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全球超重或肥胖人數急劇升高。肥胖不僅僅讓人看起來笨重又臃腫,而且也是多種疾病的導火線,包括抑郁癥、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只有維持合理體重,才能挽回形象,有望實現長壽。 身體哪些部位尺寸可影響壽命? 1、腰圍 我國女性和男性正常腰圍分別低于85厘米、90厘米,超過此值被判斷為腹型肥胖,可增加患代謝性疾病風險。測量腰圍的具體方法是:端正站好,兩腳分開和肩膀一樣寬,以肚臍上0.5~1厘米處為起點,用軟尺子圍繞一周測量。腰圍越粗,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就越高;通過腰圍也能預測發(fā)展胃某些癌癥的風險,包括子宮內膜癌以及結腸癌。 2、腿圍 正常情況下大腿圍在46~60厘米,在此范圍內,大腿圍越粗,腿部肌肉就越強壯。研究發(fā)現,大腿粗壯者患心臟病的風險低;大腿圍也跟高血壓發(fā)病緊密相關,男性腿圍<51cm、女性腿圍<50cm者血壓易升高。 3、臀圍 兩腿并攏且站好,軟尺子纏繞在臀部最寬處測量,這樣能了解臀部脂肪情況,也可以判斷下肢肌肉力量。研究表明,腰細者臀圍大小跟死亡風險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臀圍越大,死亡風險就越低。腰圍處于臀圍的比值即腰臀比,能反映出中心型肥胖的程度。女性和男性腰臀比分別大于0.85、大于0.9,則被判斷為中心型肥胖;腰臀比大于1,極有可能威脅身體健康,還需積極減重。 如何才能維持健康的體重? 1、減少腰臀比 跟普通肥胖者相比,腰臀大的正常體重者更易患上心臟病。長時間坐著會使得脂肪在臀部堆積,因此應減少久坐時間,多運動來控制腰臀比,把比值控制在0.8以內。 2、增強腿部肌肉鍛煉 身體上最大的肌肉群就是腿部肌群,大約占全身肌肉群的60%左右。堅持做深蹲能激活臀部和腿部肌肉,提升下肢活力,又能維持關節(jié)穩(wěn)定性,提高基礎代謝率。 溫馨提示 上了年紀后,機體代謝能力慢慢下降,脂肪易堆積,所以30歲后需管理好腰圍,每周至少有15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能提高基礎代謝率,有助于減脂,把各項指標維持在正常范圍內。飲食方面應做到適可而止,七分飽就行。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男女養(yǎng)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