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絡放血療法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了。有人做過統計,《黃帝內經》中關于針刺的治療,半數以上都是指的針刺放血。如果我們認為《內經》是不同時期文獻整合的話,那么放血的這部分應該時間更早一些,一般放血的作用部位比較表淺,至于一些深刺的方法,應該是后期醫療經驗很豐富了,并且工具也發展了,才能做到的。 如果我們關心醫學史的話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同的時期我們醫學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艾灸,《內經》提到了艾灸,但是并沒有多少具體的理論和方法,所以我們一般說《靈樞》是針經,基本上都在講針刺。 但是在更早的時候可能是灸法的比重大于針法的,《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應該是以灸法為重點的。 日本學者山田慶兒在他的《中國古代醫學的形成》這本書里也認為,針法是在灸法的技術水平和理論基礎之上才慢慢形成體系的。到了《內經》的成書年代,灸法則沒有針法的比重大了。但是到了晉隋唐宋時期又不一樣了,灸療的比重又大于針刺了。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里 一共有109條針灸醫方,但是灸方竟然占了94條。這是什么概念啊。孫思邈也是大力提倡艾灸。唐朝的時候還有位王燾,他寫了《外臺秘要》,不講針法,只講灸法。 到了宋朝,我們都知道,王執中有部《針灸資生經》, 如果我們翻一下這本書的話可以發現,得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講灸法。宋代還有位狂人竇材,你看看他的《扁鵲心書》里面,基本也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講艾灸,而且他主要是用兩個穴位為主,一個是食竇穴,一個是關元穴。 到了明代之后,針法和灸法的地位又開始轉換了,開始重針輕灸了。所以我們平時閑著沒事,研究一下醫學史也還是很好玩的。 刺血療法也是一樣,不同時期它的地位也不一樣的?!秲冉洝窌r期是刺血療法的一大高峰。那個時候刺絡放血很普遍,以至于出現了大量的醫療事故。翻開《素問·刺禁論》:“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舌下中脈太 過,血出不止為喑”“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刺郗中大脈,令人仆脫色”“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眶上陷骨中脈,為漏 為盲”。很恐怖吧?這都是醫療事故啊,《刺禁論》里將近一半都是刺血造成的醫療事故啊。 可見在《內經》時期刺血療法的應用是何等的普遍。再后來呢,刺血療法也在發展,但只能說是比較平緩吧。 到了金元時期,刺血療法又到了一個高峰。我們說金元時期是整個中醫發展的另一座高峰,出現了金元四大家。這金元四大家為什么那么厲害呢?一個是對中醫的理論都有所建樹,還有一個是他們基本都是針藥并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技術比較全面,這是很難得的。 我們現在的大問題就是針藥在分家,扎針的就只會扎針,開方子的就只會開方子,這是很遺憾的,沒有針藥的互參,很難把中醫的理論搞通透。 這里舉個例子,張從正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攻邪派的醫家,寫了《儒門事親》這本書,他就提出一個觀點,“刺血與發汗,名雖異而實同”,他把刺血作為發汗的一個主要手段。這個認識可是非常深刻的,血汗同源,出血也是出汗的一端啊。如果張從正不擅長刺血,他應該不會悟到這些東西。 因為這些大家都是針藥并用的,所以他們通過針藥的互參,那對中醫的認識就比一般人深刻得多。 張從正這個人的刺血很有特點,后世概括為“四多”:一個是適應證比較多,一個是用針多,還有一個是用的穴位也多,最后一個就是出血量很多。張從正厲害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的師父劉完素就很牛啊。寒涼派的嘛,動不動就想給你清熱。我們現在都知道了,刺血的清熱效果一般是好于湯藥的,所以劉完素創立了一個“八關大刺”法治療實證、熱證。 李東垣是補土派的大家,補土派聽上去好像善用補法,但是李東垣其實也 是個刺血的高手,治療一個人的上熱下寒證,在人額頭上刺了二十多處。治療痿證他也擅長在足三里、氣街刺血。我們現在認為刺血是瀉法,那李東垣一個補土派的醫士怎么擅長用瀉法了呢?什么才是補,什么才是瀉啊?如果你不把針藥結合起來,那我們對補瀉的真正意義可能很難參透。 到了明清時期,刺血療法的發展很有意思,出現了一個方向,那就是以治療瘟疫為主。這一塊被我們忽略了,這次新冠疫情我們好像沒有看到關于刺經脈系統與脈穴血的報道,因為這個操作起來確實不方便。但是從明清的醫案來看,刺血療法治療瘟疫還是很普遍的。 我們之前提過《痧脹玉衡》,這本書里就有很多記載。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我更熟悉一些,因為我早期就是用王清任的方子為主。 《醫林改錯》里有一篇叫《瘟毒吐瀉轉筋說》,在這一篇里王清任說了件事情。道光年間有一種瘟疫,癥狀主要是吐瀉轉筋,現在看來應該是上吐下瀉,然后脫水了,電解質紊亂,開始轉筋了。死人無數,窮人又買不起棺材,怎么辦呢?朝廷給發棺材,發了多少棺材不知道,反正個把月就花了十數萬金吧。但是這個病在初期的時候,使用在尺澤放血的方法效果還是很好的,出的 都是紫黑血,王清任也是根據這一點認為這個是瘟毒,而且有瘀血,單純清熱解毒是不夠的,必須得活血,所以創了個方子叫解毒活血湯。在這一篇里王清任自己也說了,他是擅長針灸的。這個應該沒有假,一個搞血癥的人不會放血的話是不太可能的。可惜的是《醫林改錯》里并沒有幾處刺血的記載。 所以后來我就做了一個工作,把幾個常用的活血湯的刺血療法給完善了一下。比如,一個患者你給他開了血府逐瘀湯,同時配合在膻中穴和膈俞刺血的話,會發現效果好很多。大家可以去試試。所以我們提倡一定要針藥互參,這樣針法和方藥之間能互相吸取靈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