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隱隱有了“追星”族,“星”是當時的大文豪,時人但有新建廳堂樓宇,或在某些方面小有建樹,都會請“名星”題詩賦文,以求留名于后。諸如《岳陽樓記》《真州東園記》《石門亭記》等諸多記文都屬這一類。 這次,蘇軾的《墨寶堂記》也是應人之邀的記文。雖然是應酬之作,蘇軾卻是借題發揮,直擊靈魂剖析人性,揭示世人的偏見與短視。時至今日,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 蘇軾不單單是一位大文豪、大書法家,更多的也是一位思考者,無論從政或人生態度,從來不是一位隨風而動的“墻頭草”,在他的人生詞典里,從來沒有趨炎附勢一詞。獨立思考和人格獨立賦予了他豐富的精神內涵,一直貫穿他坎坷而又璀璨的一生。 世俗的人們對自己喜歡、想占有的東西,大都會想方設法,甚至不擇手段去擁有。曾經有人(暗指魏晉大書法家鐘繇,唐人張懷瓘《書斷》記錄有他這個故事)喜好書法卻又得不到時,就捶胸吐血,奄奄一息,甚至掘開墳墓、鑿開棺材來得到它。這種對外物的喜好與執著的感覺,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而置身事外的旁人更不可能感同身受,也不可能會去喜歡,但人們只因為自己不喜歡,就去嘲笑別人所喜歡的事物,是不是就太過分了! 今小楷錄其《墨寶堂記》,與師友共饗! ![]() 歡迎您的關注轉發點在看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