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一生著述頗豐,代表作品有《干校六記》《將飲茶》《走到人生邊上》《我們仨》等。 縱觀楊絳先生一生,經歷十分坎坷,前半生飽受戰亂之苦,后半生嘗盡離別之痛。即便如此,先生也一貫保持著淡泊、明朗的心境,她曾說,“世態人情,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先生讀了一輩子書,也終究是書伴她左右、不離不棄,將人生的孤苦歲月,妝點成詩。 她留下的經典,在后來,無數次將人心照亮,借著這光亮,我們也走了很遠的路。 悟透了楊絳先生這8句話,人生就不迷茫了。 圖/源自網絡:楊絳先生 01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一個人讀過的書里,藏著他的好運和福報。
說話有分寸,不刻薄,能使人如沐春風,能夠去關心他人,讓人感受到善意與溫暖; 我們常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讀書滋養了精神,也充實了靈魂,使人可愛; 書固然好,有自己的想法才可貴,畢竟,讀不是目的,觸類旁通才是。 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02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記得之前在一篇文章里寫冬天的樹,光禿禿的樹干并不蒼涼,反而有一種結結實實的美,會經受雨打風吹、烈日曝曬,而它始終不放棄生長。 人也是如此,看似困難的現實,有時候像是對人的捉弄,實際上,換個角度思考,彎路也可能是成長的契機。 人從現實的曲折中鍛造了自己,才有機會遇見全新的自己。正如一棵樹,只有不斷生長,才知道怎樣的空氣適合它。 03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外界的認可是重要的,畢竟人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但外界的認可又不那么重要,因為歸根結底,人是為自己的良心而活。 一味去追求外界的肯定,需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久而久之,也就丟了份真實。 我們這一生,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最長,不管做什么,也都要首先問問、聽聽內心的聲音,尋求內在真正的和諧。 尤其人到中年會發覺,其實每個人的重心都在轉移,誰也不是誰世界的中心,個人的瑣碎在相關度低的人那里,都是邊緣。 所以,不對他人的世界指手畫腳,也不必強融不適合自己的圈子,經營好自己的小圈子,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 04 “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要數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 無論是想在哪個領域有所突破,都離不開默默沉淀,正如稻盛和夫所說,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有明確的目標,成長才有所依托。找準前進的方向后,要相信,已經確定的那部分,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就是有些事情不得不做,非做不可,那個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去嘗試著有所突破的事,就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就是已經確定的存在。 在人生的不確定中,找到一部分確定,然后做那個最忠實的,始終愿意推動自己去成長的人。 此外,并無捷徑可走。 05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人生的苦惱和歡樂,本就各占一半,拿走其中任何一部分,人生就不再完整。 而經歷過一定悲苦的人,對于快樂、幸福,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懂得珍惜。 正如這場疫情,給每個人帶來考驗、帶來煩惱的同時,生命也多了層厚重感。 明白了人生無常、充滿變數,所以不談永遠,只專心過好當下。 會發覺免費的陽光、空氣、水,原來很貴;被忽視的人情,其實也很暖;一份朝九晚六的工作,其實挺不錯;有個溫暖的家,身心有所安放,就足夠抵擋所有風雨。 06 “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太過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會十分珍惜。物品如此,人生做抉擇,也大同小異。 那些看似好走的路,未必真正好走,但如果一開始是奔著“容易”去的,遇到困難,退縮的幾率也會比較大。 選擇一條并不那么容易,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選擇了,就堅定地走下去。 唯有不斷成長,突破思維的牢籠,一次次跳出舒適圈,拓寬能力邊界,才有機會躍入新的人生之境。 07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讀書和生活,從來就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融的。 誠然,書為精神食糧,有時候需要暫時避開世俗生活,才能達到一種造詣。 而世俗生活,未嘗不是另一本“生活之書”,人生的況味,全在其中了。 用生活所感去讀書,書變得豐富了;用讀書所得去生活,生活變簡單了。 將兩者相結合,生活變有趣了。 ![]() 08 “人固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 楊絳先生一生筆耕不輟,直到生命的最后關頭,也堅持創作,她用文字,為生命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世人樹立了進取的標桿。 人生沒有絕對的意義,但對應到每個具體的人,他各自的生命皆有意義。 有人功成名就,有人默默無聞,有人追求大義,有人甘做小我,追求不同罷了,但他內在不斷去超越自己,不斷升華著,就是可貴的。 個人的力量雖然渺小,生命雖然短暫,但蕓蕓眾生都在各自的領域發光,創造一份價值,微小之力凝聚起來,推動著整個社會的發展。 時光有限,生命有限,而人的潛能無限,即使生命有限度,也不愿輕易給生命設限,越挑戰,越有力量。 與大家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