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天鵝湖畔) 合肥話里的“媳婦”意思與北方有些地區不同。北方有些地區,“媳婦”指自己的妻子,如果一位北方男子跟人家說“媳婦在家照顧孩子”,說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在家照顧孩子。 合肥話里,如果“媳婦”前面沒有加任何定語,指的多是自己兒子的妻子。如果一位合肥男子跟人家說“媳婦在家照顧孩子”,大多說的是兒媳婦在家照顧孩子。 相隔并不久遠的宗法社會里,在巢湖北岸的“魚米之鄉”,三、四代人在一起生活的現象比較普遍。兒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多比較重要,承擔許多田間勞動和家務勞動。富貴人家的兒媳婦可能會好一些,不需要做多少家務活,但是,對公公、婆婆的順從、忍讓與遷就是免不了的。俗語“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不僅是說娶了兒媳婦的女士當上人家的婆婆了,可能還指擁有指使自己兒媳婦做這做那、在兒媳婦面前耍威風的權力。 俗語說:“缺什么,補什么。”反過來理解,這是否也意味著“補什么”,就說明“缺什么”?于是,就有了“媳婦節”? “媳婦節”在每年的陰歷正月十七。合肥風俗里,雖然有“過了三天年,還是原還原”的說法,但是,從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算過年。正月十五,也是“小年”。到長輩家拜年,只要不超過正月十五,都不算遲。 正月十五過后的這一天,正月十七,按照習俗,媳婦們休息,不用做飯,由婆婆做飯。合肥俗話里,有這樣一段話: 年大初一 正大十七 老婆婆燒飯 媳婦休息 意思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那一天是正月初一;正月里,最重要的那一天是正月十七。正月十七這一天,由老婆婆給全家人做飯,媳婦休息,不用做飯。 宗法社會的大家庭里,過年時,應該是兒媳婦最辛苦、最累。中國式過年,最大的累就是做飯累。自己家里人那么多要吃飯,親戚來拜年,要做飯給親戚吃。家庭越大,輩分越長,威望越高,來拜年的親戚就越多,忙飯菜的次數和份量就越多。忙完了春節忙十五,忙完了十五,應該歇一歇了。將正月十七這一天作為“媳婦節”,由婆婆做飯,兒媳婦一天不用做飯,應該也有肯定兒媳婦春節忙家務的辛苦、慰勞兒媳婦的意思。 可是,這一天,兒媳婦只是不用做飯,還用做別的家務吧。田里活如果忙不過來,也要下田勞作吧。而且,只是這一天不用做飯,以后還要天天做飯,短暫的歇息后,仍然是忙忙碌碌的生活。 不過,好歹還有那么一天,有一天是一天,總比沒有強。 合肥也有丈夫給自己的妻子過“媳婦節”,這應該是小家庭,不與長輩住一起,也有民謠: 正十七 媳婦節 倒了油瓶上腳踢 老的們燒飯 奶的們吃
不知什么時候,“媳婦節”開始消失,以至于“媳婦節”這個名稱和日子都被人遺忘,湮滅在歷史的長河。 只要有愛,只要尊重,天天是節。 (作者:遠人,安徽肥東人,合肥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副會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