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和平的氣氛當中,有一個人卻非常的不合時宜,向中央建議進軍東北,他就是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獲得中央批準后,黃克誠從蘇北千里迢迢向東北進發。 新四軍重建之后,總共七個師,為什么只有第三師一個勁兒地要往東北去,不愿意呆在華東戰場呢?其他六個師怎么沒有這種想法?他們怎么不行動?這就要說到新四軍第三師的歷史了。在新四軍中,第三師堪稱是一個異類,我們所說的新四軍是指南方八省紅軍和游擊隊改編而成的部隊,這些部隊大部分都沒有參加過長征,因為各種原因留在了南方,比如陳毅、粟裕,再比如譚震林、張鼎丞和葉飛等等。 而第三師則不然,他的前身是八路軍第五縱隊。再往前說是115師344旅,那是八路軍的主力部隊。為了支援新四軍,開辟蘇北,黃克誠奉命南下和新四軍部隊勝利會師于鹽城。黃克誠所部被整編為新四軍第三師,隸屬于軍長陳毅指揮。他在華東戰場苦戰了五年得到發展壯大,成為了一支強大的主力。抗戰勝利,黃克誠高瞻遠矚,先給華中局領導發報,建議中央派部隊進軍東北。當時的華東局書記不同意。黃克誠就以個人的名義給中央發報,建議進軍東北。很快中央給黃克誠回電,讓他統領第三師三萬五千人開赴東北。收到命令之后,黃克誠立即著手部署,要求大軍帶上棉衣,以應對東北的嚴寒氣候,還有全副武裝隨時準備戰斗。 大軍出發之前,華中局和新四軍的領導指示黃克誠到山東之后要停留一個時期待命,他們想把第三師仍然留在華東戰場作戰,畢竟當時各個戰場都吃緊,都缺部隊。黃克誠認為兵貴神速,在山東滯留非常不利,所以他又是越過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直接給中央發報,建議第三師進入山東之后不必停留,直接開赴東北。中央指示第三師進入山東不承擔任何作戰任務,應該兼程北進。就這樣,第三師在黃克誠的統領下,歷經千辛萬苦終于離開了華東戰場,成為最早到達東北的主力部隊之一。 黃克誠在八路軍的時候歸屬115師領導,他是林彪的部下。部隊到達東北之后,林彪成為了東北大軍的統帥。黃克誠將部隊交給了林彪統帥,他又重新成為林彪的部下,跟隨林彪在東北苦戰,最終一直打到海南島。一九五五年,黃克誠被授大將軍銜,可謂當之無愧。 |
|
來自: 新用戶40828904 > 《中國武將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