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本大佐為了取樂,舉槍打死了六名中國士兵之后,洋洋自得:“信不信,我能一槍把最右邊那個人打死。”結果卻令人萬萬沒想到。 故事發生在1939年南昌會戰中,日軍妄圖通過占領整個江西,打通侵占兩廣的道路,從而實現對中國東部地區的全部控制。 日軍本想速戰速決,但中國軍隊異常頑強,這場戰役硬是生生拖了兩個多月。日本大佐飯野賢十帶領日軍103步兵聯隊在攻占德安之后,又氣勢洶洶地向安義殺來。 守衛安義的是國軍721團,他們在守衛地盤的同時,盡量為大部隊轉移爭取時間。因此雙方對每個關鍵地域進行反復拉鋸,戰斗進行得異常慘烈。 在一次戰斗中,日軍俘虜了八名中國士兵。飯野賢十一時興起,玩起了殺人游戲。他親自揮著大刀,當著手下的面,將中國士兵的腦袋一個個砍下。 鮮血很快染紅了腳下的土地,如此殘暴的場面,許多日本士兵都看下去,可是飯野賢十卻哈哈大笑,異常興奮。 但是飯野賢十仍然感到不滿足,開始找新的刺激感。一次,在中國士兵進行撤退的時候,他端起狙擊步槍,連發六槍,六名中國士兵應聲倒下。日軍中響起一片喝彩聲,手下對飯野賢十由衷的贊嘆。 這時,飯野賢十洋洋得意地說:“信不信,我能一槍把最右邊那個人打死。”手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吱聲。 畢竟最右邊的中國士兵距離太遠了,明顯超過了“三八大蓋”的射程,更何況他還在不斷向前跑動中。 飯野賢十見手下不應和,心里那個氣,他站立起來,端起步槍,瞄準了最右側的那個中國士兵。 “啪”的一聲槍響,結果那個中國士兵沒有倒下,飯野賢十自己卻口吐鮮血,一頭栽倒,立即咽了氣。 日軍慌作一團,紛紛抄起武器,如臨大敵。可是放眼望去,地面上到處都是尸體,不曾見有中國士兵的活人影,這槍到底是誰開的呢? 日軍副官下了死命令,務必找出端倪。他們對地面上的尸體進行了地毯式搜索,意外地發現在飯野賢十后面不遠處,有一支端好的步槍正對著他。 日軍上前一摸,槍身還是熱的,很顯然就是這支槍中要了飯野賢十的命。而這支槍的主人則是一個稚嫩的中國士兵,只不過他已經犧牲了。 日軍將該士兵衣服扒下,通過上面的胸章得知他叫強三娃,是一名陸軍第32軍141師721團下士班長。 強三娃來自一個窮苦人家,從名字可以看出,家里人沒有什么文化。因為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殺死了,他報名參軍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目的只有一個:為父母報仇。 由于強三娃個頭小,膽子又不大,所以訓練時始終跟不上趟,從軍這些天來,沒有在戰場上打死打傷過一個日本鬼子。 這天,強三娃所在的部隊與日軍主力相遇,因為兵力懸殊,很快敗下陣來。他在隨大部隊撤退過程中,不幸中了流彈,腹部鮮血直流。他忍著疼痛爬了一陣后,暈死了過去。 這時,飯野賢十帶領手下趕了上來。強三娃醒來后,正好目睹了飯野賢十槍殺中國士兵的場景,國恨家仇瞬間在他腦海中再次閃現。 他知道自己傷得太重,很快就要告別人世了,但是他心想就是死,也要拉個墊背的。于是,他用盡生命中的最后一絲力氣,拿起了身邊的步槍,瞄準飯野賢十,扣動了扳機。 在飯野賢十正準備朝那個右邊的中國士兵射擊之際,被身后射來的子彈擊中身亡。而強三娃也因失血過多,同時失去了生命,沒有親眼看到飯野賢十的倒下。 飯野賢十的喪命,令日軍大為悲傷,也在很大程度上遲滯了他們的軍事侵略。后來飯野賢十被追授為少將軍銜,日軍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直到1981年,一名日本歷史學家在研究二戰歷史時,針對飯野賢十的陣亡進行了長期的考證工作,終于得知了這件事情的真相,強三娃的名字才得以在異國他鄉浮出水面,從此開始被人熟知。 強三娃從軍生涯只打死了一名敵人,恰巧是在生命最后一刻,將這位日本大佐送上了西天。這也許正是因為飯野賢十作惡多端,上天看不下去了,才安排了如此的巧合之事,了結了他。 事實上,哪里有什么天注定,一切都是無數有血性的中華兒女,面對殘暴的侵略者,面對國破山河在的現實,從胸膛中發出的不屈吶喊。無數個強三娃們,用青春、鮮血與生命,書寫了一個個戰爭史上的奇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