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已悄然遠去,很多人的心還在外面。一想到上班,整個人都不好了。 一天到晚困乏無力、哈欠連連。哪怕是睡足了,醒后也是精神不佳,過不了多久又開始犯困。 總是這樣做什么都精力不濟,無心也無力,太影響工作和生活了。究竟是什么導致的,又該怎么調理呢? 其實這種現象很普遍,有個常見的原因,就是脾陽不升。 ![]() 《中醫大辭典》中記載:“脾陽就是脾的運化功能以及在運化活動過程中起溫煦作用的陽氣,它是人體陽氣在脾臟方面的體現。” 脾陽是脾胃運化的動力之源。 脾的運化水谷、運化水液、升運清陽、溫煦四肢肌肉等功能,都是脾陽完成的。 脾胃是氣機升降的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 脾陽充足,清陽上升至腦竅,人會覺得神清氣爽,頭腦靈活;同時身體也不容易積聚濕氣、長結節或肌瘤。就像太陽出來,自然會冰雪消融。 若脾陽不足,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則濁擁堵清竅,人會有“頭重如裹”之感,疲勞乏力、身體困重。 同時還伴隨一些其他表現,如:大便溏瀉、腹脹、浮腫、虛胖、面色萎黃等——一副生命力不大旺盛的樣子。 養陽氣就是養生命之根本,尤其是脾陽。 脾喜燥惡濕,入夏這段時間濕邪多,脾陽不足的人容易受到影響,需要提前調理。而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升陽之物,當屬生姜。 ![]() ![]()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陽氣生長,用生姜養護陽氣,事半功倍。 蘇東坡素愛養生,《東坡雜記》曾記載:“錢塘凈慈寺一僧人,年至耄耋,面色童相,問之,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驗證了生姜對養陽的益處。 生姜辛,微溫。歸肺、脾、胃經,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之功效。 此外,姜還能舒張毛細血管,增強血液循環,興奮腸胃,幫助消化。脾陽弱的人,入夏要多吃姜。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姜的甲醇提取物能大大降低脂質、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姜的水提物可以通過興奮M受體和阻滯Ca2 通道而達到降低血壓作用[1]。 但是姜味辛辣刺激,很多人吃不慣。有兩個含姜的食療良方,搭配了其他不同味道的藥食同源的食材,很好地中和了姜味,大部分人都能欣然接受。 ![]() ![]()
《圣濟總錄》中有一中藥方“姜米散”,配方有橘皮、甘草、生姜、肉豆蔻、草豆蔻、大米等,此方有健脾止瀉、行氣消脹的功效。 不僅可以補脾胃助消化,還能起到溫中祛濕和解表寒的作用,很適合胃中虛寒,吃冷食容易不舒服、甚至嘔逆、腹瀉的朋友。 平時吹空調怕冷,一到夏天就沒什么食欲的人,喝上一段時間,胃口也會有好轉。 姜米茶,可以看作簡化版“姜米散”,在家里就可以炒制。它去掉了原方中的甘草和肉豆蔻、草豆蔻,更適合現代人的體質和口味。 姜米茶的炒制過程,類似于中藥的炮制過程。將大米和生姜一起炒制,焦米香和姜香十足。 生姜片經炒制,辛燥之性得以減弱,對腸胃的刺激會明顯減小,不會導致上火。 在這個過程中,米中的淀粉破壞分解形成一種活性炭物質,它可吸走腸胃中多余的油脂、水濕。 我們還可加入新會陳皮,增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力,焦米香更添柑橘清香。 如果想活血祛寒,還可以加入黃酒,加速身體新陳代謝。小火慢炒出馥郁、溫暖的谷物香氣。 “焦香入脾”,吃到焦香的食物,脾胃是舒服的,人是開心的。
這樣做好的姜米茶,辣味很淡,味道微甜,就像“液體版的暖寶寶”。 喝完會感覺胃里暖暖的,仿佛升起一輪小太陽,將寒濕之氣全都驅散了。 每天早晨飲一杯,讓脾胃在溫暖中蘇醒、活躍起來。 ?廣告:點圖進店,姜米茶帶回家 脾陽虛的人消化功能差,不能溫煦脾胃,用姜米茶最合適不過,既消食又補中焦陽氣,暖身不傷胃。 平時常常臉色偏白、疲乏、白天困倦、昏沉、睡后不易醒,大便溏瀉、吃多容易腹脹、腹痛、腰腹有贅肉的朋友,平時可多喝。 注意:陰虛體質、體內有實火(比如發燒)、孕婦和5歲以下兒童,均不建議用。 ![]() 升陽醒神,還有一個良方——醋泡姜。 醋泡姜為經典溫通方,全方有溫補脾陽、調脂消食、行氣散寒及斂氣止痛之效,適合脾胃虛弱者持之以恒地用以養陽、行氣。 之前《中華醫藥》也曾出過一期關于國醫大師路志正的節目。節目里,路老90多歲的高齡,精神狀態卻遠勝很多年輕人。 他養生的秘訣,就是每天早上都會吃上幾片醋泡姜。 好醋不傷胃 酸溫、活血的醋直入肝經,養護肝臟,還能收斂姜的宣發之性,使姜性變得平和,從而避免了上火。一升一降,陽氣得生、濁氣自降,能很自然地清理痰濕濁氣,讓身體恢復平衡。 早晨7~9點正是人體氣血流注陽明胃經之時,此時吃姜,最能升陽氣,溫養胃臟。而且一大早就胃口大開,感覺簡直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3片,開啟陽氣滿滿一整天。 再喝點帶姜香的醋,既可溫中健脾,又可開胃醒脾,促進唾液分泌,達到“喚醒身體”的目的。 嚼一片,酸香甜脆,從喉嚨到胃,一股熱乎勁兒暖暖地滑下來,很爽很舒服。 陽虛、痰濕體質,有頭暈、犯困、咳嗽、咳痰、贅肉多、胃痛、腹瀉、四肢寒冷等癥狀的人,都可用它調理身體。 ?廣告:點圖進店,嘗嘗姜香脆爽的醋泡仔姜 鮮嫩的頭茬仔姜,搭配古法釀造老陳醋,高原深林蜂蜜的調和,讓味道變得甘酸入口,清新爽脆。 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 ![]() 人的頭部是“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人體十二經和奇經八脈中的9條經脈循行于頭部,50多個穴位也都聚集于此。 ![]() 如果頭部經絡氣血不通暢,也會導致頭痛、頭暈等問題。 其實,這也是陽氣無法順利到達頭部、清陽不升導致的結果,不單是由于陽氣虧虛,更多還是因為經絡淤堵,阻塞了陽氣向上到頭部的道路導致的。 經常梳頭,可以通達全身陽氣,有清心醒神、開竅寧神之效,還可以促進毛發生長。 頭梳千遍,病少一半 梳頭皮、頸部時,如果有明顯顆粒、疼痛感,這就是經絡淤堵的表現——可以增加這些部位的梳頭次數。 每天100下,晨起睡前皆可。 早上起床后梳頭,可及時將陽氣調動到全身,讓人精神煥發;而晚上梳頭能消除大腦疲勞,有助于增強睡意,幫助入睡——這也是蘇東坡最愛的助眠法。 平時經常頭痛、頭脹、困倦、乏力、視物模糊、眼睛干澀、煩躁、焦慮的朋友,要經常梳頭。 頭發順了,頭皮輕了,陽氣升了,腦子清亮了,煩惱自然也容易消了。 天然原木制成的梳子,是梳頭養生的最佳選擇。 ?廣告:點擊圖片,選一把心儀的經絡梳 綠檀百年成材,吸收了滿滿的天地能量,木質堅硬緊密。 用它做成的經絡梳,小巧易握,觸感涼潤。五個圓滑的穴位齒,齒端圓潤如珠,用來點按穴位大小正好。 經常用經絡梳梳頭,可帶走頭皮的多余油脂,又不會拉扯頭發,有利于保護發質。 用它對風池穴、百會穴,按、刮、壓,可以生發陽氣,很適合晨起后鼻塞、流涕、困倦的朋友。 圖左風池,圖右百會 現代人長期在伏案工作或看手機、電視,很容易導致頸肩僵硬。 在頸后和肩膀處,涂抹精油后,用經絡按摩梳反復刮拭,尤其是肌肉僵硬、疼痛部位,可以大點力度、多刮幾次。 身體有肝氣郁結、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或者甲狀腺結節、膽囊炎、肝膽結石的朋友,可常用經絡梳刮兩邊肝膽經。 注意:贈送的精油,孕婦慎用。 ![]() ![]() ![]() 陽光越燦爛,生命越頑強。 秋冬養陰,春夏養陽。 借助自然之力,化解心中焦慮, 以固生命之根本,護養長之能量。 愿你有更多陽氣溫暖相伴, 對抗躲不開的濕與寒,脾胃常安。 同時頭腦清亮,遍體和暢。 ![]() |
|
來自: 新用戶9362OW5Z > 《一一脾、胃病癥診斷與治療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