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講座所介紹的文獻檢索,主要是集中在文、史、哲學科方面。其他諸如理、工、農、醫、法等學科的檢索方式略有不同,不在我們涉及的范圍內。研究需要找什么資料,也不是我講述的重點,那是你們做具體研究的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講座的重點,是通過什么樣的手段,找到這些資料。其實一些院校會開設這類相關的課程,我上學那會,最喜歡聽的就是這節課,學到了很多東西,老師也講得非常好。這次的講座,只是做一個補充,主要講古籍,兼其他文獻。所以,結合我的工作和學習、生活,總結了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文獻資料如何去查找,不涉及理論,完全實用。我將內容分為國內和國外的資源使用渠道。然后,我會介紹一些經驗,推薦給大家。
為什么我們要找資料?其實無論哪個學科,哪怕是理、工、醫等專業,在做研究的過程當中,沒有實地做實驗,沒有到當地進行調查,也需要有資料作為論據論點的支持。那么,文史哲專業這種大多數無法進行田野考察和做實驗的學科,就更需要材料去做相關研究。傅斯年說過“近代史學只是史料學”。徐有富說過“我們搜集資料時,還要全面、客觀、不抱任何成見。因為你抱有先入為主的觀點,只收集能證實自己觀點的材料,不收集否定自己觀點的材料,那么你的材料再多,也不會得出正確結論?!碑斎?,歷史的研究,資料不是代表所有,但卻是關鍵的一環。做古代文學研究,也需要這些資料。至于哲學,對資料的需求不是很高。
我們先來講講在圖書館怎么找資料。大家應該知道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吧,簡稱中圖法,經常去找圖書館借閱資料的朋友應該不陌生。為什么我要講這個呢,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生去圖書館是瞎找資料,在不了解中圖法的時候,只能根據ABC等開頭大寫去找,實際上沒有那么麻煩。中圖法的第一大類一共二十二類,文史哲會涉及如下:B哲學、宗教、C社會科學總論、D政治、法律、E軍事、F經濟、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H語言、文字、I文學、J藝術、K歷史、地理、Z綜合性圖書。以K為例子,第2個大類就是往K后面加個數字,比如K1是世界史,K2是中國史。從中國史再往下分是第3類,K21是原始社會(約60萬年前~4000多年前),K23是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再往下分是K231是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等等。部分分類會照顧文獻量多的情況,分配獨立索引號。比如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一般不熟悉的人會以為在K23后面加一個數字,但是,實際上這個類別被分配到K24。從時代上來講,是在K23之下是K24這個分類。可以再往下分K248是明(1368~1663年)K249是清前期(1616~1840年),中圖法是每3位號為一個節點,之后會用小數點隔開,比如K249.2是順治至雍正(1644~1735年),K249.3是乾隆至道光(1736~1840年)以此類推。分配到一些圖書后,如果好幾種書最后的類別是一樣的,就要增加斜杠和數字,以此區別。第5版的中圖法還加入了出版年。具體的分類我們不需要掌握,只需要知道,實際的排架方法,就是按照數字大小的順序來放置。從圖書館查詢系統里面找到中圖法的索書號后,第1、2類的分類好確定,一排書架側面會有第1大類的文字說明,有的時候也有第2大類的文字說明。進去后,一般一個架子從上往下、從左到右索書號是逐層遞增,再往下實際第3類、第4類放在一起然后再縮小范圍就能找到。要注意,索書號的數字不會連貫,所以會跳過一些序號。有的圖書會有2個分類號,以圖書館opac系統查詢的第1個索書號為主。有的索書號標簽會加入文種和作者首字母,不影響查找。可借閱的書,索書號標簽貼在書脊處下部分,與底部留有一定距離。只能閱覽不可借閱的書,則會將索書號標簽貼在最底部。
一些目錄書,比較推薦不知道要找什么資料的時候去看,比如做某古代文學的研究,找同一時代下詩集,那么,就可以通過閱讀《四庫提要》來獲得線索,又比如研究王安石,需要查找相關研究《王安石研究論著索引(1912-2014)》。找具體資料的時候,大部分目錄已經數字化,可以在網上進行查找。以下推薦的一些電子目錄,排名不分先后,會把我們最可能用到的。
國家圖書館文津檢索(http://find./),是依托國家圖書館建立的文獻檢索綜合網站,可以統一檢索圖書、古文獻、論文、報刊等資料,目前已經整合了超過50多種數據庫。檢索圖書和論文期刊有數字版,那么就可以關聯到其他庫,如果有相應庫的權限,就可以直接查看。有的資料是沒有數字版,但會提示館藏信息,主要是收錄了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數據,還關聯了國內其他圖書館的館藏情況,這樣就不用其他圖書館一個個檢索,但是其他圖書館的總數不多。里面除了近現代出版物和古籍外,我特別要說的是,國圖還承載很過國家文獻任務,比如全國博士論文庫,如果要查最全的博士論文,文津檢索我也十分推薦,查到后部分可以跳轉網頁查看全文。沒有全文在線看的,可以通過文獻傳遞獲取,但是文獻傳遞就不提供全文,而且要花錢。如果在北京的話,可以直接去借閱和復印。
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
http://www.ucdrs.),其實就是超星公司做的。這個網站現在需要注冊,注冊很簡單。通過這個資料庫,我們可以檢索到上千萬條有關圖書、期刊、報紙、論文的數據。比如我們檢索某本圖書,他的詳細信息呈現在我們面前,如果有試讀,可以直接點擊去看部分圖書頁面,還有其他圖書館的館藏信息,這個館藏信息很重要,相比文津檢索,收錄的圖書館更多,而且點進“更多”里面,是按省級分類,可以查找離我們最近的館藏機構。不僅如此,還有一個文獻傳遞功能,可以申請這邊書的部分頁面,限于版權問題,每次申請不能超過50頁,申請次數也有限制,大家可以試試。這個網站的期刊和論文部分非常好,大部分可以文獻傳遞全文,如果不方便使用其他商業論文庫,可以試試這個參考咨詢聯盟。
接下來,是介紹中國高等學校圖書館 “三C”聯盟,先介紹Calis,全稱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
http://opac./opac/simpleSearch.do),北京大學承建,可以檢索高校館藏的圖書、古籍、期刊等幾乎所有文獻??梢圆樵兾墨I的館藏信息,古籍的部分條目還提供圖片預覽。另外提供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服務,館際互借主要是可以借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圖書,服務免費。文獻傳遞也主要是前面三個機構,需要收取一定費用。然后在除了港澳臺地區之外的省級行政單位設立分中心,每個分中心負責協調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校文獻相關工作。Calis還有一個子項目高校古文獻資源庫“學苑汲古”,聯合了24所中國國內高校圖書館和美國3所高校圖書館的古籍館藏目錄,可以一站檢索。其中的特色,就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古籍館藏,只有這個庫收錄有,北大圖書館的古籍檢索,和這個庫是共用一個系統。
Cashl,全稱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http://www./),北京大學承建,最開始是為了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提供外國文獻及相關信息服務的保障平臺。有人也許會有疑問,既然已經有Calis來提供高校文獻服務,那為什么還需要Cashl?起因是20世紀末,為了促進相關學科建設,需要采購大量境外圖書,但是國家經費有限,不可能顧忌到所有高校。所以,1990年10月,國家教委(即今“教育部”前身)在部分高校分步驟建立了16個“國家教委文科文獻信息中心”。1995年,在此基礎上,又決定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設立“國家教委高校文科圖書文獻中心書庫”,后又增加四川聯合大學(今四川大學),形成結構合理的全國高校文科圖書保障體系。這些學校采購了當時非常昂貴的文獻資料,當其他圖書館需要使用的時候,就通過館際互借或者掃描的方式傳遞,目前有超過240種大型文獻提供傳遞服務,包括微縮膠卷、期刊資料,如《杜魯門口述歷史全集》、《希臘羅馬作家作品集》、《韓國文集叢刊》等,后期還加入了電子資源的傳遞服務。到2000年之后,Cashl的業務逐漸多元化,不再只是提供“稀缺文獻”的傳遞,開始給各個高校圖書館提供技術和經費支持,建設有特色的資料庫,比如復旦大學承建的“民國期刊目次整理與揭示項目”,這個資料庫整合在Cashl的檢索系統里面,可以直接使用。還有武漢大學的“《日本外交文書》深度服務”,研究現當代日本外交史,這個資料庫不可或缺。Cashl提供文獻傳遞服務,復印件需要收費,網上文獻傳遞免費,具體需要看每個學校圖書館的相關規定。
Cadal,全稱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https://),現在由浙江大學承建。可能有的人聽說過他以前的名字,中美百萬冊數字圖書館合作計劃(China-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簡稱中美百萬計劃,最早是中國教育部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下,由浙江大學和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合作,開始中美雙方各提供50萬種圖書,共同組建中美百萬數字圖書?,F在組成2個技術中心(浙江大學、中科院圖書館),14個數字資源中心。目前Cadal超過了270萬種文獻,涵蓋中外文近現代出版物、古籍、檔案等資料,項目也延伸到藝術圖像等內容。使用免費,需要有高校IP才能注冊,文獻資料無法下載,使用的是一種網上借閱的方式,檢索到一本書后,點擊閱讀,確定借閱就可觀看,借閱有時間限制,到時間后就無法再看,但是可以繼續借閱。
上面的三C聯盟,主要是面向高校,如果不在高校里面,很多三C的服務是不提供,大家要注意了。國內的常規文獻獲取說完了,接下來我們主攻國內古籍查找。
上海圖書館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及循證平臺(
https://gj.library./index),本網站收錄了上海圖書館古籍、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漢文古籍、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中文古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澳門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的館藏目錄,另外還收錄了《中國古籍總目》,以及一些古典目錄,可以通過這個網站查詢的具體的館藏信息。
中國家譜知識服務平臺(
https://jiapu.library./#/),也是上海圖書館建設,上圖號稱館藏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中文家譜,館藏特色也是家譜,所以家譜數據庫的建設就由上海圖書館承建。上圖還和國圖、湖南省圖等國內機構,以及國外美國猶他州家譜協會合作,共同打造了這個家譜數據庫。目前有9萬多條家譜信息,部分家譜可以查看全文圖像。如果要找家譜資料,可以來這個數據庫查找。不過,這個數據庫目前我發現有資料不全的情況,大家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
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
http://202.96.31.78/xlsworkbench/publish),這個項目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普查結果,據官方的說明,收錄了264家館藏單獨的古籍普查數據7973050冊。目前有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的古籍普查資料,查詢起來很方便。但是,一些重要的館藏機構的目錄,還沒有上這個數據庫,比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等,收錄不全。另外,因為一些圖書館古籍普查人員的水平有限,著錄可能有問題,大家使用要注意。
接下來,我們看看一些可以在線查看的古籍資料,國內的話,首推國家圖書館的中華古籍資源庫(
http://read./user/category),查閱是免費的,無需注冊。有22個子庫,包括國圖自己的數字古籍,云南圖書館古籍、天津圖書館古籍、上海圖書館家譜、哈佛大學善本等等超過3萬種資料。頁面可以通過文津檢索傳送過來,使用也很方便。其實除了古籍外,還有國圖館藏的民國圖書和報刊,這部分需要注冊。另外,還有國圖博士論文、現代電子書、藝術圖片、音像內容,都可以在線瀏覽,很方便。
國內的介紹就差不多了,現在可以介紹一些國外優秀的資源,雖然大家可能就是做中國文史研究,但是有時候需要查詢一些海外資料,無論是古籍還是現代書,都有可能。關于現代書,我就淺嘗輒止說一些,之后盡量以中文古籍為主。在鄰國日本,也有類似文津檢索的網站,就是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NDL ONLINE(
https://ndlonline.ndl./#!/),可以同時查閱現代出版物、古籍、檔案、論文,以及其他機構的館藏信息。同時也可以鏈接到有圖像閱覽的其他數據庫。
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數據庫(
http://kanji.zinbun./kanseki/),這個項目由日本京都大學牽頭,聯合日本各個公私館藏機構,一起做的普查目錄。2001年開始立項,2011年公開使用,目前收錄了81家館藏機構,包括東京大學圖書館、京都大學圖書館、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東洋文庫、靜嘉堂文庫等等,目前除了早稻田外,幾乎覆蓋了日本最重要的大型圖書館,其綜合檢索的意義不言而喻。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資源閱覽,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有個NDL DIGITAL COLLECTIONS(https://dl.ndl./),可以檢索到館藏數字化的資料,里面有古籍部分,可以去看看。要注意,日本對版權保護很嚴格,某些已經過版權期的圖書,依舊看不了。
剛才說到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沒有早稻田大學的資料,其實沒關系,早稻田大學古典籍綜合數據庫(
https://www.wul./kotenseki/),里面就有公開的中文古籍資料,雖然沒有什么稀缺典籍,但常規的資料卻不少。早稻田的特色在于,收藏了不少有關民俗方面的典籍,很多資料很實用。另外,不只是可以在線看,也可以直接下載。
日本典籍方面,最后一個,也是我最喜歡逛的一個網站,就是日本國立公文書館的內閣文庫(
https://www.digital.archives./)。準確的說,這個網站是國立公文書館的在線目錄,以及所有數字化資料綜合查詢的網站。所謂的“公文書”,就是檔案的意思,這個機構其實是日本國家檔案館。內閣文庫只是國立公文書館的一個分支館藏,一共由和書、漢書(包含韓書)、洋書組成,其中漢書部分,算上近現代出版物,有15264種圖書,超過40萬冊,最早有具體年代著錄的是,是宋紹興年間刻陳舜俞著《廬山記》。這個網站可以在線查詢和瀏覽,而且只要是數字化的古籍資料,都可以下載。國立公文書館都有專項經費,用于數字化,所以每年都會增加新的數字化資料。為什么一個檔案館會有那么多古籍資料?內閣文庫的古籍主要來自兩個古代機構:一個是昌平坂學問所,這個機構是江戶時代,德川幕府設立的官家書院,前身是來自中國的儒生林羅山在17世紀建立的書院,后來移到江戶(東京),主要是作為武士研習儒家思想的學校,所以這個機構內部有不少漢籍藏書;另外一個是紅葉山文庫,是在原有金澤文庫、富士見亭文庫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江戶時期長崎進口的中國書籍,也會優先送到紅葉山文庫進行典藏。到明治維新后,先是組成位國立淺草文庫,后變為太政官文庫,沒過多久實行內閣制,太政官并入內閣,于是這批書組成的機構,就叫內閣文庫。后期經歷了和宮內廳圖書寮的合并,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后,又從圖書寮分開,先是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分館,作為曾經的內閣藏書,成立內閣圖書館,后并入到由內閣府管理的國立公文書館內,成為一個子庫。網站本身很好用,如果方便的話,可以到國立公文書館去實地查看古籍,只要是允許借閱的,都可以拍照。
我們來介紹一下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是最早公開漢籍目錄,并做數字化資料公開展示?,F在哈佛的中文古籍,已經整合到哈佛圖書館綜合檢索HOLLIS(
https://hollis./primo-explore/search?vid=HVD2&sortby=rank&lang=en_US)里面,大家可以自己檢索試試。燕京圖書館是北美地區最早收集中國圖書館的圖書館,主要是常規古籍,使用起來也方便。
美國高校數字圖書館HathiTrust(
https://www./),和中美百萬類似,也是收錄現代出版物、古籍、檔案等資料,來自北美地區各個參加項目的高校提供數字化資料。好處是公開的資料,不需要登錄就可以瀏覽;壞處是,各個高校掃描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經常有掃描方向反了,掃描一半直接把書拉走,導致頁面出現拉伸狀,使用時需要注意。
介紹那么多了,因為時間的關系,很多資源不能一一介紹,還有一些商業庫我就不介紹了。在使用這些資料的時候,也有些心得。第一,就算是很牛逼的館藏機構,其著錄信息未必是正確的。舉個例子,以我的同事彭老師在整理《王文成公全書》的時候,發現了一本被著錄為“隆慶二年”的版本,這個版本在很多研究資料里面,都被當成隆慶六年謝廷杰刻本,或者是之后的刻本。那為什么會被著錄為隆慶二年?因為圖書館古籍部的老師在著錄的時候,很程序化。古籍是沒有具體的出版年月,在著錄的時候,會把序跋當中留有的時間信息,最晚的那個,當成出版年,并著錄上。至于其他可以推斷這本書的出版時間的文字信息,他們沒有精力去看,不然,著錄所花的時間就更多了。這個“隆慶二年”就是因為里面的《文錄》序言落款是“乙未年正月”,所以就被錯誤著錄。我的同事通過對刊刻名單中眾人的履歷,合刻前各種書之間的關系,以及“隆慶六年謝廷杰”本和此本書的文字風格,《文錄》流傳脈絡,可以得到一個準確的結論:這個才是隆慶六年的版本,而且是在杭州所刻!這樣錯誤的古籍著錄,在《中國善本書提要》,臺灣圖書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等權威機構,都是著錄錯的。還有一個就是上海圖書館藏的一種《傳習錄》,著錄的是明嘉靖三年南大吉刻本,但很多學者推斷其實這個本子不是南大吉本,這個還影印出版。然后,某位學者整理這個文獻,用的就是這個版本,別人問為什么是,他只能是說出版社這么命名的。當然,不能說我們就不可以相信這些機構的著錄,但是,研究具體問題,我們使用到具體的書,就要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第二,要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資料。我開頭說了,這個講座是和大家分享如何找到資料,至于要找什么資料,是靠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確定。但是,不能過分要求一定要用到孤本、獨本、“善本”。這里的“善本”,是古籍普查中認定的物以稀為貴才叫善本,也是大家公認的決定宋元本就是善本,其實這樣是不是很對,這只是文物性質的善本。黃永年先生對“善本”的定義是這樣的:“繼承宋以來的本來涵義,凡校勘精審即接近古籍本來面目的都是善本,明確點可稱之曰校勘性的善本”。就比如拿臺灣圖書館藏的李璧箋注《王荊公詩》宋刻本,不只是作為文物它是善本,更重要的是之后流傳刊刻的李璧箋注《王荊公詩》的文本是有一些問題的,而用這個宋刻本來校驗內容,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還有一個是孤本問題,研究某個問題,某個著作的,要確定這個孤本是否可以解決問題。剛才我也說了,不一定非要用到孤本,但是,有的研究,一些孤本是跳不過去的。比如明代王學孫應鰲,他唯一的明代刻本《孫山甫督學集》,只有靜嘉堂文庫有藏,雖然后世刻了相關文獻,但都和這個明代的刻本不一樣。如果要做更深入的孫應鰲研究,這個版本跳不過去,因為里面收錄了嘉靖八才子任瀚對孫應鰲詩歌的點評,價值很大。
第三,不要只限于電子資料,有的資料沒有數字化,還是需要紙本?,F在我們獲得這些資料,已經比以前做研究的人方便多了,但是我們不能完全在沒有紙本資料的情況下做研究,這也是為什么我開始介紹線下找資料的原因?,F在的學生,有很多已經變成沒有電子書,就無法做研究,這是不對的?,F在圖書館很方便,很多書在自己的圖書館就能找到,還有一些館際互借,為大家提供是多種的選擇。如果財力充足,可以自己購買。如果感覺貴,又沒有數字化的資料,可以進行文獻傳遞或者館際互借。目前大中華地區做的最好的這方面的服務,一個是依托Calis建立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一個是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至于其他地方性聯盟,情況我不太清楚,但是前面介紹的三C聯盟,大家也可以利用起來,不用白不用,三C每年的投資是上億,希望大家都用上這些服務。另外,很多古籍還沒有數字化,需要我們到館閱覽。國家是有明文規定,圖書館古籍書,除了善本和破損嚴重外,讀者都是可以在館閱覽。當然,很多圖書館受制于內部管理問題,做的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