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晚清時期新疆岌岌可危,如果不是左宗棠力排眾議收復新疆,后果不堪設想。收復新疆耗費了大量軍餉,國庫提供的實在有限,左宗棠就請胡雪巖幫忙向洋人舉借高利貸,并讓他籌辦軍需,胡雪巖因此稱是左宗棠的“錢袋子”。 左宗棠對胡雪巖的評價很高,他說:“轉運輸將毫無貽誤,其經手購買外洋火器必詳察良莠利鈍,伺其價值平減,廣為收購……現在陸續運解來甘者大小尚存數十尊,后膛馬步槍亦數千桿,各營軍迅利無前。關隴新疆速定,雖曰兵精,亦由利器,則胡光墉之功,實有不可沒者。” ![]() 可是我們發現胡雪巖遭李鴻章陷害垮臺時左宗棠袖手旁觀,這是為何?不幫忙就算了,最終還是他抄了胡雪巖的家,這又是為何?一句話胡雪巖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以當時左宗棠的處境是無法給予庇護的。 當胡雪巖給左宗棠籌辦軍需時,徹底得罪了李鴻章和盛宣懷,被兩人視為眼中釘肉針刺。表面來看,胡雪巖破產垮臺是在生絲大戰中慘敗,暗地里卻是李鴻章和盛宣懷在搗鬼,兩人四處散發謠言,致使錢莊遭瘋狂擠兌。 ![]() 當時匯豐銀行也在背后捅刀子,將胡雪巖給朝廷借的一筆80萬兩貸款很快到期的機密消息告知李鴻章,朝廷也準備馬上撥付給胡雪巖來還。李鴻章直接扣下,胡雪巖拿不到錢只能四處發電報求助,而電報局的總辦就是盛宣懷。 這帶來了一個嚴重后果,胡雪巖發往各地的電報內容,李鴻章和盛宣懷全部知曉,所以總能搶占先機。到了最后時刻,胡雪巖向左宗棠發出了一封求助信,結果還是被李鴻章截下來了。李鴻章和盛宣懷想盡辦法搜集對胡雪巖不利的情報,他們發現胡雪巖有次替朝廷向洋人借款,他給朝廷說的利息是4厘,和洋人談好的是3厘,差的1厘就落入了胡雪巖的私人口袋里。 ![]() 李鴻章用這個情報大做文章,慈禧太后大怒,著人嚴查,一代“紅頂商人”就此成為了歷史。1883年中法戰爭期間,李鴻章發起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策略。當左宗棠在取得“鎮南關大捷”,本來清軍應該乘勝追擊,奈何清廷“不敗而敗”,與法國簽下了《天津條約》。 ![]() 這個條約的簽訂,左宗棠對李鴻章直接痛罵,“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左宗棠是主戰派,他從此在朝廷失勢,當李鴻章拿胡雪巖開刀,他確實無能為力。不過,慈禧太后鑒于胡雪巖對西征的一定貢獻,最終還是“網開一面”,讓左宗棠去“抄家”。 參考資料:《胡雪巖傳》、《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