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疏肝:疏肝對應的是“肝郁”,肝木的作用就是疏泄,當某個位置因為痰濕、淤血、氣滯等原因,導致不通暢了,肝是將軍之官,它就會攜帶“肝陽肝陰”來把它疏通開,如果疏通不開,就形成了肝郁。 肝郁就需要疏肝: ?肝陽的力量不足,不能疏通肝郁的時候, 就用溫性的疏肝藥:麥芽、佛手、玫瑰花。 ?肝郁的同時,又有肝火(肝郁化火), 就用涼性的疏肝藥:柴胡、郁金等。 ②斂肝:就是用酸味把肝陰、肝血收起來,不讓它出走,或出走少點。比如崩漏、牙齦出血,此時可用山萸肉、烏梅、芍藥 等酸性藥,來收斂肝陰、肝血。 ③清肝:清肝和瀉肝可放到一起,是針對肝火的。清的力度小,瀉的力度大。 比如菊花、夏枯草、桑葉 屬于清肝藥,它是往上走的,它直接把肝火在上焦的火熱之性給清掉了,叫清肝。 瀉肝用龍膽草,特別苦,它直接把肝陰、肝血給瀉掉了,叫瀉肝。 清肝和瀉肝:清肝藥像菊花,本身是甘甜微苦的,因為它涼,它讓肝血肝陰往回走,讓它慢下來,所以火就沒有了。而瀉肝藥龍膽草,瀉肝是直接把它清掉了。 ④補肝:補肝和溫肝差不多, 補肝是補肝陰,而溫肝是補肝陽。 補肝:補肝陰像地黃、首烏、阿膠就是補肝陰的、補肝血的。 溫肝:補肝陽像桂枝、當歸,它是溫性的,入肝的,所以補肝陽。 ⑤柔肝:柔肝和補肝差不多,只不過是補肝陰的同時,它又有涼性,比如芍藥配合地黃,就柔肝。 桑葚、生地,這些既補肝又清涼的藥,它就柔肝,讓肝能柔軟下來,讓筋能柔軟下來。 ⑥緩肝:用甘甜的藥就是緩肝,比如甘草、飴糖、大棗,因為甘能緩急。肝氣犯胃,肝氣橫逆克脾土的時候,人就會腹痛、胃痛,此時用:甘甜的藥+柔肝的藥,就會緩解疼痛。比如芍藥甘草湯。 ⑦平肝和鎮肝:平肝針對的是有風,肝風,比如抽動、震顫,就用鉤藤、天麻、全蝎之類的藥,讓局部的經絡通暢,沒有淤滯,肝就不能化火化風。 平肝的同時,要配合補肝、柔肝、清肝,配合柔肝或補肝來養陰;可能還要配合清肝的,來瀉火。 鎮肝用的都是龍骨、牡蠣、磁石這類藥,它下墜下沉,往下走,讓最下面腎陽的火燒不起來。因為肝陽就來自于腎陽,實際上是把腎陽的火收斂起來了,給鎮住了,它自然就平抑了肝陽,所以叫鎮肝。 ![]() 知識鏈接:摘自《中醫基礎理論》 肝在五行屬木,為陰中之少陽。 肝系統包括:肝藏魂,在志為怒,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在液為淚,與春氣相通應。肝與膽相表里。 肝主疏泄而藏血,調和氣血,剛柔相濟,“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正常,氣血充盈,能耐受疲勞。 (一)肝的生理特性 1.肝主升發:肝氣升發有度,有賴于肝陰與肝陽的協調。肝陰主涼潤、柔和,肝陽主溫煦、升動。肝陰與肝陽協調,肝氣才能柔和而升發,發揮疏泄、暢達氣機之作用。 肝陰不足,易導致肝陽偏盛而升發太過,出現肝火上炎或肝氣亢逆的病變;肝陽不足而肝陰偏盛,易發生升發不足,可見肝脈寒滯的病變。 2.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肝屬木,肝氣以疏通、暢達為順,不宜抑制、郁結。肝氣疏通和暢達,與情志活動密切相關。情志的樂觀愉悅,有助于肝氣疏通和暢達;情志郁結,則肝氣失于條達,而見胸脅、乳房、少腹脹痛或竄痛等癥狀。 3.肝為剛臟:肝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肝內寄相火,主升、主動,陽氣用事,故稱“剛臟”。肝氣升動太過,易于上亢、逆亂。臨床上,肝病多見因陽亢、火旺、熱極、陰虛而致肝氣升動太過的病理變化,如肝氣上逆、肝火上炎、肝陽上亢和肝風內動等,從而出現眩暈、面赤、煩躁易怒、筋脈拘攣,甚則抽搐、角弓反張等癥狀,也反證肝氣的剛強躁急特性。治療多用疏肝補虛、瀉火滋陰、以柔克剛等法,以合木之曲直特性。 肝體陰而用陽,即肝主藏血,以血為體,血屬陰;肝主疏泄,以氣為用,氣屬陽。肝體陰柔,其用陽剛,陰陽和調,剛柔相濟。 肝為剛臟與肺為嬌臟相對而言,肝氣主左升,肺氣主右降,左升與右降相反相成。若肝氣升動太過,肺氣肅降不及,則可出現“左升太過,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的病機變化。 (二)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維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 (1)調暢精神情志 (2)協調脾升胃降 (3)促進膽汁泌泄 (4)維持血液循行 (5)維持津液輸布 (6)調節排精行經 2.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三)肝的系統聯系 肝藏魂;肝在志為怒;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肝在竅為目;肝在液為淚;肝應春。 ![]() ?本文為讀書筆記摘抄,內容僅供參考,有病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
|
來自: 花無缺3myj1j3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