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成長是單線的,也是多線的~ 我們鼓勵多線并發,同時也強調單點突破。 我們常講的設計內容分為幾大模塊:
造型的內容我們分享過很多,但是偏策略和規劃的內容也還沒分享太多,結合同學們的需求,我們來逐步的展開分享設計師對策略的理解,逐步解決設計師在職業規劃過程中所需的重要知識的布局和積累。 這一篇沒有將任何關于策略的方法和工具,甚至基本的理論都沒有,但我們可以從一種無序的務虛狀態慢慢的轉變為知道How-To的務實狀態。所以如果你本身就已經很懂這背后的邏輯而期待具體的方法的話,這一篇就可以忽略了~ 知識的繁雜交織~ 很多人說,策略是務虛的,不好講。 其實在我看來不然,“策略”很早之前就從創意導向轉變為了”戰略“導向,從品牌到商業、從模型到方法、從數據到分析、從問題到方案、從評估到決策,策略的整盤內容都已經變得清晰體系化以及規范可操作化。 我們從最簡單的概述開始,夾雜著各種亂七八糟的內容,畢竟策略從來都不是孤立的知識點~ 做一個出彩的項目,需要設計師從各種維度審查設計內容,作為成熟的設計師我們就需要有對應的知識點進行問題的解決。 造型課上我們講過不太嚴謹的一句話,意思是一個設計師如果不具備扎實的策略能力,那造型做的再好也是徒勞,就好比我們常說的畫圖員; 反之亦然~ 如果一個設計師如果連造型的基本盤都不穩,那策略之后的設計定是亂七八糟,就好比很多設計公司方向提案時天花亂墜的前期分析報告后展現的不堪入目的造型方案。 設計師成長過程中策略、創新、搞事情的能力同樣是區分設計師優劣的評價點,當我們需要快速成長時,通常我們會有側重,因為這樣我們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我常說設計師需要針對自己所處的階段合理的審視自己急需突破的內容,也需要拉長職業道路合理布局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而且同樣設計師需要深刻的明白,所有的這些知識是繁雜交錯地分布在不同的模塊。 這一段話想表達的是什么? 設計基礎、設計技術、策略能力、管理知識是各成體系,但又相互交錯的,這是我們接下去逐步學習策略內容的基礎。 上過造型課的同學也深刻的發現,針對造型設計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角度去專題式的提升和扎實自己的造型能力,去培養自己拓展方案的能力,這些不同的知識和角度便構成了我們對造型模塊的理解。 如設計師的核心能力-視覺翻譯能力,我們需要底層的造型手法作為支撐,我們也需要形面決定風格的核心理論來理解風格,同時我們又需要“3形1視”的本質去拓展產品,從這里我們能理解造型模塊的本質,但是我們還不能理解造型和策略間的交錯關系。 -設計知識框架-造型模塊截圖- 當然我們的重點不是分析造型,而是通過這個小模塊讓你理解,每一個模塊都有其核心原理及重要的訓練方法,每個模塊都自成體系又相互交錯。 這是我們展開策略內容學習的基礎認識,因為它是我們學習策略可以類比的基礎。 學數位表現,學造型設計我們說要舉一反三; 策略的內容也是一樣的,這背后我們只需要記住一個詞:舉一反三~ 所謂,技術層的內容如此,策略層的內容亦然。 策略學習,先從無序開始,類比造型,理解基礎~ 很多人說,策略是務虛的,不好講,那我們就先從無序開始講~ 我們以造型模塊作為參考大家會好理解很多,剛開始做項目的時候,
然后我們便開始從各個角度去尋找答案-
我們都是懵懵的,朦朦朧朧的,說我們沒靈感而已,其實我們自己都知道我們壓根就沒有系統的匯總過問題點和深入的研究過相關的概念,我們在點狀的邏輯下進行不全面的嘗試而已。 “策略”也一樣,很明顯,他和造型一樣,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 它本身聽起來也是一個朦朧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場景下,每個人所理解的含義都不一樣。 這個和造型一樣,但是我們以造型能力的學習做類比就知道,各種環境下我們需要運用不同的知識點解決不同的問題點,造型講求造型的本質和設計師需要掌握的轉換核心。 “策略”也一樣,我們想去學習策略,但是如果只是告訴你:策略是為了實現項目(商業等)目標而制定的一系列的原則、方法和路徑的合集。如同我們碰到的造型問題一樣,我們一樣會是懵懵的。 這時候我們也開始從各個角度去尋找答案-
是不是和學造型內容一樣,每個點都對,不同的點聚焦不同的范圍,有大的有小的(如同造型一樣,把握主題、語言、風格和把握視覺的豐富度、對比度都是關于造型的內容,但是兩者范圍不一樣,側重不一樣,但又相互交錯)每一個點都可以深入開出一個領域的研究。 所以我們覺得它很虛,但又覺得有時候某些內容確實也能用的上。 舉一反三的能力對技術層來說是重要的,對于策略層來說也是重要的。 就如同造型課我們很難把每一個品類的產品的案例都畫一遍一樣,策略的內容我們也很難涵蓋每一個設計目標進行策略的分析和設定,兩者之間這一點是一模一樣的。 做造型我們說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具有普適性,做策略也一樣,不是所有的工具都適用,或者說針對不同的目標,我們可選用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們需要深刻的明白,這些方法都具有其獨有的優劣勢,所謂不具備普適性。 -設計師需要從無序慢慢架構自己清晰的體系- 先從無序開始,如果沒有認真系統的研究過策略,我們腦袋中的這種混沌狀態是真實的,你所接觸到的任何關于策略的知識點都將會是對我們架構自己的策略知識體系的補充(不管是好是壞,都終將是我們體系的基石)。 在之前《做一個懂搞錢的設計師》文章中,我們寫過一段話: “設計師都喜歡談策略、談方法甚至談戰略,就感覺是說不上來一些策略或說的內容和策略不搭邊的時候就顯示不出我們的專業性一樣,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倒真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真的理解策略的內容,你不需要高深的去探究他,但起碼你得懂得基礎的套路不是,懂得道理也沒有用,只有你自己用過才有用!” 但這一篇中,我們必須用刪除線把這一段給刪除掉。 在開始這個無序的階段,我們需要保持這種躁動,需要不斷的去聊策略、聊方法、聊矩陣、聊模型(但是需要深入的聊,深入的探究),因為我們說了現在你聊的內容都將是構建我們策略體系知識的基石,唯一的重點是,我們需要認真的歸納和聯系多維度內容的交錯性。 所以,大膽的去聊策略吧~ 策略學習之路徑~ 造型學習→策略學習 “策略”很早之前就從創意導向轉變為了”戰略“導向,從品牌到商業、從模型到方法、從數據到分析、從問題到方案、從評估到決策,策略的整盤內容都已經變得清晰體系化以及規范可操作化。 上面一段我們通過技術層面的技能“造型設計”做了類比,技術層專注在造型、外觀、形式、風格、語義和美感;而策略層則專注在研究與洞察、需求與情景、整合與創新、體驗與貼切、商業的成功與可持續性。 “造型設計”我們說你要好好研究造型、外觀、式樣并不能讓你真正快速的提升造型能力。所以,我們深入的研究了各種核心理論和方法,從宏觀到微觀。 “策略設計”我們說你要好好研究策略、洞察、需求也并不能讓你快速的提升策略規劃設計能力,所以我們也得深入的研究各種策略背后的邏輯和工具,同樣也需要從宏觀到微觀。 -“造型模塊”和“策略模塊”完全不同的內容- 大量的接觸策略的各基本概念 “造型設計”和“策略設計”的類比能夠簡單的幫助大家理解策略學習之路的概況,在“造型學習”開始我們會接觸大量的概念、名詞和方法(設計、風格、語義、調性、形式、美學、構成,甚至是基本的點線面。。)。 “策略設計”的學習同樣需要我們先接觸大量的基本概念、名詞和方法(策略、路徑、問題解決、創新思維、情景構建,甚至是商科的營銷、市場、定位與品牌的基本概念。。。)這些也都是后期策略設計所需要用到的基礎。 這時可以回頭看第二段的無序狀態,這個階段保持大量的閱讀和積累,可以自由的保持腦袋中的這種無序的狀態,因為這是鏈接后期所有關聯知識的基礎。 -基本概念的不同- 最后,保持設計師的探索精神 保持你的好奇心,保持你對未來的期望,保持你的探索精神是不斷的掌握策略模塊內容的必要條件,因為策略可比造型麻煩多了,也比造型模塊的知識更加錯綜復雜,但你要相信策略知識的內容學習完之后,你對職業的理解和規劃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視角。 任何一個模塊知識的學習都是枯燥的、乏味的,就如我們在造型課上讓同學們做50例作業一樣,極其考驗耐性和對目標的熱愛保持度。 -節選自李、李、白幾位同學課程“同輪廓”下形式探索作業內容- 設計師需要保持這種熱愛和勁頭才能到達探索的另外一個階段,即,發現事物背后的真相。在策略階段的學習伊始我們就得養成對所接觸到的概念、觀點和方法進行調查并深入研究的習慣,這樣也才能找到內容背后的真相,這種習慣也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去探索整個設計框架中蘊含的許多我們還沒有發現的鏈接和關系。 同樣,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有迷茫和挫折,也會有很強的無力感,但這種無序的起始點是任何一個過來人都必須經歷的階段,所以以探索的精神嘗試著去框自己的框架也非常重要。 寫在結尾: 策略規劃能力是設計師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關注造型之外的策略架構會讓你對職業發展帶來更廣闊的視角,會對你的項目、職業,甚至生活都帶來本質性的變化,因為它是設計師為其職業賦予那一抹彩虹的太陽~ 祝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