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以缺血性心臟病、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2020年間中國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從310萬上升到460萬,早期正確且合理的預防心血管疾病措施至關重要。 飲食被認為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考慮到近十多年來,中國人飲食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以及不同省份人群飲食攝入特征也有所不同,以省份為單位評估中國人飲食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很有必要,這將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國人的健康狀況,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干預策略提供洞見。 近日,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發表一項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領銜的中國各省份7種飲食特點分析研究,表明不理想的飲食模式仍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具體而言,2002~2018年,中國及各省份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整體增加,中國男性飲食相關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且飲食相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大。 圖片來源: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Yuehui Fang和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Juan Xia為該文并列第一作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何宇納副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周脈耕副主任為通訊作者。 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營養調查(CNNS)、中國慢病與危險因素監測(CCDRFS)、高血壓調查(CHPS)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死因報告系統,預估20歲以上居民飲食攝入量、死亡人數和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s)情況,進而了解2002~2018年中國國家和各省份與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卒中、出血型卒中和其他類型卒中的DALYs和死亡率。 5類食物攝入量雖有提升,但仍低于建議攝入量 2002~2018年,中國成年人全谷物、蔬菜、水果、紅肉、大豆、堅果和含糖飲料的攝入量整體提升,但除紅肉和含糖飲料外,其他食物的攝入量仍低于中國國家居民膳食飲食建議的量,特別是全谷物和水果的攝入量距離建議仍有不小差距。 相比于2002年,2018年中國成年人攝入量增幅由高到低分別為堅果(407.1%)>大豆(238.1%)>紅肉(134.3%)>水果(93.7%)>蔬菜(48.6%)>全谷物(35.0%)>含糖飲料(16.1%)。 ▲2002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中國成年人選擇的食物攝入量(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從上至下,由左及右分別為全谷物、蔬菜、水果、紅肉、大豆、堅果和含糖飲料) 水果、全谷物和蔬菜吃得不夠,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死亡率均更高 水果、全谷物和蔬菜攝入量不足是導致飲食相關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其他類型卒中的主要原因。堅果和大豆攝入量不足,含糖飲料攝入量過高僅與飲食相關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相關。 2002~2018年,因全谷物、水果、蔬菜、堅果、大豆和含糖飲料攝入量增加,相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但紅肉攝入量增加除外(2002年由于大量攝入紅肉導致飲食相關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卒中死亡的人口比例分別為3%和2.2%,但到了2018年,這些比例分別增加到5.4%和4.6%)。 ▲2002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中國成年人飲食相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例(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由左及右分別為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其他類型卒中;由上到下分別為含糖飲料、大豆、堅果、紅肉、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男性和高齡人群,與飲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高 2002~2018年,中國成年男性與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其他類型卒中死亡人數比例均高于女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其他類型卒中的死亡率大幅增加。20~25歲中國人與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為3.4/100 000、與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卒中死亡率為0.2/100 000、與飲食相關的出血性卒中和其他類型卒中死亡率為1.5/100 000,到了80歲時,這些比例分別增加到3428.7/100 000、1138.3/100 000和702.8/100 000。 ▲2018年中國成年人與飲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大(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紫色為缺血性心臟病、紅色為缺血性卒中、綠色為出血性卒中和其他類型卒中) 文章表示,事實上2002~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原因中,全谷物、水果、蔬菜攝入量不足,含糖飲料攝入過多等影響程度均所有下降,但中國大多數缺血性心臟病和缺血性卒中絕對死亡人數和死亡率仍大幅增加,可能與中國成年人年齡結構變化有關。截止到2019年,中國已有1.645億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2600萬年齡在80歲以上老年人,而因飲食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隨年齡增大而增加,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 中國各省份飲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整體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全谷物和水果攝入量不足
具體的飲食影響方面,全國大多數省份相關死亡率危險因素都是全谷物、堅果和水果攝入量不足,但在不同地區最凸顯的疾病影響略有不同:
文章表示,飲食相關的心血管死亡率危險因素為全谷物、堅果、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不足,這一發現支持了美國心臟協會在2021年發布的改善心血管健康飲食指南科學聲明的建議。全谷物、堅果、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膳食纖維、礦物質、抗氧化劑、維生素等,可能通過改變內皮功能、氧化應激等機制的方式,來影響心血管健康。 小結 總之,這項研究闡釋了2002~2018年中國及各省份飲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整體趨勢。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卒中關死亡率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各地區心血管疾病負擔存在差異。其中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其他類型卒中死亡率最高省份分別為山東、黑龍江和西藏,最低分別為西藏、青海和北京。 研究結果表明堅持健康飲食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的重要性,在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制定治療計劃時,應該考慮納入健康飲食習慣,并根據不同省份飲食特點和每種心血管疾病負擔情況酌情調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