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幾代人的辛勤耕耘,青島六十六中(原膠濟鐵路中學)這所成立近百年的老校新老建筑交相輝映,處處花團錦簇、生機勃發。學校秉承“求真務實”的校訓,聚賢育才,讓學生實現心中的夢想,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敬業樂教、愛生奉獻、立德樹人在這里蔚成風氣,已成為青島高中教育的基石和中堅。 筆者來到這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學校工作已十余年,感觸頗多的是鐵中人的精神,尤其是蘊含歷史記憶和文化氣質的石頭。石材在建筑材料中被青睞,源于其天然去雕飾的本質,厚重、質樸、堅實、耐久。承載著百年老校的歷史文化痕跡的青色花崗巖學校石門垛和石拱老校門、巨型校訓泰山石、聚賢育才石,石條鋪就的石板路、教學樓等建筑一層外墻的嶗山紅花崗巖剁斧石、校園內的條石臺階,這些無不記寫著各自的故事,這些也成為校友心中的不滅記憶。這里就奉上幾段石頭的述說。 一、杭州路石門垛 ![]() ![]() 來到學校杭州路大門口,映入眼簾的是兩個高約5米的方柱形石門垛,上面雕刻著校名“青島鐵路中學”,據歷史學者回憶,這個石門垛應該是1940年膠濟鐵路中學從山東大學租借校舍搬入杭州路校址時所建,兩個門垛曾經懸掛過膠濟鐵路中學和小學的牌子,原雕刻的“膠濟鐵路中學”“膠濟”兩個字用水泥填平,再雕刻上“青島”兩個字,雖有神似,但筆劃相比鐵路中學四個字的蒼勁有力略顯剛性不足,比例也相對小了一點,經過詢問鐵中老人才得知,這兩個字是80年代初,濟南鐵路局確定青島鐵路中學的校名,決定將門垛上的“膠濟”修改為“青島”,并邀約我校的一位教師書寫改刻。 ![]() 或許是為了清晰定義青島鐵中的辦學區域劃定,因為膠濟鐵路管轄的范圍是從徐州到濟南的山東大片區域。而當時的文物保護理念尚未普及,否則濟南火車站這個亞洲地區最大最漂亮獨具特色的德國風格日耳曼式車站建筑就不會被拆掉而成為山東人永遠的遺憾。其實如果掛一塊新校牌,遮擋住原來的膠濟鐵路中學幾個字就行,那么到今天,字體統一遒勁的膠濟鐵路中學老校名會呈現給我們不一樣的觀感。前不久,文物部門給學校的幾棟老建筑掛上了文物保護的牌子,不曉得這個老校門是否在保護之列,但愿別再隨意拆除。 在門垛旁矗立著兩尊石獅子,這是原來校辦工廠出租給某汽修廠時設立在學校現在的校門對面的,后放置到了杭州路大門口,與這兩個石門垛相伴左右,陡增了不少威嚴厚重的氣場。 二、寧化支路石門 ![]() 舊時學校的大門在杭州路上,進入大門區域就是學校的校園,匯聚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教育功能,而現在大門內已經插建了鐵路宿舍、小醫院、養老院等單位,校門內的道路也被劃為市政路“寧化支路”。 沿著這條路向東行100米又能看到一個花崗巖剁斧石建成的老校門。這個老校門是80年代初為了車輛進入校園而建,四個門垛全部由石塊壘砌而成。中間的兩個主門垛上刻有“青島鐵路中學”。 ![]() 因2009年綜合樓建設施工臨時拆除,學校把每一塊石頭編號存放,2012年施工結束后,對校門垛進行了恢復,近百塊石頭準確恢復原位,又精準展現出這個老校門的韻味。進入大門是一條大石條鋪成的坡道,后2012年因為綜合樓施工拆除石板路新建了水泥路面,拆下的石條學校用于校內輔路鋪設,保留了原來的石板路的記憶。 三、石拱校門 2000年前的學校的正門是一座平頂中間圓形拱頂敞開式大門,門洞兩邊各有一間辦公室,西間用作傳達室,東間則是一間理發室。圓拱門由大塊的花崗巖圍成,上面用石條作框,形成橫匾從左至右書寫著“青島鐵中”,中間還有鐵路標志,拱門下兩級花崗巖臺階與門垛渾然一體,比例協調。作為花園式學校的大門看似小了一點,但是與校園內部的花園和建筑搭配十分完美,這個校門成為老鐵中人的標志性記憶。 ![]() 90年代,學校改擴建新大門,將此門拆除,師生十分不情愿,直到今日還有師生提及此事而感遺憾。90年校慶時,學校在校史館復建了老校門,不少老校友在這個復制的門前留影合照,聊以慰藉舊時的記憶。 四、泰山石 ![]() 齊魯大地,五岳至尊,巍峨泰山聞名天下,泰山石也被賦予了特別的含義。進入學校現在的大門,一塊平臥的45噸重的泰山石映入眼簾,整塊石頭呈梯形,厚約1米,上窄下寬,給人感覺沉穩敦實,石頭上黑白條紋間作,白色的像一條條瀑布飛流直下,黑灰色的就似碩大的山體,像極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石頭中間有一片神似正在孕育生命的胞宮圖案,象征著這所學校孕育英才的社會責任。整個石面朝向大門,讓人不禁聯想到泰山石的“石敢當”,佑佐著這個校園的平安和諧美麗。石頭左下部鐫刻著“求真務實”的校訓,是我校校友魯迅藝術學院許勇教授的墨跡,“求真務實”刻寫在如此雄偉的泰山石上,更增加了堅韌、敦行的寓意。學校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多元辦學,拓展學生成才之路,教育教學成果卓碩,踐行學生發展的“真”,做好品質立校的“實”,有形無形中遵循彰顯著校訓的精神。 這塊石頭背面十分平整,當時的校長著眼學校九十年校慶、謀劃建校百年,親赴泰山東麓尋找背面平整的泰山石,終遂心愿,為在石頭背面鐫刻建校百年誌文,打下了伏筆。這塊泰山石放置的位置與周邊建筑和環境十分和諧搭配,周邊數株桂花樹與石頭形成環抱之勢,石頭前側一顆榔榆樹與之輝映,每至春花爛漫做背景、丹桂盛開飄香時,給這塊泰山石增添了別樣的情致,成為了學校魅力一景。 綜合樓東南角也立有一塊泰山石,外形十分酷似山峰,中間飛瀑之下,就像泰山八景之一“泰山云瀑”,放置在建筑東邊花壇,寓意著這所老校東山再起,因為膠濟鐵路中學名師薈萃,英才輩出,是當時青島三大名校之一。現在的青島六十六中人,正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厲兵秣馬,開拓奮進,以致敬歷史、開拓創新的氣魄,再創新的輝煌。 五、門廳石、聚賢育才石 ![]() 學校大門內,寬闊的庭院式布局左側矗立一塊紅色花崗巖,中間磨平刻寫著“聚賢育才”四個字,這是2005年學校80年校慶時部分老校友捐給母校的禮物,祝愿母校匯聚了大批賢能達人共同培育國家棟梁和英才,這塊石頭原來放置在校門內東邊,在90年校慶時為了放置泰山石而移至校長室前面花壇中,在進入校門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整幅畫面中兩塊大石頭占據了顯著的位置,左右襯托呼應,把求真務實與聚賢育才的文化展示給來賓,更增加了不少的文化震撼。 2016年,學校新建學生宿舍樓落成,實現了擁有男生宿舍樓和女生宿舍樓的目標,為學生提供了舒適的居住條件。學校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在男生宿舍門廳安置了一塊泰山石,寓意男子漢就要像石頭一樣堅如磐石,堅毅陽剛。女生宿舍門廳放置了一塊墨色玉石,象征女生像玉石一樣玉潤細膩,內斂自強。學校還將邀請書法家提寫激勵學生的文字,懸掛在石頭上部墻面,給學生更加明確的教育提示,增加宿舍的傳統石文化和書法藝術的教育熏陶,發揮文化的潛移默化功能。 六、石頭氣質 ![]() 第一教學樓作為學校主入口中心建筑,用料扎實厚重的剁斧石外立面,窗戶外框的石拱條裝飾,給建筑增加了宏偉與莊嚴的氣勢。石料建成的門廊,上部雙層石材凸邊壓頂,石材廊柱的嵌縫都使用了嶗山紅光面條石做內嵌,搭配十分精致,也能都體味出當時建設這座教學樓時的用料講究和匠心獨運。 東側的信息圖書樓,與教學樓風格一致,又獨具特色,石材建成的外立面、門廊、圓形的廊柱,搭配藍色幕墻以及頂層的天文臺穹頂,具有了現代建筑的氣息。 ![]() 或許是石頭情緣,進入學校后,石材鋪就的廣場、彩色大理石地面蓮花圖案、逐級上升的停步臺階營造的縱深感令人賞心悅目。整個校園建筑用石材的整體協調感十分明顯,布局合理而各具特色,成為這所學校建筑的基調。 隨著學校建設的不斷推進,拆除了體育場和道路部分的護墻石條。學校勤儉持家,把石條鋪設到花園,用作踏步石,將石條用作花壇邊墻壓頂石,節約了資金,又保留了老校的歷史痕跡。 ![]() 學校文化環境育人,通過石頭承載的內涵精神的宣化,給人們以潤物無聲美的熏陶,是我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職責和必修課,大家共同努力,讓百年老校的文化精神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本文作者:蘇高霖;圖文均源自青島六十六中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