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容器育苗在我國苗木生產上有擴大的優勢,但是由于設施條件和資金方面的限制,暫時以階段性的容器育苗為主,處于發展的初級過程。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容器育苗新技術。
1.苗圃的建立 本著“就近造林,就近育苗、就近取土”的原則,應該選擇交通運輸方便、水源充足、便于管理、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地方修建苗圃,同時還需要設置遮陽棚等各種育苗設施。 2.種子催芽 通過催芽,能夠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減少出苗時間。進行種子催芽需要結合各種子的休眠特點,造成種子休眠的因素有很多,即種子種皮過于堅硬,種子透氣、透水性能差;受到種子萌發抑制物質的影響,種胚發育不成熟等。種子催芽的方法有很多,一般種子都能夠層積催芽。 3.容器選擇 利用容器育苗選擇合適的容器非常關鍵,容器的質量與種苗的生長發育情況有著直接的聯系。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通常使用的容器有:罐盆容器、泥炭杯、塑料薄膜容器等。
4.輕型基質配制 容器基質是容器育苗的關鍵,容器基質能夠提供苗木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是苗木能夠順利生長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將基質分重型、輕型、半輕型3 種,目前,輕型基質運用得最為普遍。由于容器大小的不同,基質的配比情況也有著一定的差異。要保證苗木生長的正常所需,這個時候可以適量加入氮、磷、鉀等。同時,在苗木生長的高峰期要用葉面施肥。需要重視的是,將基質配比完成之后需要做消毒處理。 5.播種期與播種量 苗木的播種期需要根據苗木樹種特性、種植區的氣候特點、育苗方式等多種因素而定,很多的樹種都適合在3、4月份的時候播種。與此同時,苗木的播種數量應該根據苗木自身特性、種子的質量好壞而定。通常情況下,松類的播種量為1~2 粒,播種之后,需要立刻蓋上土,土的厚度應該是種子厚度的1~3 倍,同時還需要澆水,覆蓋薄膜。 6.苗期管理 6.1 澆水。揭膜之后需要依據容器中土質的濕度來澆水,水量要合理控制,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 6.2 通風。棚內的溫度要控制好,需要及時進行通風。 6.3 追肥。需要根據苗木的生長狀況,進行適當的追肥,千萬不能直接施化肥或者在高溫的環境下施肥。 6.4 查苗補苗。當幼苗出齊后的1~2 周內,需要對容器中的缺苗及時補栽,并適當澆水。
7.苗的包裝、運輸、栽植 在容器中培育的苗木本身就帶有營養土,能夠隨時進行移栽。和普通的裸根苗相比,容器苗運輸成本較高,尤其是塑料薄膜容器苗。這樣的容器苗無法進行長距離運輸,且在實際造林時普通苗木不需要取下容器,只有經過反復利用的塑料容器才需要取出,再使用特定的塑料箱來包裝,再運輸到造林區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