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退臺灣閑來無事的蔣介石,在自家小花園里正安逸地曬著太陽,拿起一本書翻閱了起來。沒想到,還沒看幾行,他就站了起來,臉色鐵青,來回踱步,最后把書一摔,破口大罵“娘希匹,簡直是混蛋。” 到底是什么讓這個喜怒不形于色的老狐貍如此失態?原來這本書的名字叫《郭汝瑰回憶錄》,答案就在這本書的腰封上,寫著醒目的四個大字“高層潛伏”。 原來當年國民黨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竟是共產黨的間諜。 郭汝瑰打小深受父親熏陶,他的父親教育他從小要慎始慎終,選擇正確的路。 1925年底,郭汝瑰中學畢業,卻對畢業后何去何從感到迷茫。有人勸他從軍,有人勸他學醫。 郭汝瑰一時不知如何抉擇,就去請教同學陳廷棟,陳廷棟想了很久,他給出的建議是從軍救國,于是郭汝瑰決定在黃埔軍校讀書。 郭汝瑰在校期間,讀了許多進步人士的名人著作,接觸到大量的新思潮,他開始為社會主義著迷,憧憬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政變,四川軍閥楊森已和蔣介石狼狽為奸,打算里應外合。 黃埔軍校校長吳玉章為了阻止楊森,讓郭汝瑰回來做任職副司令的堂兄郭汝棟的思想工作。 郭汝棟卻十分圓滑,最后只答應不出一兵一卒幫楊森進攻武漢。 郭汝瑰雖然沒有圓滿完成任務,但吳玉章看到了他對黨的忠心,郭汝瑰終于如愿以償加入了共產黨。 1930年年初,國民黨內部曾經搞過一次清共行動。為躲避國民黨清共行動,郭汝瑰于1930年東渡日本留學。從此黨組織的消息就杳無音訊。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郭汝瑰選擇回國,回國后正趕上國共合作,才有機會大顯身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淞滬戰役中,郭汝瑰率部與日軍頑強奮戰七天七夜,誓死要與陣地共存亡,從此一戰成名。 1938年7月,郭汝瑰在保衛武漢的作戰會議上,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作戰方針,對于郭汝瑰的不同意見,陳誠不但沒有因此感到不快,反而對他這個“不重核心重外圍”的這個作戰方案”非常欣賞。 實施了郭汝瑰的作戰計劃后,日軍占領了一座空城且損失慘重,而國民黨軍隊未傷分毫。從此抗日戰爭轉入對日軍最為不利的相持階段。 蔣介石和陳誠因此對他刮目相看,郭汝瑰很快就平步青云。 但當郭汝瑰步入高層后看到了國民黨內部的黑暗腐敗,甚至在國共合作尚未結束時,蔣介石就試圖策劃謀反。郭汝瑰對國民黨徹底失望了。 面對國民黨種種腐敗和倒行逆施,回想起年輕時所受的共產主義教育,郭汝瑰特別想和共產黨恢復聯系,苦于一直沒有機會。 郭汝瑰有一個同學的表弟是共產黨,郭汝瑰便去找這位同學幫忙。 不久一位中年男子敲響了郭汝瑰家大門。來訪者就是同學的表弟任廉儒。經過多次交談,任廉儒已經完全信任了郭汝瑰。 后來受命南方局領導董必武,郭汝瑰成為了共產黨在國民黨軍隊高層的秘密情報員。 1947年5月12日,蔣介石在作戰會議中總結歸納了大家的意見,打算對共軍進行合圍。 郭汝瑰把這次作戰計劃轉告了任廉儒。果然在作戰中,根據郭汝瑰提供的情報,解放軍節節勝利,擊的國民黨潰不成軍,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 從1945年與中共取得聯系后,郭汝瑰一直秘密戰斗在敵人的心臟地帶,源源不斷地將國民黨軍的作戰計劃,編制裝備兵力配置等大量軍事機密通過任廉儒傳遞給黨中央。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杜聿明發現幾次重大決策失誤都由郭汝瑰經手,他開始懷疑郭汝瑰是共產黨的間諜。 而且杜聿明偶然發現郭汝瑰家中家裝樸素,連沙發都是打了補丁的,這更加重了他對郭汝瑰的懷疑。 后來他還把此事告訴了蔣介石,但蔣介石卻不以為然。 1948年12月1日,在杜聿明徐蚌會戰的緊要關頭,蔣介石臨時改變主意,要堅持“守江必守淮”的主張,全力解救黃維兵團。而讓蔣介石突然改變決定的正是郭汝瑰。結果杜聿明部隊被全部殲滅。 1982年,杜聿明臥病在床,彌留之際終于解開了心中疑惑,郭汝瑰首次承認了自己的間諜身份。 1949年12月10日,郭汝瑰收到黨中央密令,率部起義,這把蔣介石打了個措手不及。 可就算這個時候蔣介石也僅僅認為郭汝瑰是臨時變節,從來沒有想過他竟然是中共的最大紅色間諜。 1980年,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恢復了黨籍。 1997年,郭汝瑰的女兒興高采烈地回來,陪他慶祝隆重的九十大壽。可是天不遂人愿,幸福美好的時光剛剛結束,在送女兒去機場的路上卻不幸發生了車禍,郭汝瑰從此一病不起,不久就與世長辭了。 他死后,臺灣曾經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們寄來了“無字天書”——一張白紙。 原來郭汝瑰曾與老戰友們含淚分別,竟無語凝噎。他淚眼婆娑地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雖然說郭汝瑰在自己的身份和立場上隱瞞了他們,但是他們曾經一起戰斗的革命情誼是真摯熱烈的。 當年國民黨官員們貪污腐敗,鋪張浪費。內部各種勢力派系林立,相互之間勾心斗角,互相猜忌。 不體恤關心百姓,每到一處便搜刮民脂民膏,早已失了民心。國民黨的大廈傾頹已是大勢所趨。 作為一名高級的地下情報員,在這樣的環境下,郭汝瑰還可以時刻保持清醒,給我黨和我軍傳遞情報,并且能夠在臥底這么久的時間不被發現,他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郭汝瑰極強的信念感,靠的是一名共產黨人對黨對人民的忠誠,靠的是對死去的革命戰士的信仰。 在內戰期間,王葆真等人為保全郭汝瑰的身份,寧愿犧牲自己,一個個相繼慘死。 我們無法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種信念,才擔當得起這重如泰山般的生命托付。 如果說在革命取得勝利之前的漫漫長夜中,郭汝瑰還曾有過彷徨,有過疑問,那么在一次次驚心動魄的較量以后,他已經義無反顧的決定永遠跟著共產黨走。這份信念感已經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永不會變。 |
|
來自: 格林書屋 > 《首藏網絡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