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遙先生從1975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 ,至1988年5月完稿,并于1986年12月首次出版。全書共三部,原名為《普通人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9月,又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平凡的世界》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與追求、內心的矛盾與現實的困擾,面對愛情,面對苦難與挫折,他們各自的堅持。 該小說一經出版,就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后也被拍為電視劇,以另一種方式進入大眾視野。 時代的車輪向前走,我們離作品中的時代越來越遠了,而作品中所傳達的價值觀,故事中人物所流露出的真情,還是會一再打動讀者,鼓舞更多人走出迷茫,走向覺醒。 經典永不過時,最近又重讀了《平凡的世界》,對這10句話感觸頗多。 01 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人若沒有奮斗目標,度一日就越發感到空虛;有了明確的目標,生活就有了盼頭。 故事中的孫少平,就是一個敢于直面現實,勇于突破自我,積極追求人生理想的有志青年。 他出身于陜北貧困地區雙水村的一個普通家庭,求學期間深受窮苦與自卑的困擾,堅持讀完高中,畢業后在村里當了一名初中教師。 任教后,他骨子里還希望能夠走出窮山溝,到更廣闊的天地有一番作為。后來初中部解散,他自發選擇了去黃原攬工,就此成為一名煤礦工人。 煤窯的生活暗無天日,而他心向光明,給自己營造起豐富的精神世界,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習慣。 憑著不認命、不服輸的干勁和不懈地努力,孫少平后來當上了礦工組長。 可命運無時不在考驗人,生命在掙扎著向上的途中,不知什么時候就迎來一場暴風雨。 田曉霞的意外死亡,加之自己在礦難中不幸毀容,命運一次次把他推入谷底,而他并不甘心就此沉淪。 任何時候,他都沒有在精神上自我放棄。身體的傷隨時間療愈,他也隨之走向了真正的成熟。 現實有時候或許殘忍破敗,而內心有所追求的人,精神是不朽的。這樣的人也是不可被戰勝的。 02 知識這種力量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可以重新塑造一個人。 雖說每個人的家庭不同、出身不同、所處環境不同,有些先決條件是既定的,人與人從出生就拉開一定差距。 但對于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的眾多農村家庭孩子而言,知識,確實是改變命運的基石。 通過不斷學習,改變心智和眼界,才能在未來面臨人生抉擇時,多一些選擇權。 我經常從很多比自己年紀小的人身上,看到他們的閃光點,他們對新事物的洞察力和學習能力,是特別強的。 越往上走會發現,越優秀的人也越努力地在學習,在不斷地塑造自己。 走的路越多,接觸的新知更廣泛,結交的人越優秀,自身也會更加懂得謙卑。 03 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 曾以為20多歲迷茫是很正常的事,現在發現,很多20歲出頭的人,有的在大學期間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的大有人在,而且學習的同時,也不耽誤賺錢。 自媒體時代,賦予個人的機遇其實是很多的,他們敢于面對不同的聲音,內心自有一份篤定,獨立且清醒,腳踏實地走向未來。 我現在時常會想,如果一個人能夠在20歲就開始覺醒,那他未來的人生路真的是很廣闊的。 覺醒的人,會更珍視時間,對時間的利用率也更高,更愿意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在最富有創造力的年紀,不愿虛度年華。 04 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于我們實際得到了什么;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 世上職業與愛好千千萬,有人從醫,有人執教,有人喜歡熱鬧,有人偏愛寂靜,有人將自身放逐山海,有人一生囿于方寸之地。 不管做什么,所求不過“心安”二字。 如果能從一件事情中獲得心靈的踏實與寧靜,一生做這一件事,興許就夠了。 05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嘩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你帶來崇高感。 在最近剛讀過的茨威格作品《人類群星閃耀時》中,也有類似的一句:“世間一切偉大的壯舉總是默默完成的,世間一切智者總是深謀遠慮的。” 對自己而言,可能暫時達不到這個境界吧,但這可以作為一種生命的啟示,作為一個目標去嘗試。 真正要做的事,不需要向全世界宣告,不需要去過度表現,提前證明自己。 如果一開始就追求的是暫時的榮耀,是外界的認可,那么堅持的力度,或許也會打了折扣。 是為了事情本身,為了本心,還是別的什么,動力不同,效應也不同。 默默堅持,就會有一種強大的內驅力,推動自己不斷前進。 06 人處在一種默默奮斗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生活中得到升華。 承接上一句,對這句話也會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生活固然布滿雞零狗碎,我們依然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所處狀態。 比起夸夸其談,總是更欣賞一個人會如何去做。哪怕是微小的嘗試和改變,也要勝過什么都不做。 事業不分大小,職業不分貴賤,認真做事的人,自有一份內在的尊嚴,無關金錢、地位和聲望。 我所見過各行各業的優秀者,沒有一個是在抱怨中變強大的。大部分人一邊默默承受著壓力,一邊在進取中獲得力量。 面對現實生活,與其抱怨暫時的苦,不如靠行動去換來苦過的甜。 做任何事都沒有容易的,直面困難后,每一次突破都是成長。 《平凡的世界》劇照 07 不要以為一個人一時正確,就認為他永遠正確。也不要因為一個人犯過錯誤,就斷定他永遠不可能再加入優秀者的隊伍。 這句話,既適用于職場,也適用于日常生活中與人相處。 不要輕易下結論,給任何一個人隨意貼上標簽。 人非圣賢,即便十分優秀的人,也都有判斷失誤和做錯事的時候,學會換位思考,適時讓步,有時候能給予一個暫時失意的人以勇氣。 生命有限,而人的潛能無限,不要因為一次的過錯,就否定一個人的一生。 歷來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也多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不斷磨礪,而后崛起的。 后來翻身者,未嘗沒有在陰溝里掙扎過。 慢慢發現,越有智慧的人,越客觀,越不會對人對事做出絕對的評判,帶著發展變化的眼光,會看到每個人身上不同的閃光點。 08 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過多的報酬和寵愛,而是理智而清醒的面對著現實。 人常說,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種比較中庸的態度就是,盡最大努力,但不抱太多期待。 畢竟生活中充滿了不確定性,計劃趕不上變化,明天和意外也不知道哪個先來,不能預知的命運當中,唯有盡心盡力做好眼前的事,過好此時此刻。 不去幻想不切實際的未來,但腳下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力。 09 只有自己誠心待人,別人才有可能對自己以誠相待。 如何待人,別人大概率也會如何待己。
即便運氣差點兒,遇人不淑,沒有得到同等頻率的共振,也實在是莊嚴了自己。 與人相處,多一些坦蕩和真誠,少一些聰明和算計,路也會越走越寬。 10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人的勞動和創造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有句話這樣說,“一旦做出成績來,全世界都會和顏悅色。” 用成就說話,永遠是最有說服力的。而取得成就,從來都是需要靠自身努力才能實現的。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也沒有坐享其成的功勞。 道理人人都懂,重要的是,面對現實,有甘愿坐冷板凳的勇氣和決心,在看不到成果的地方,默默扎根成長。 人生而平凡,但靈魂不甘平庸。 點亮【在看】,愿你我終能在平凡的世界中,遇見不平凡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