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件事,如果它太過于反常,就說明這件事絕對有問題。生活也是如此,某個階段太過于反常,就說明這個階段的人生暗藏隱患。 人過六十,本來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但你過不上安穩的日子,還遇到各種的情況,那未來還有好日子過嗎?多半不會有。 好,未必會更好,還有可能變壞。但壞,一定不會變好,反而會更壞。要知道,好起來很難,壞下去很簡單。就跟人性一樣,善良不容易,作惡很簡單。 人,之所以要謹言慎行,步步為營,不僅是為了保全自己,還是為了未來著想。至少,當下要過得謹慎,未來要活得安穩。 奔六后,身邊出現這4個異象,預示了后半生命短福薄。 一、逐漸臥病在床,不能自理,凄慘不堪。 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人生最大的不幸,從六十歲后臥病在床開始。 你能自理,可以照顧自己,那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生活特別自由,晚年的生活質量不會差到哪里去。反之,大劫將至。 不少臥病在床的老人,都會面臨兩個問題:首先,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現實問題;其次,家中錢財不夠用的經濟問題。 老人生病了,需要子女出錢出力去照顧。如果老人有錢,子女的壓力還能小一點。可如果老人沒錢,子女真的能做到出錢出力嗎? 從孝道的角度來講,父母養了子女多年,子女也該照顧父母。只不過,子女選擇不孝,不照顧父母,那你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身體好的時候,身邊人善心一片。身體不好的時候,身邊人薄情冷漠。人性這種東西,其實很難說。 二、做牛做馬,不得休息,里外不是人。 有一個故事。上帝在創造了萬物之后,人類就向上帝傾述,為什么上帝只給了人類族群二十年的壽命呢?我們不服,要更多的壽命。 上帝冷笑,我給你們更多的壽命,難道你們就快樂了嗎?人類回應:只要把其他物種的壽命給了我們,那我們就沒有要求了。 聽到人類天真的言論,上帝就再賦予了人類四十年牛的壽命,以及二十年驢的壽命。也就是說,20歲之前,人類活得無憂無慮。20歲到80歲,就該做牛做驢了。 從20歲開始到60歲,我們需要努力工作,賺錢養家。退休后,我們原以為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沒想到還要外出賺錢,成為子女的免費保姆。 在今時今日,普通家庭的老人由于養老金不夠,存款一般,所以他們不得不外出賺錢,活到老,干到老。同時,孩子的壓力很大,那老人就只能成為免費保姆了。 這種做牛做馬一輩子,且里外不是人的人生,確實是一場悲劇。但是,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怪不了別人。 三、越活越孤僻,越活越沒有開朗的心態。 越是上了年紀,越喜歡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儒家提出的中庸之道,以及佛家倡導的隨緣隨心。 道法自然也好,中庸之道也罷,還是所謂的隨緣隨心,都跟“平衡”二字有關。人,不能走極端,也不能鉆牛角尖,而是要適可而止去生活。 就拿“社交”這件事來說,人老了,到底需不需要社交呢?肯定是需要社交的。只不過,我們不跟陌生人和討厭的人社交,只跟親朋好友社交。 有空的時候,就跟老朋友爬爬山,釣釣魚;閑來無事的時候,就跟工友們下下棋,打打牌,摸幾輪麻將,反正日子怎么舒服怎么來。 人到晚年,心態不能崩,也不能太過于孤僻。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孤僻的心態,往往就是老年癡呆的開始。 養好心態,就是在養好自己的健康。心理不錯,身體不會差到哪里去。 四、欲求不滿,要求太多,沒有好結果。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活得愈發挑剔,就連要求也逐漸多了起來。這,其實不是什么好事,因為挑剔之人特別討人厭。 鎮上有一位老人,本來家庭美滿,子女孝順,但他太作了,昨天提高要求,今天在雞蛋里面挑骨頭,明天欲望膨脹,讓孩子們特別頭疼。 子女一旦跟老人產生了關系上的裂痕,這兩代人的關系就會每況愈下,基本不會有“破鏡重圓”的那一天。 雖然我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是隨和點,包容點,平淡點比較好。至少,你尊重了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退休后最好的活法,不是要求子女做什么,而是保持一顆淡如水的內心,不爭不怨不強求,活成隨和好相處的模樣。 欲望,沒必要太膨脹。要求,也沒必要太高。差不多就行了。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