以仙鶴草為主治療牛皮癬患者17例,經服藥18一66劑后,痊愈者13例,好轉者4例,總有效率為100%。用法:仙鶴草、徐長卿各30g,甘草lOg.水煎服。 61、盜汗: 取仙鶴草30一90g,大棗15一30g.水煎服,每天1劑。治療盜汗患者25例,亦獲得顯著療效。一般服藥7天收效。 62、老中醫白血病驗方: 鮮仙鶴草500g(干品120g),鮮白茅根250g(干者60g),紅棗100g,水煎濃汁,日服1劑。 63、路路通治耳鳴: 日取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時,然后水煎取藥液頻飲。5天為1療程。一般1-2療程可愈。此方對因耳膜穿孔等器質性耳病引起的耳鳴、耳聾者無效 64、治臟毒: 路路通一個。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治癬:楓木上球十個(燒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勝堂經驗方》) 65、治蕁麻疹: 楓球一斤。煎濃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錢,空心服。治耳內流黃水:路路通五錢。煎服。 66、奇效治療近視: 地骨皮、棗皮、甘草、杜仲、棗仁各2兩,用白紗布包好放入水中慢火煮20分鐘濾去藥渣留汁備用。每天早上睡前各倒出一匙溶于一盆清水中目視盆底一分鐘,用手撩水澆眼,大約一分鐘后,用手按摩眼眶約二分鐘完畢。注意不能用藥渣直接滴眼,每天兩次。治療期間要戴度數低的眼鏡,最好不戴。 67、小兒疝氣: 藥物]白胡椒3克。[制法]研末,備用。[用法]上藥分為2份,分貼于肚臍部和腳心,上蓋棉花,膠布固定,每半月換貼1次。用于小兒疝氣(主要用于3個月-1歲嬰幼兒)。[出處]《中醫醫論醫方醫案選》?!按朔綄τ谥委熜吼逇獯_有奇效,一般3-5次可愈。如膠布處起泡,可換繃帶包扎固定?!?/p> 68、糖尿病: 糙米炒熟,不能焦黑,一年到頭泡茶喝。女中醫裘老秘方:△小孩出生到72天時,用艾灸身柱(大椎下第3~4骨縫)中間,一天三次,每次15~20分鐘,百病不生。(為臟腑解毒穴。) 69、辟谷丹: 栗子 大棗 柿餅 核桃 銀杏 各五百克,共末入丸。服一丸可辟七天。 70、肺結核、老氣喘: 獨囊(獨頭)大蒜每晚一次,每次一顆,半年斷根。 71、治一切水腫,乙肝,大三陽,小三陽: 白茅根500克 煎水當茶喝,每天500克,服一~三個月。 72、便秘方 ①萊菔子 30克 文火炒黃,開水泡,一次送服,日三次。②皂角燒存性研末。每服1~2克,日3~4次,以米湯送服,即效。 73、偏癱(特效方)慎用: 生草烏500 綠豆2.5斤,煮至綠豆開花,刮去草烏皮,曬干研末,每天吃一次,早空腹吃一銅板許,溫水送下。 74、解毒方: 芫荽(香菜)兩棵 白礬一兩 兩味合并開水沖服,服后即吐。解毒方:明礬(內服)配濃度至酸澀。灌在剛服毒而死之人口內,灌下肚,越多越好,即可吐出毒藥。蜈蚣、蛇、蝎咬傷:姜汁、雄黃調和涂患處。難眠,多夢:夜交藤50 加于血府逐瘀湯,煎服,五副 75、戒酒: 大白(檳榔)30~50克 泡白酒半~一斤,七天后服用,即可戒酒。 76、止腰痛方: 枸杞子30 白術60 泡茶喝,止腰酸痛,不能彎。 77、近視方: 沙苑子15 菟絲子15 北五味15 車前子15 女貞子15 燈心草15 淡竹葉15煎服,日三次。 ? 78、治急性紅眼?。船F在醫學稱之急性眼結膜炎) ,用之效如桴鼓:兩眼紅赤、自覺熱痛難忍、并羞明流淚,即用白礬一兩研粉、雞蛋清適量,干濕以不流動為度,用新紗布包裹,仰臥閉目,置眼上。即覺清涼舒適,明日眼病自消。 79、崩漏、保胎、月經不調、痛經: 地榆1兩槐花1兩 。用陰陽瓦(陳年土瓦)一塊放在木炭之火上(其它火稍差),陰陽瓦溫度升高后,速向瓦面均勻噴灑一遍黃酒,分別把上藥在瓦面上炒黃(焦黑無效),接著把兩 藥研成細面混合調勻,可按比例多炮制備用。溫黃酒送服,一次一小匙,嚴重者3匙。主治 崩漏、保胎并對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效佳 81、升血壓: 黃精30.0,黃芪15.0,黨參15.0,雞血藤18.0 水煎常服,持之以恒,對原發性低血壓病效果顯著。高血壓病:淫羊藿15.0,地龍10.0,仙茅15.0,水煎分2次服,常服必獲良效。 82、治療小兒咳喘 用法: 取冰硼散適量噴灑于胸背部,并用手(五指并攏)自上而下推擦,以皮膚微紅為度,每日1次。嚴重者可每日2次。治療時注意避風保暖。應用冰硼散擦胸背治療小兒咳喘患者100例,總有效率達94%。1新生兒慎用或忌用2中醫辨證屬虛寒性潰瘍者禁用3用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83、治療急性中耳炎 用法: 先用過氧化氫把耳內膿液及分泌物洗凈,再用棉簽沾干。然后將冰硼散少許吹入耳內,每日1次或隔日1次。有人用上法治療急、慢性中耳炎患者70余例,經用藥10~20次獲得治愈。 84、治療子宮頸糜爛 : 用冰硼散外敷治療子宮頸糜爛患者171例,痊愈144例,占84.2%;顯效17例??傆行蔬_97.7%。 85、治療急、慢性陰道炎 用法: 取冰硼散2瓶(6克),泡開水100毫升,熏洗陰戶,先浸泡15分鐘,再反復搽洗5分鐘即可。有人應用冰硼散治療急、慢性陰道炎患者,一般5~7天即可痊愈。 86、治小便不通, 諸藥不效, 甘遂五錢為細末用涼水調如膏,敷臍下丹田穴,再以甘草節五錢煎湯,垂服汁至臍下,即通矣。 87、治耳暴聾 甘遂末吹左耳,甘草末吹右耳,立效。或用甘遂末綿裹,插耳內,口中嚼甘草亦好。 88、治大便不通 甘遂一兩(炒),木香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蜜酒調下,不拘量 89、治療二便不通: 甘遂末以生面糊調,敷臍中及丹田內,仍艾灸三壯,飲甘草湯,以通為度治療百日咳 甘遂、巴戟各4g,面粉20g,制成甘遂散。每次用量分別為:4個月~1歲者0.5g,1~3歲者1g,3~6歲者1.5g,6~10歲者2g。白開水送服,每天3次。治療50例,絕大多數服藥10天獲愈 90、神白散又名圣僧散∶ 治時行一切傷寒,不問陰陽輕重、老少男女孕婦皆可服之。用白芷一兩,生甘草半兩,姜三片,蔥白三寸,棗一枚,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十余日未得汗者皆可服之。此藥可卜人之好惡也。如煎得黑色或誤打翻即難愈;如煎得黃色無不愈者。煎時要至誠,忌婦人雞犬見。 91、子宮出血: 補骨脂10克,赤石脂10克(先煎)。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本法對婦女子宮出血、月經過多、人工流產后出血等有較好的止血效果。 92、燒燙傷特效方: 寒水石, 川軍,苦蓮皮,各等分,研為細粉,麻油調為糊狀,敷患處。效果很明顯,皆不留疤痕。輕重傷皆宜。 93、陽痿: 鐘乳石30g,鮮牛奶350ml。把鐘乳石搗碎,用紗布兩層包好,放人鮮牛奶中,煮沸片刻,去鐘乳石,飲牛奶。功效:壯陽,補虛。適用于陽痿,腎虛腰痛,下肢痿軟無力等。鐘乳石煮牛奶源于古方。本草述鉤玄記載“風虛勞損,腰腳無力,分二服,日一劑”。 94、乳癰: (丹參膏)丹參 芍藥各60g 白芷30g 制法:以上以酒浸一夜,再用熟豬油180g,微火熬前煎去渣成膏備用。治乳癰早期,結節性紅斑等。敷貼患處。 95、玉肌散: 綠豆250 滑石白芷 白附子各6g 共研極細粉,調勻備用。榮肌潤膚,故多用雀斑、黃褐斑、皸裂癥、濕疹等。每天用10克左右,早晚溫水調,擦洗患處 96、落枕: 山東一位師傅聽說我為患者免費提供治病偏方,特意打電話過來,告知一個治療落枕的好辦法,這是他的絕招,經常給患者使用,現在提供出來供落枕患者一試!方法如下:讓患者平躺在床上,兩腳并攏伸出床頭30-40公分,用報紙包一塊磚頭用力拍打腳心三下,治療這一次就好!一般不超過兩次 97、哮喘: 鮮山楂(大的最好)2斤,蛤蚧一對,冰糖2斤(最好選大塊,黃色的佳),先把蛤蚧放紅瓦片上焙干,或者爐子、微波爐之類上面焙干研磨成粉,以上材料放陶瓷碗或者其他器皿里(一定不能用鐵器)上鍋蒸,大約2小時即可,把冰糖和山楂等材料攪勻成糊狀,放冰箱里保存,每天早晚空腹服用兩勺即可。 98、治療狐臭絕對有效: 雄黃跟碘酊有化學反應混合后碘酊會變成無色透明狀治療狐臭效果極佳一天2次早晚各1次 一般1到3天就沒氣了 1個月可以根治 基本每個人都有效果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根治的 99、痔瘡, 中醫認為是由于濕熱而成,雖有內、外痔之別,理則一也。用白芷等活血化瘀之藥外洗,內外痔同治,痔消無形。方用:白芷 川芎 青黛 紅花。以上諸藥各20克煎水坐浴外洗,內外痔均可治,屢用屢效。 100、急性咽炎一針見效: 病人取坐姿,用三棱針在胸椎的第三節處和肺俞處針刺,然后加拔罐15分鐘,這時病人的疼痛感就開始減輕,紅腫部位開始萎縮,大約20—30分鐘后,病人就沒有痛感了。 101、帶狀孢疹偏方: 將王不留行用文火炒黃至少數開花,然后研碎過篩取其細末,用香油將藥末調成糊狀外涂,一日二至三次。如皰疹已潰破,可將藥面直接撒布于潰爛處,每日二至三次,一般用藥后10—20分鐘即可止疼,2-5天痊愈,不留后遺癥。 ? 102、風痹,癱瘓,口噤: 大豆50克,黃酒1瓶炮制及服用方法:將大豆入鐵鍋炒黑,乘熱倒入酒中,待酒放溫時灌飲,每次1兩適應癥:主要用于治療風痹,癱瘓,口噤 103、生發偏方小全: 1.黑熟桑葚,水浸日曬,涂擦患處?!鲎裕ㄇЫ鸱剑?。2.搗甜瓜葉經常涂之,可生發。——出自(嘉佑本草)。3.丹參,側柏葉各10g,紅辣椒2g,共研細末,用芝麻油調勻,涂頭,有促進毛發生長作用?!鲎悦耖g驗方。4.雞蛋皮研為細末,調芝麻油外涂患處,可治各類禿發。出自民間驗方。 104、紅斑狼瘡 青蒿蜜丸制法 將青蒿500g,研為極細末,加蜂蜜1000—1500ml調勻,制成丸劑,每丸9g,每天服4—6丸,飯后溫水送服。中醫認為:此病多由情志內傷,外邪入犯,肝腎陰虛所致。青蒿苦、辛、寒,如肝、腎經,蜂蜜甘溫質潤,兩藥合用可滋陰潤燥熄風,除內熱,故對陰虛化燥生風之紅斑狼瘡有效 105、瘡毒熏洗方: 白芷 川芎 藿香 木香 防風 甘草(各三錢) 火蔥(一握)上以米泔水六、七碗,將藥投入其中,入鍋煎濃,濾去藥渣不用,以新棉蘸湯淋洗患處,湯冷再易熱者,并隨以手輕擦患處四周,令瘡內縮,膿隨湯出,以盡為度。 106、治癰疽瘡毒: 千里光(鮮)一兩,水煎服;配合水煎外洗,搗爛外敷。治干濕癬瘡,濕疹日久不愈者:千里光水煎二次,過濾,再將兩次煎成之汁混合,文火濃縮成膏,用時稍加開水或麻油,稀釋如稀糊狀,搽擦患處,一日二次;嬰兒胎癬勿用。 107、治腳趾間濕癢,肛門癢,陰道癢: 千里光適量,煎水洗患處。 108、治狐臭藥方: 青黛20克 枯礬10克 膽礬10克。把藥買回來仔細研磨成細粉未后,均勻的拌和在一起用瓶子密封裝好,在每天晚上洗澡后涂抺于腋窩處,此藥粉沒有異味只是會弄污衣服,并在使用此藥時會有幾分鐘輕微的剌痛感覺。早上起床后可以洗干凈后再上班,堅持一段時間,必能根治,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109、靜脈曲張 這病,外科又是分段結扎又是剝離術 ,且不說費用高,但就效果論,試問好嗎?-不好!一位60多歲的老漢患有嚴重的靜脈曲張,僅僅一味藥的藥酒:枸杞子泡酒每晚擦一次,半年就完全好了。真叫氣死外科專家?。?/p> 110、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及腹瀉: 將車前子炒焦研碎口服,4—12月小兒每次0.5克,1—2歲小兒每次1克左右,每日3—4次。共觀察63例,服藥后53例腹瀉停止,大便基本恢復正常,平均2.1天治愈;6例大便減少,平均2.5天好轉;4例無效。 111、減肥: 本法為某知名美容院減肥核心技術,歡迎中醫同道及愛好者討論交流!拔罐穴位:上脘,下脘,雙穴有:天樞,大橫,帶脈,臂nao,髀關,伏兔,箕門,每穴一罐,共十六罐,留罐30分鐘,三天一次,十次一療程。拔罐無經驗者,請找專業人士指導,避免出現不適 112、老年性陰道炎: 生甘草60g。用法:用水煎煮20分鐘,先用熱氣熏蒸,稍涼再用溫水洗浸。每天二次,每次15分鐘。老中醫秘方,效果絕佳 113、麥粒腫的神速療法 在其雙手中指和雙腳中指各放一點血,另在耳尖放點血,左眼放右耳尖,右眼放左耳尖,兩眼有就兩耳同時放,上午刺血下午就消!神速! 114、治癬特效方: 用丁香15克,70%酒精100ML,浸48小時去渣。每天外搽患處3次。2年以上體癬及足癬,一般在治療1天后癥狀即見消退,2天后患處開始有皮屑脫落。一般3—5天能治愈。 115、面癱效方: 治療方法:取生白及l5g,米醋、姜汁各適量。先煎白及取汁,濃縮成漿糊狀,再加米醋和姜汁,煮沸調勻。用時,將加溫的藥液涂患鍘,每天3一5次,每次先以溫水擦洗后再涂。病程長者同時用白及粉內服,每次30g,飯后姜湯送服,每天3次,5天為1個療程。一般用藥1一9個療程。 116、神效治愈帶狀皰疹: 1將大蒜500g.切碎浸泡于食醋65g中,24小時后取汁外涂病變部位,每天外涂5一6次。2將大黃、黃柏各2份,五倍子、芒硝各1份,共研為極細末后,加入凡士林配成30%的軟膏,平攤于紗布上,厚約0.2cm,貼敷患處,隔天換藥1次。 117、氣管炎、肺氣腫、哮喘、支氣管擴張:蘆薈鮮葉白醋冰糖各500克。將蘆薈葉洗凈去刺然后淋干。將白醋加入冰糖熬開直至把冰糖熬化放涼。將蘆薈放入容器倒入熬好的白醋冰糖水密封。存放7天后飲用。分早晚兩次服用,以上可服用7至10天。病情較輕的可服用15至20天,病情控制后可根據病情逐漸減量。 118、心臟?。?/p> 丹參20克水蛭8克薤白6克瓜蔞仁12克遠志3克麥冬12克桂枝3克檀香3克地龍20克青皮10克百合20克柏子仁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天花粉12克石菖蒲5克身體虛弱加黨參20克.有內熱加黃芩15克.此為一次性水煎服的藥量,如做成丸/散可將藥量加大倍數,丸散劑早晚服一次每服10克,嚴重一天三次,對各種心臟病有特效 119、至樂散對男性陽痿、早泄、舉而不堅、精子數目少,女性陰冷無性趣,均有獨特療效。肉蓯蓉30克、山茱萸30克、生地20克、遠志50克、蛇床子15克、五味子15克、防風18克、茯苓18克、牛膝20克、菟絲子20克、杜仲20克、韭菜子15克。藥研為細末,每日口服二次,每次口服10克左右,若覺心煩即停藥或減半服 120、甲溝炎: 斑蝥10-12毫克/次,薄撒患部,3-12H后患部有微黃的液體滲出,揭去膏藥外涂龍膽紫,通常一次即愈。低血壓:肉桂2g、桂枝5g、甘草10g、寸冬3g、五味子3g。泡水代茶飲,每日1 劑,一般20~30劑可愈 121、治脫發: 野菊花川椒白芷各十克酒精75%250毫升浸三到五天過濾后取液涂患處,每天二次,主治脂溢性脫發。臨床專治梅核氣【慢性咽炎】的梅核氣穴,手掌勞宮穴稍下,掌面食指中指縫后一寸。主舒肝理氣、利咽、鎮靜安神,為梅核氣經驗穴,多數患者針后一次即愈,取穴宜男左女右。 122、一個治療面癱的土方 :雞蛋殼,花椒各等份,研末一次一湯勺,吞服,一日兩次。王不留行治療帶狀皰疹:王不留行50g研末,取芝麻油,燒沸,適量與王不留調勻,成糊狀,每日涂抹一次一般三至五天好轉痊愈。糖尿病:仙人球果每天二三個剝外皮殼生吃一周 123、帶狀皰疹的中醫治療 ——冰硼散1支。加入凡士林拌均,敷上即可。每天3——5次。止疼效果神奇,3天既愈。小兒腹脹,小便不通:將田螺挑三個大的,同一撮韭白搗碎,外敷小兒臍眼。對小便不通、腹脹如鼓等癥,用田螺拌鹽或拌蒜敷于臍下是民間常用的治療方法,常有藥到病除之 124、治療百日咳偏方!!!!! 組成:獨頭蒜3枚、甘草10克、冰糖適量?! ?/p> 主治:百日咳?! ?/p> 用法:獨頭蒜3枚搗爛取汁,加入甘草10克和適量冰糖,水煎,分3次服 125、清胃散治療黃褐斑 : 清胃散出自金元時期李東垣《脾胃論》,組成為:黃連10g,當歸10g,生地黃12g,牡丹皮12g,升麻10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126、尖銳濕疣: 八角蓮10克,鴉膽子1克,苦參1克,黃柏1克,蛇舌草1克與65%乙醇適量混合制劑涂疣上。每日三次以上。另外每日用八角蓮15克,黃柏15克,苦參20克,白蘚皮20克,紫草15克,川黃連10克,白礬30克(上藥熬成濾出后乘熱入其中溶解)外洗。如患部有滲出性分泌物,在每次用藥后將枯礬(研極細)撒上 127、治扁平疣方: 1地膚子300克 白礬50克 用法:先用2000毫升水煎地膚子,取汁300毫升,在火上加熱,然后將打碎的白礬溶入。取清汁擦疣,每日二至三次。一周左右即愈。2取蜘蛛網少許,涂蓋于扁平疣上,2-3天一次,3-5次扁平疣自消! 130、習慣性便秘: 精鹽一羹匙倒入神闕穴用傷濕膏貼封12小時內通便。 131、白內障: 蝸牛幾個冰片少許搗碎,左眼敷右涌泉,右眼敷左涌泉一晚上,極效。 132、便血: 用山楂肉為末,艾葉湯調下。應手而愈?;蛉曀j搗汁兩盅,兌好酒服。數日即愈。又方用黑芝麻細細嚼食二兩,日食數次。服至數月。不但下血斷根,且能補腎益精。 ? 133、瀉泄: 方用車前子 真山藥 真茯苓各二兩 炙草六錢 每服三錢,陳米湯或烏梅湯送下。又方用白術一兩車前子五錢 煎服立止。此分水神方也。 134、腹水神方: 用公雞一只,用大麥連喂五天,取下雞糞一升炒黃,好酒一瓶浸雞糞,煮作一碗。瀝去渣令病人吃一碗,少時腹中氣大轉舒作鳴,從大便而出,其腫漸消。如利未盡,再服一二次。必然盡消。如瀉利不止,用田螺四個,酒啐煮吃。即以溫粥食之。雞屎善能逐水,將所蓄之水盡歸大腸而瀉。神藥也 135、肝腹水敷臍散 由大戟、商陸、芫花、二丑、冰片、硫磺等6種藥物組成,前4者取等量烘干粉碎,后2者取等量研粉,前后二種粉劑以9:1之比例充分混合以備使用。使用方法:神闕穴局部消毒后取3g藥物填于其中,上敷紗布,外貼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每30天為1療程。 136、治療肝病腹水---特效藥: 黑礬---每天早晚各服黃豆粒大。消肝病腹水特效。鼻竇炎的高效驗方:蒼耳子(炒焦)8g 辛夷15g 白芷31g 薄荷1.5g. 共研為細末裝瓶備用。用法 : 每用藥粉少許吸入鼻腔,每天5——7次,七天為一療程。一般一療程后即明顯好轉,兩至三療程可愈。 137、一味藥治療不孕偏方 水蛭炮制干,軋細,黃酒送服,每次10g。對由于著涼、濕熱淤阻、輸卵管阻塞有特效。這是一個老中醫留下的偏方,特別是由于輸卵管堵塞造成的不孕有特效。用藥時,必須在經前服用,每月服用三次,每天一次,直到懷孕為止 138、乳腺增生: 處方 當歸15 瓜蔞 30 乳香 9 沒藥9 甘草 6 橘核15 荔核15 單位克重者7副,輕者3副. 139、打鼾特效: 麥冬:15g五味子:15g杏仁 :15g牽牛子:15g白芥子:15g桑白皮:15g蘇子 :15g細辛 :3g泡姜 :5g炙甘草:10g鮮姜片:2片將以上諸味藥材一起倒入砂鍋中加水煎熬兩次,分早晚兩次服下。 ? 140、白癜風: 密陀僧50g,硫黃40g,輕粉l0g。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入瓶中備用。用時先用食醋擦洗患處,然后取鮮生姜一塊,切成斜面,以斷面蘸上藥粉,用勁在患處擦至局部有灼熱感為度,每日兩次,擦藥后,患處顏色改變,漸轉為褐色,繼而脫屑而愈,不損害皮膚,也無不良反應。若復發者,再按上法治療即愈。 141、急性乳腺炎 用蔥白少許,生半夏一枚,搗爛如泥,以藥棉包裹少許,塞入對側鼻中,一宿即效。鼻息肉將杏仁7粒、甘遂3克、輕粉6克、苦礬5克研成細末用甘油浸透,取直徑1厘米大小的棉花球蘸藥敷于息肉部位,約1小時后由患者以擤鼻涕方法去掉,每日1次。 142、痛風: 遍身疼痛,以當歸、桂枝、元胡索、天麻各等分為末,均五服,酒送下可愈。偏正頭風:白芷三錢,天麻一錢,防風一錢,荊芥錢半。煎服即愈 143、腦梗塞、腦血栓、糖尿?。?/p> 補陽還五湯為清代名醫王清任的經驗方,其組成為:黃芪60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藥15g、桃仁10g、紅花6g、地龍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現代用于治療腦梗塞、腦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較好療效。 144、喝了蒜芷雄黃酒,毒蛇見了繞道走 大蒜50克,白芷20克,雄黃10克,白酒750毫升,大蒜、白芷、雄黃煎酒服用,毒蛇不敢靠近。若遭毒蛇咬傷,即服雄黃酒,食大蒜,使毒不進入腹內 145、白發變黑只需20天 -------秘方 黑豆50g隔水蒸熟,再將當歸 山楂 黃芪 何首烏 熟地各35g一起暴曬45天后,放在一起搗碎,每日取30g口服,連服20天左右,白發即可逐漸轉為正常黑色,對后天白發而后遺傳白發都有顯著療效 146、主治煤氣中毒 : 1濃茶一碗、食醋一碗、用法:混合一起,分三次服下,間隔半小時一次,可盡 快解毒。2黃土50克用法:現打涼水沖開攪渾,澄清,把水服下。3煤氣中毒處方:白蘿卜汁1杯用法:一次服下。 147、出現魚刺卡在喉嚨里: 用一粒紫皮大蒜,切成2瓣,根據鼻孔的大小,用刀把2瓣大蒜都削成一頭大另一頭小,然后,把小的一端輕輕塞進鼻孔內,2個鼻孔都要塞大蒜,3-5分鐘后,喉嚨里的刺痛感覺就沒有了。 148、神經性耳鳴(耳內流膿,長久不愈,百試百靈): 取鮮雞蛋兩個煮熟,去白,留蛋黃,再把蛋黃用文火,慢熬(不放油)至蛋黃出油,(蛋黃稍焦也沒關系)再用棉花吸取蛋黃,并把蛋黃弄碎及吸油之棉花儲存於密封之空瓶內備用,每次用棉花吸蛋黃油塞耳內,最嚴重者,每天換兩次數日即愈,永不再發。 149、嗓子啞了怎么辦: 將兩個雞蛋濾去蛋黃,留下蛋白放在碗中,像做蛋糕一樣打到起泡,再用滾水沖一杯茶(烏龍效果較佳,紅茶亦可)加入一些冰糖,待其溶解後,倒入蛋白內,趁熱喝下去,蛋白的泡沫會浮在茶上,若將蛋白的泡沫大口吞咽下去,效果更好。 150、蘿卜汁止咳: 白蘿卜約一斤重,洗凈,連皮切薄片,冰糖四兩(可分三回用),清水五飯碗一起放鍋里用文火燉煮,煮到剩約三碗水時可關掉火。冬天時要吃熱的,現在夏天溫或涼的均可(但不要冰),每天當開水喝,接連喝二、三天,一定有效。 151、仙人掌治愈小兒腦炎特效∶ 「仙人掌球(本地俗稱八卦紅)「去皮」搗爛取汁加蜂蜜調服」,此方既經濟又方便,患此癥者不妨試用。小兒麻疹不出危險時:用黑芝麻半斤煮水,以巾沾水貼覆全身,水冷再煮,一小時後,全身即普出,無黑芝麻,白的亦可。 152、治咽炎一個比較好的驗方--神功散人中白100g 青黛粉100g 雄黃10 0g 玄明粉100g 珠砂100g 枯礬100g 冰片20g 兒茶50g 六神丸30×50支以上 各藥等份研末吹患處。適用于各類咽喉疾病。 ? 提醒:同病不同人,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秘方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 類似文章 152個絕密中醫秘方.轉載棨 152個中醫秘方 珍藏已久:152個絕密中醫秘方(二) 民間土方﹑偏方﹑名方、妙方、秘方可治百病合集(之十一) 張仲景五十個特效秘方 ? 新宇醫館 >《中醫秘方驗方》 閱20564轉2172021.05.28關注 一、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方編 〔組成〕 黨參18克,白術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烏賊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 健脾益氣,舒肝和胃。 〔主治〕 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 〔加減〕 噯氣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烏貝散(烏賊骨85%,浙貝母15%研為極細末),每服2~3克。 肝氣郁結者加白芍、枳殼、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熱過盛者合用三黃瀉心湯。脾胃虛寒者加黃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湯. 兼吐血便血者加側柏葉、白及、阿膠、田七末(炒)。胃陰虧虛者加麥冬、石斛、玉竹等. 二、治萎縮性胃炎方 〔組成〕 太子參30克,云苓12克,淮山藥12克,石斛12克,小環釵12克,麥芽30克,丹參12克,鱉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沖服)。 〔功效〕 健脾養胃,益陰活絡 〔主治〕 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 〔加減〕 脾胃氣虛較甚者加黃芪或參須(另燉);濕濁偏重者加扁豆、雞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歡皮、郁金等. 三、治膽汁返流性胃炎方 〔組成〕 吳茱萸1~3克,川連3~5克,太子參30克,白術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靈仙15克,桔梗10克,枳殼5克. 〔功效〕 健脾疏肝,降逆止嘔.. 〔主治〕 膽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潰瘍、胃竇炎. 四、治食管賁門失弛緩癥方 〔組成〕 太子參30克,白術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臺烏12克,威靈仙15克. 〔功效〕 健脾益氣,緩急進食. 〔主治〕 食管賁門失弛緩癥. 五、治慢性結腸炎方 〔組成〕 木香(后下)5克,川連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殼6克,甘草5克,太子參30克,白術15克,云苓15克. 〔功效〕 健脾舒肝,行氣止痛.編 〔主治〕 慢性結腸炎. 〔加減〕 腹痛明顯者加砂仁、元胡、救必應;泄瀉較甚者加番石榴葉15~30克;納差者加麥芽、雞內金、布渣葉;久瀉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補骨脂10克. 六、治泄瀉方 〔組成〕 新鮮番石榴葉30片(干品15~30克) 〔功效〕 消炎止瀉. 〔主治〕 腸炎泄瀉,細菌性痢疾. 七、治腸套疊方 〔組成〕 旋覆花5克,代赭石15克(先煎),黨參9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棗3枚,法夏9克. 〔用法〕 上藥慢煎,服后半小時,繼用下法。另外,用蜂蜜100毫升,加開水200毫升,待溫度為37℃時,灌腸,與此同時,用梅花針扣擊腹部腫塊. 〔功效〕 降逆理腸,調暢氣機. 〔主治〕 小兒腸套疊. 八、治急性闌尾炎方 〔組成〕 生大黃15克(后下),蒲公英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丹皮9克,皂角刺12克,芒硝6克(沖服). 〔功效〕 清熱瀉下.. 〔主治〕 急性闌尾炎;闌尾膿腫(藥物組成中去芒硝)。 針灸療法:針刺闌尾穴(雙側),用瀉法深刺之,運針一二十分鐘,接電針機半小時,再留針1小時。每天1次,連刺3天. 外敷法:三黃散外敷。用蜂蜜適量加水調勻,敷患處,藥干即換. 九、治慢性闌尾炎方 〔組成〕 生大黃9克,丹皮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 〔功效〕 清熱瀉下. 〔主治〕 慢性闌尾炎. 〔加減〕 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熱甚加地丁、銀花、連翹;出現包塊(闌尾膿腫)加皂角刺;虛人于后期酌加黨參或花旗參以扶正. 注:此方即大黃牡丹皮湯,可每月服三四劑,持續3個月。 十、治慢性肝炎方 〔組成〕 黨參或太子參15~30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珍珠草30克. 〔功效〕 健脾化濕濁,扶土抑肝木. 〔主治〕 慢性肝炎。 〔加減〕 濕重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苡仁15克。肝郁者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肝陰不足而見眩暈、失眠、夢多者加桑寄生30克、桑椹子15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2克。 腎陰虛而見腰膝酸痛、舌嫩紅苔少、脈細數者加首烏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淮山藥易白術、太子參易黨參。 黃疸者加田基黃30克、溪黃草30克,或金錢草25克、土茵陳25克。血瘀者加丹參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0克、 蟲6克。 十一、治早期肝硬化方 〔組成〕 太子參30克,白術15克,楮實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絲子12克,土鱉蟲10克,甘草6克,丹參18克,鱉甲(醋炙)30克。 〔功效〕 健脾護肝,化 軟堅。 〔主治〕 早期肝硬化。 〔加減〕 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加葛花12克;肝炎后肝硬化,加珍珠草30克;門脈性肝硬化,若硬化較甚,加炒山甲10克; 牙齦出血者,加紫珠草30克;陰虛者去川萆薢,加淮山藥15克,石斛12克。黃疸者加田基黃30克。 十二、治腹水方編 〔組成〕 甘草、甘遂等量。 〔用法〕 用等量之甘草煎濃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共泡3天3夜,去甘草汁,將甘遂曬干為細末,每服1~2克,用腸溶膠囊裝吞,于清晨用米粥送服。 〔功效〕 攻逐瀉水。 〔主治〕 肝硬化腹水。注:此方為民間驗方,攻逐力強,不宜重用多用,仍須與辨證論治相結合。. 十三、治低白蛋白癥方 〔組成〕 淮山30克,苡米15克,鱉或龜約斤許。 〔用法〕 煲湯或燉服。每周1~2次 〔功效〕 健脾填精。 〔主治〕 低白蛋白癥或A/G比值倒置者。 十四、治肝吸蟲方 〔組成〕 ①黨參(或太子參)12克,云苓12克,白術10克,扁豆12克,山藥15克,郁金10克,棗子檳榔25克(切),使君子10克,甘草5克。 ②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榧子肉25克,棗子檳榔25克(切)。 〔用法〕 先服①方,每日1劑,復煎當日服,連服3~4天;后服②方,服法同上,連服5~7天為1療程。 若體質壯實者,則先服②方,后服①方,劑次不變。感染輕者,一般服1~2療程可愈;新經絡提示感染重者,一般服3療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療程。 〔功效〕 健脾驅蟲疏肝。 〔主治〕 肝吸蟲病。 十五、治膽道蛔蟲癥方(膽蛔湯) 〔組成〕 炒榧子肉15克,使君子(打)12克,棗子檳榔(切)12克,烏梅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 〔功效〕 驅蟲,安蛔,止痛。 〔主治〕 膽道蛔蟲,腸道蛔蟲,亦可治蛔蟲性腸梗阻。 〔加減〕 腹痛甚者加木香、枳殼、砂仁;熱象明顯者加黃連、黃柏;大便秘結者加枳實、玄明粉、大黃; 脾虛者加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蛔蟲性腸梗阻亦可配合針刺四逢穴,或加服生油50毫升,口服或胃管給藥 十六、治膽囊炎與膽石癥方 〔組成〕 柴胡10克,太子參15克,金錢草3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蒲黃6克,五靈脂6克,甘草3克。 〔功效〕 舒肝利膽排石,健脾活血。 〔主治〕 膽囊炎,膽石癥。 〔加減〕 熱盛者去太子參加黃芩、梔子;濕盛者去太子參加茵陳、木通;大便秘結者去太子參加元明粉、枳殼或大黃;脾虛較甚者加云苓、白術。 十七、治阿米巴痢疾方編輯新經絡. 〔組成〕 鴉膽子肉20粒。 〔用法〕 以滑石粉為衣,空腹吞服。 〔功效〕 清熱解毒,殺蟲止痢。 〔主治〕 阿米巴痢疾。 注:此方出于張錫純。 十八、治高血壓方 一方:石決牡蠣湯編 〔組成〕 石決明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鉤藤12克(后下),蓮子心3克,蓮須10克 〔功效〕 平肝潛陽。 〔主治〕 肝陽上亢之高血壓病。 〔加減〕 苔黃、脈數有力者加黃芩;兼陽明實熱便秘者加大黃;苔厚膩者去蓮須加茯苓、澤瀉;頭痛甚者加菊花或龍膽草;頭暈甚者加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棗仁。 二方:蓮椹湯 〔組成〕 蓮須10克,桑椹子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淮山30克,龜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功效〕 滋腎養肝。 〔主治〕 肝腎陰虛之高血壓病。 〔加減〕 氣虛者加太子參;舌光無苔加麥冬、生地;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血虛者加首烏、黃精。 三方:肝腎雙補湯編 〔組成〕 桑寄生30克,首烏30克,川芎10克,淫羊藿10克,玉米須30克,杜仲10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龍骨30克(先煎)。 〔功效〕 雙補肝腎,兼予潛陽。 〔主治〕 陰陽兩虛之高血壓病。 〔加減〕 氣虛者加黃芪30克;腎陽虛為主者,可用附桂十味湯(肉桂、熟附子、黃精、桑椹子、丹皮、云苓、澤瀉、蓮須、玉米須、牛膝);腎陽虛甚兼浮腫者,用真武湯加杜仲、黃芪 四方:赭決九味湯編 〔組成〕黃芪30克,黨參15克,陳皮3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決明30克,白術15克,甘草3克。 〔功效〕 益氣祛痰。 〔主治〕 氣虛痰濁之高血壓病。 〔加減〕 兼肝腎陰虛者,加首烏、桑椹子、女貞子;兼腎陽虛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參、田七末等。 十九、治冠心病方 〔組成〕 黨參(或太子參)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紅10克,枳殼6克,甘草5克,丹參18克。 〔功效〕 益氣祛痰以通心陽。 〔主治〕 冠心病。 〔加減〕 氣陰兩虛者合生脈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薟草或失笑散;提示氣虛甚者合用四君子湯或重用黃芪;血壓高加草決明、代赭石、鉤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葉、草決明,首烏 二十、治風濕性心臟病方 〔組成〕 太子參30克,白術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紅花5克,五爪龍30克,雞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 〔功效〕 益氣活血。 〔主治〕 風濕性心臟病。 二十一、治慢性心衰方 〔組成〕 花旗參10克(另燉),麥冬10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太子參30克。 〔功效〕 益氣生脈。 〔主治〕 慢性心功能衰竭。 〔加減〕 心陽虛者用暖心方(紅參、熟附子、薏苡仁、橘紅等),心陰虛者用養心方(生曬參、麥冬、法夏、云苓、田三七等)。 除二方外,陽虛亦可用四君子湯合桂枝甘草湯或參附湯,加五爪龍、北芪、酸棗仁、柏子仁等;陰虛用生脈散加沙參、玉竹、女貞子、旱蓮草、桑椹子等。 血瘀加用桃紅飲(桃仁、紅花、當歸尾、川芎、威靈仙)或失笑散;水腫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飲; 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薟草、北杏、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蘇子、白芥子、膽星、浮海石;濕重苔厚者加苡米、扁豆衣; 喘咳欲脫之危癥則用高麗參合真武湯濃煎頻服,配合靜脈注射麗參針、參附針,或參麥針以補氣固脫。 二十二、治偏癱截癱方 〔組成〕 黃芪120~240克,赤芍15克,歸尾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5克,地龍10克,丹參24克,水蛭10克。 〔功效〕 益氣活血. 〔主治〕 中風后遺癥,外傷性截癱。 注:此方為補陽還五湯加味。 二十三、治咳嗽方 〔組成〕 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絡10克,浮海石10克,冬瓜仁10克,北杏10克,五爪龍20克,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甘草5克。 〔功效〕 降氣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 咳嗽。 〔加減〕 外感咳嗽加豨簽草15克、桑葉10克、薄荷6克(后下)。食滯咳嗽加布渣葉15克、芒果核10克。脾虛咳嗽合四君子湯培土生金。 暑熱咳嗽加蓮葉10克、扁豆花10克、西瓜皮15克。秋燥咳嗽加雪梨皮15克、沙參15克。 過食生冷之咳嗽加藿香10克、生姜3片、蘇葉6克。痰熱咳嗽加黃芩12克、瓜蔞15克、竺黃10克 二十四、治肺氣腫方 〔組成〕 五爪龍30克,太子參30克,白術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鵝管石30克 〔功效〕 培土生金,降氣除痰。 〔主治〕 肺氣腫,哮喘之緩解期,慢性支氣管炎。 〔加減〕 咳嗽甚者加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絡10克。喘甚者加麻黃6克、地龍10克。兼食滯者加木亡果核10克,布渣葉15克。 二十五、治支氣管擴張癥方 〔組成〕 百合30克,百部15克,海蛤殼30克,白芨30克 〔功效〕 固肺斂肺,止咳止血。 〔主治〕 支氣管擴張癥,肺結核,百日咳,久咳,咳唾痰血。 二十六、治肺結核方 〔組成〕 黨參15克,黃芪15克,淮山藥15克,知母15克,玄參15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丹參9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 〔功效〕 補氣養陰,活血化瘀。 〔主治〕 肺結核。 二十七、治神經官能癥方 〔組成〕 甘草10克,大棗5枚,面粉一湯匙(沖熟服)。 〔功效〕 養心安神,甘緩和中。 〔主治〕 神經官能癥,失 注:此方即甘麥大棗湯,小麥改為麥面粉效果更好。 二十八、治頭痛方(加味選奇湯) 〔組成〕 防風9克,羌活9克,黃芩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 〔功效〕 祛風,清熱,止痛。 〔主治〕 頭痛,偏頭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經痛。 〔加減〕 陰虛明顯者生地易黃芩,或以磁石朱丸與六味地黃丸以治之。日服磁朱丸以鎮攝其亢陽,晚服六味地黃丸以滋其腎陰,新經絡提示血瘀者加茺蔚子10克,牛膝15克,豨簽草15克,或用血府逐瘀湯。 注:磁朱丸本眼科用藥,又名神曲丸,出自《備急千金要方,用120克神曲以配60克之磁石及30克之朱砂,磁石滋腎潛陽,重鎮安神,朱砂清心安神,妙在用120克神曲以健運脾氣,使石藥不致有礙胃氣,又能升清降濁。 二十九、治癲癇方 〔組成〕荊芥8克,全蝎10克,僵蠶10克,浙貝10克,橘絡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丹參15克,黃芪15克,蜈蚣2條。 〔用法〕 共研極細末,每次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小兒減半量。 〔功效〕 益氣祛痰,鎮癇安神。 〔主治〕 癲癇。 附:治癲癇民間驗方 黃豆2500克,地龍干30克,白胡椒30克,水5000克,慢火煲至干水,每天3次,食黃豆一握。 〔功效〕 鎮癇安神。 〔主治〕 癲癇。 三十、治甲亢方 〔組成〕 太子參3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浙貝10克,玄參15克,生牡蠣30克,山慈姑10克,甘草5克。 〔功效〕 益氣養陰,化痰散結 〔主治〕 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 〔加減〕 肝郁者加柴胡、枳殼、白芍;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熟棗仁、柏子仁;煩躁驚惕者加麥芽、大棗; 汗多加浮小麥、糯稻根;手顫者加鉤藤、首烏、白芍、雞血藤;突眼加木賊、白蒺藜; 氣虛者加黃芪、白術、云苓、五爪龍;腎虛加旱蓮草、女貞子、菟絲子、楮實子;血瘀者加丹參、丹皮。 三十一、治皮肌炎方 〔組成〕 青蒿10克,鱉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紅條紫草10克。 〔功效〕 滋陰清熱。 〔主治〕 皮肌炎,紅斑性狼瘡。編輯新經絡. 三十二、治硬皮病方 〔組成〕 熟地24克,淮山藥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阿膠10克(烊化),百合30克,太子參30克。 〔功效〕 補腎健脾養肺,活血散結以治皮。 〔主治〕 硬皮病。 〔加減〕 心血不足者加熟棗仁、雞血藤;胃陰虛者加石斛、金釵;痰濕壅肺者加橘絡、百部、紫菀、五爪龍;兼血瘀者加丹參、牛膝;腎虛甚者加鹿角膠、鱉甲等;氣虛者加黃芪;舌淡者加少許桂枝。 三十三、治糖尿病方 〔組成〕 淮山藥90克,澤瀉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丹皮10克,玉米須30克,仙鶴草30克,黃芪30克。 〔功效〕 益氣養陰,降糖止渴。 〔主治〕 糖尿病。 三十四、治地中海貧血方 〔組成〕一方:吉林參6克,鹿茸片3克,燉服。 二方:黨參18克,白術12克,云苓15克,炙甘草6克,歸頭12克,熟地24克,川芎10克,花生衣10克,白芍12克,淫羊藿6克,補骨脂10克,杞子10克。 〔功效〕 大補氣血。 〔主治〕 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亦可用)。 三十五、治血小板減少癥方 〔組成〕黃芪15克,黨參15克,白術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陳皮3克,炙甘草5克,黃精12克,仙鶴草30克,首烏15克。 〔功效〕 益氣養血。 〔主治〕 血小板減少癥。 三十六、治重癥肌無力方 〔組成〕 黃芪60克,黨參18克,白術15克,甘草3克,歸頭10克,陳皮3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五爪龍30克,首烏20克,杞子10克。 〔功效〕 補脾益損。 〔主治〕 重癥肌無力 〔加減〕腎陽虛加巴戟、肉蓯蓉、淫羊藿;腎陰虛者加山萸肉、旱蓮草,或加服六味地黃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棗仁、夜交藤;胃陰虛者黨參易太子參,加石斛、金釵;兼濕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貝、橘絡;有外感者用輕劑之補中益氣湯原方,酌加豨簽草、千層紙、桑葉等。 三十七、治血尿方 〔組成〕 三葉人字草30克。 〔功效〕 止血尿。 〔主治〕 血尿 〔加減〕 泌尿系結石者加海金砂5克,金錢草30克,砂牛末3克(沖);慢性腎盂腎炎者合自擬珍鳳湯(珍珠草、小葉鳳尾草、太子參各15克,云苓12克,白術、百部各9克,桑寄生30克,小甘草5克);慢性腎炎者加淡豆豉30克,田七末3克(沖)。 三十八、治血崩方 〔組成〕 血余炭末3~9克(沖服)。 〔功效〕 收斂止血。 〔主治〕 婦女崩漏。 〔加減〕 月經過多或月經時間過長可合用膠艾四物湯(阿膠、艾葉、當歸頭、熟地、川芎、白芍)。 另一法:直接灸隱白,大敦穴,1~3壯。 三十九、治上消化道出血方 〔組成〕 阿膠10克(烊化),田七末(炒黃)3~5克(沖服)。 〔用法〕 三七末炒至深黃色,放置冰箱24小時即可用。 〔功效〕 養血止血。 〔主治〕 消化道出血。 四十、治吐血咯血方 〔組成〕 用5歲以下之健康男孩之中段尿,送服止血散(血余炭,煅花蕊石,白及末,炒三七末,等份共為極細末)1~3克。 〔功效〕 引火歸原,血歸其位。 〔主治〕 肺病大咯血或胃病大吐血。 〔加減〕 血得止辨證用藥以治其本。 另一法:用梅花針叩擊人迎穴,以人迎穴為中心,叩擊圓周直徑1寸至寸半(同身寸許),從中心開始圓周擴大。提示左右各叩擊1~3分鐘,每天1~3次。 四十一、治腰腿痛方 〔組成〕 當歸15克,丹參15克,乳香5克,沒藥5克,生地2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功效〕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 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四十二、治風濕性關節炎方 〔組成〕 豨簽草15克,老桑枝30克,宣木瓜12克,晚蠶砂10克,威靈仙15克,赤芍15克,甘草5克,寬筋藤24克,絡石藤24克,銀花藤24克。 〔功效〕 祛風清熱,通絡止痛。 〔主治〕 熱痹,風濕性關節炎。 四十三、肢節疼痛外洗方 〔組成〕 海桐皮12克,細辛3克,祈艾12克,荊芥9克,吳茱萸15克,紅花9克,桂枝9克,川斷9克,歸尾6克,羌活9克,防風9克,生川烏12克,生姜12克,生蔥連須5條。 〔用法〕 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熱洗患處,每日2次。 〔功效〕 祛風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 肢節疼痛,風寒濕痹,瘀痹。 注:此方為家傳方。 四十四、治脫發方 〔組成〕 首烏30克,黑豆30克,大棗4枚,甘草5克,黃精15克,熟地24克,桑椹子12克,五爪龍30克,雞血藤24克。 〔功效〕 養血生發。 〔主治〕 斑禿,脫發,白發。 外治法:①每天晨起用白蘭地酒擦全頭發腳,脫發處多擦; ②脫發處配合運用毫針平壓挑刺患部。其針法是:先用一寸毫針向后斜刺百會穴,并留針至結束; 繼而選用一寸毫針3~5枚,并排攝在拇、食指間,然后平壓在患部皮膚上,再一齊平提起,此時患部的皮膚則被輕輕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個患部的皮膚平壓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1次。 四十五、治漫性咽喉炎方 〔組成〕 五爪龍30克,玄參15克,千層紙6克,桔梗10克,烏梅6克,甘草6克。 〔功效〕 益氣養陰,利咽止痛。 〔主治〕 慢性咽喉炎。 注:如無五爪龍,可用太子參15克代。 四十六、治過敏性鼻炎方 〔組成〕 五爪龍30克,木賊12克,菊花10克,玄參15克,白芍15克,白蒺藜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辛夷花10克,太子參15克,大棗4枚。 〔功效〕 益氣固表,疏風通竅。 〔主治〕 過敏性鼻炎。 注:如無五爪龍,可用黃芪15克代。 四十七、治牙痛方 〔組成〕 旱蓮草15克,側柏葉15克,細辛6克,海桐皮30克。 〔功效〕 滋陰降火,消腫止痛。 〔主治〕 牙齦腫痛,牙痛,牙周炎。 四十八、治泌尿系感染方 〔組成〕 珍珠草(鮮用)30克,小葉鳳尾草(鮮)30克。 〔功效〕 清熱利尿。 〔主治〕 急性泌尿系感染。 四十九、治慢性腎盂炎方(珍鳳湯) 〔組成〕 太子參15克,白術12克,云苓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15克,小葉鳳尾草15克。 〔功效〕 健脾利濕,扶正祛邪。 〔主治〕 慢性腎盂腎炎。 五十、治泌尿系結石方 〔組成〕 金錢草30克,生地15克,廣木香5克,雞內金10克,海金砂3克(沖服),(或琥珀末或砂牛末與海金砂交替使用),小甘草3克,木通9克。 〔功效〕 利水通淋,化石排石。 〔主治〕 泌尿系結石。 〔加減〕 小便澀痛者加小葉鳳尾草24克,珍珠草24克。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淡豆豉10克,三葉人字草30克。 氣虛明顯者加黃芪30克。腎陽虛者加附桂或附桂八味丸加金錢草、琥珀末之類治之。腎絞痛或腹痛甚者可當即用撥火罐療法,新經絡提示此法不僅能止痛,而且能使結石下移,以利排出。 拔火罐療法:痛在上腹或腰背者罐口放在腰背部痛點處(罐口余部偏于下方),痛在下腹部者,罐放腹部痛點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 類似文章 收錄鄧老62個常用自擬方 62個常用中藥處方——老中醫鄧鐵濤處方拾穗 國醫大師鄧老處方集錦 非常實用原六十二種偏方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張仲景留下來的經典方,祛寒溫肺又化痰 ? 中醫沈宏 原創8個月前 · 腎病科主治醫師 大家好,我是沈醫生。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今天分享一個張仲景的方子,只有五味藥,可以祛寒化痰,溫肺化飲,用藥簡單,作用可不簡單! 相信一些了解中醫知識的朋友,都聽說過這句話“怪病皆有痰作祟”,因為痰可以隨著我們的氣機,氣血運行,到達全身各處,影響我們的氣血通暢,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 ? 但是有的人總是有很多痰,感覺嗓子里吐不完,吹了風,受了冷之后,還會加重,甚至覺得有痰堵在胸口,憋得慌。平常也吃了不少化痰的藥,感覺總是除不干凈。 ? 這可能是因為我們陽虛體寒了,身上有寒氣阻遏了我們身上的陽氣,我們身上的水濕老是不能變干,還容易聚積在一起,形成痰飲,痰凝,造成眾多疾病。 ? 今天沈醫生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張仲景的名方,雖然只有五味藥,但是每味藥都通過不同的途徑直擊要害,溫化寒痰,從根本上減少我們痰液的產生。 這個方子就叫做苓甘五味姜辛湯,收錄在張仲景的《傷寒論》里,用藥分別是茯苓,甘草,細辛,干姜和五味子。 ? 中醫常說“脾為生痰之源”,我們身上的痰濕,大多數都是因為脾的運化功能出現了問題,不能運化水液。 所以張仲景選擇了茯苓這味藥,既可以健脾,又可以化濕,不僅把我們身上多余的濕氣趕出體外,還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我們的身體根本上,減少痰濕的產生。 ? 甘草這味藥也可以補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同時調和所有藥物的藥性,防止傷害我們身體的正氣。 ? “脾為生痰之源”,生出來的痰存在哪里呢?這句話的下一句就是“肺為儲痰之器”,所以張仲景選擇了細辛這味藥,入肺經,可以溫肺化飲,對于已經儲存在肺里的痰飲,可以起到辛溫發散的作用,消除痰飲。 ? 干姜這味藥,可以通陽散寒,我們剛剛說過,嗓子里有痰,一受寒就加重,可能是因為體寒陽虛了,所以我們需要補足我們身上的陽氣,把我們身上的寒氣散出去,這樣寒氣也不會阻礙我們臟腑的生理功能。 ? 最后就是五味子這味藥,五味子可以斂肺止咳,肺里有痰,身體又陽虛有寒,所以我們一受涼,就容易劇烈的咳嗽,有的人咳的時間久了,一咳就喘,甚至出現了漏尿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收斂肺氣,止咳平喘了。 ? 而且五味子這味藥,還可以防止細辛和干姜,過度發散,傷害我們身體的陰液。 所以沈醫生說,苓甘五味姜辛湯這個方子,雖然只有五味藥,但是作用一點也不簡單,每味藥都可以互相搭配,起到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不過需要在辨證的基礎上使用,自己不要隨意嘗試。一個養胃方,把胃養好了,才能養出好體魄 ? sygczyjczs 2周前 這個方子是給胃陰虛的人準備的。 胃陰虛就是胃里的津液不足了,我們知道胃特別容易被濕氣所傷,本質上來講,濕氣和津液有一定聯系,濕氣是廢棄的津液,津液可以起到滋潤、濡養的作用,濕氣卻不行,所以還是有區別的。 在津液不足的時候就要想方設法補充津液,這就要用到益胃湯。 益胃湯 益胃湯:麥冬、沙參、生地、玉竹、冰糖,水煎服。 這個方子出自清代名醫吳鞠通的《溫病條辨》。 麥冬、沙參、玉竹質地柔潤,擅長滋陰,而且都擅長滋補肺胃之陰。 胃的屬性是土,如果把胃看作一塊農田,農田要播種,種子要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都離不開水的滋潤。對于勤勞的莊稼人最期待的是什么?下雨。天上下幾場雨,地上可以滋潤許久,種子也能喝的飽飽的。所以除了直接補胃陰,還可以補肺陰,補肺陰就是下雨。 陰虛容易生熱,所選藥材帶點寒性,但不是大寒之物,而是微寒,在補充津液的同時又能清虛熱,使煩熱得到清解。 其中,麥冬長得比較獨特,它是紡錘形,是植物的根埋在地下,努力生長,在這個過程中衍生出來的。麥冬還可以養心,有一個特別經典的方子生脈散,用麥冬配伍人參、五味子,夏天對心氣心陰的損耗比較大,經常會用到生脈散。沙參也是中醫常用的滋陰之藥,《本草正義》載:“沙參清肺胃之熱,養肺胃之陰?!庇裰襁@味藥,古人對它的評價是“平補而潤,兼除風熱”。 生地滋腎陰,腎屬水,我們說胃是一塊農田,灌溉農田,使土地得以滋潤,還有一個辦法,把河水引過來,也就是滋補腎陰。這里用了生地,生地涼潤,在陰虛內熱的情況下,既能滋陰,又能涼血。 我們大家能想到的滋陰比較常用的藥材,麥冬、沙參、生地、玉竹,基本都在這里了,而且還是藥食同源之物,所以這個方子是比較安全的。盡管如此,我們在服用的時候也要辨證準確,如果是胃陽虛,那就不適合了。 ? 辨證的過程我們以醫案的形式呈現出來。 話說有這么一位男士,姓葉,年四十歲,這人呢雖然身材魁梧,但飯量卻小的很,每頓只能吃小半碗飯,甚至還吃不完。而且他還不喜歡油膩的食物,味道稍重一點都不可以。 除了食欲不好,還會經常性的胃疼,疼的感覺倒不強烈,是那種隱隱作疼的感覺。睡眠也不是很好,晚上不容易入睡。清早醒來呢又常常感到口干舌燥,起初以為只要多喝水就能緩解,慢慢地才發現喝水并不能解決問題。另外,大便也是干燥的,如廁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舌質紅舌少苔。這一看就是典型的胃陰虛。 當時接診的大夫是劉渡舟先生,劉老立刻想到了益胃湯,略作調整,囑其回去以后按時服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問題基本解決了。 關于這個方子,業界確實有很多珍貴的醫案,這里只選取其中一個,這個醫案相對來講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幾個關鍵點,比如口干舌燥總想喝水,大便干燥,舌紅少苔或者無苔等等。 生活中有一類人,雖然口干卻不想喝水,舌質淡舌苔白,這就不符合陰虛的特征了。另外,這個方子痰多的人也不要用,痰屬于陰邪,同氣相求,滋陰的藥物會助長痰誕。 熱門評論 ? 天高云淡55805 3 這個方子只能養胃陰,胃寒涼,胃陽不足,就會被你害苦 回復2周前 ? 正直白云h 1 這藥太寒 回復2周前 ? 漁0912 0 不錯不錯 回復2周前 ? 甜甜6184650111662 0 學到了 回復2周前 ? 小毛球7 0 轉發了 回復2周前 相關推薦 ? 中醫李小娟 02月18日 · 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 人老脾先衰,脾虛百病生,一個調脾方,培養脾胃、益氣健中 大家好,我是李醫生,人老脾先衰,脾虛百病生,今天李醫生就來給大家講一個調脾的方子,從而幫助你培養脾胃、益氣健中,讓你脾胃好百病... 全文 ? ? ? 分享 100 1347 ? 中醫沈宏 02月11日 · 腎病科主治醫師 十個胃病九個寒,張仲景兩味藥,把你虛寒的脾胃暖起來 那是因為,“脾胃喜暖而惡寒”,你的脾胃,只有在一個溫暖的環境中才會正常工作,它最怕的就是寒,可我們常說,怕什么就來什么,所以你脾胃... 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