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江路邾長巷口的鶴鳴堂康宅是一幢惹眼的建筑,青磚洋房在粉墻黛瓦中顯得另類。門朝南開著,高處赫然醒目地寫著幾個大字:平江壹號。木制的牌匾上介紹說,這里曾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黃金榮的宅子。黃金榮的確在蘇州開發過房地產。現在在蘇州城里零落著的多處石庫門里弄、洋房建筑,大多曾是他的產業。其實,上個世紀初上海灘上如雷貫耳“流氓大亨”黃金榮與蘇州不僅僅是房地產的關系。他老爸是清朝末年蘇州衙門捕快頭目,所以他后來在上海租界里當巡捕也算是子承父業了。

物是人非 黃金榮的生生死死都和蘇州有關。他是1868年出生在蘇州的浙江余姚人,小名和尚,綽號麻皮金榮。1953年死了之后葉落歸根,葬在蘇州市郊。我住的地方位于蘇州城南,從前叫青旸地,是蘇州的日租界。早年黃金榮曾混跡在這里,但收入低微,衣食難周。他感到在蘇州這個地方沒有自己飛黃騰達的機會,于是下定決心去闖蕩上海灘。行前,黃金榮特地去了石湖上方山五圣廟燒香許愿。此后,飛黃騰達的他信守承諾,每年八月十八日左右必會到來此進香還愿。華麗服裝內還會貼身穿一套香云紗衫褲,以示不忘當年在蘇時潦倒的情形。由于他常來蘇州,頻開香臺,廣收門徒,也收了一些當時的工商界知名人士。1944年,黃金榮的得意門生、玻璃大王陳建廷出資在臨頓路菉葭巷附近購屋二所,建成“榮社”會所。用作同門弟兄集會及黃金榮來蘇時的逗留之所。


一條平江路,藏著多少故事! 初到上海的黃金榮曾當過裱畫匠,又在上海縣衙門里做過一陣子捕快。聽說進租界里的巡捕房能吃香喝辣,便決定去碰碰運氣,居然給錄用了。那一年他才22歲。黃金榮跟在法國巡捕的屁股后面,挨家挨戶去征收“地皮捐”、“房屋捐”,表現得格外賣力。由此,他由華捕提升為便衣,也就是包打聽,用“黑吃黑”、“一碼克一碼”的手法,網羅了一批“三光碼子”,名聲大噪,升任唯一的華人探督察長,漸成地方一霸,自稱為“天字輩”青幫老大——當時上海灘青幫的最高輩分為“大”字輩,他是擺明了:你大我還要壓上你一頭。 黃金榮利用手里的權,販賣鴉片、開設賭場、合伙開跑狗場等,通吃黑白兩道,不幾年就成為上海灘頭號大亨,門徒達1000余人。1928年被弟子蔣介石任命為國民政府少將參議、行政院參議。黃金榮鐘情蘇州。在上海發跡后,他公館內的傭人包括管家都是清一色蘇州人。1953年,風燭殘年的黃金榮在落魄中死在上海,聞訊而來的青幫“江北大亨”顧竹軒給他買了一口棺材,下葬于蘇州靈巖山下的陵園。文革時,墓園平毀,成為桔園。



平江壹號兼具時尚與懷舊雙重元素 平江路上這棟鶴鳴堂康建筑面積近五百平方米。宅墻磚比較特別,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上面的英文字母標識十分清晰,不多見。我孩提最后就讀的是邾長巷小學,在巷子中間一段,經常走過這里,也依稀聽說過關于這個宅子的一些傳說。那里曾經一度為南京軍區空軍接待站。后來成為嘈嘈雜雜的民居。再后來,這里成為了一處頗受歡迎的時尚餐廳。宅子的結構沒改變,但內飾卻讓人耳目一新,透著時尚和懷舊的雙重元素。

關注轉發本公號 分享更多吳文化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