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始,其字為荼”,是宋人魏了翁《鶴山集·邛州先茶記》里的文字,意思是說,“荼”和“茶”是一對古今字,“荼”先于“茶”,“茶”的意思最早是用“荼”來表示的,“茶”是“荼”的后起本字。 許慎《說文解字》有“荼”無“茶”,對“荼”的釋義是“苦荼也。從艸,余聲”,北宋徐鉉解釋說“此即今之茶字”。說明漢時尚無“茶”字。 “荼”字從艸,最初的基本義指一種苦菜。《詩經·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和《大雅·緜》“堇荼如飴”,毛傳都釋“荼”為“苦菜也”。這是“荼”最初的基本義:苦菜。 “荼”的另一個意思指茅草上的白花?!对娊洝む嶏L·出其東門》“有女如荼”,毛傳釋“荼”為“英荼也。言皆喪服也”,鄭箋謂“英荼”為“茅秀,物之輕者”。這是以女子身著之“縞衣”喻為“英荼”即“茅秀”。這是“荼”的另一個常用義:茅秀,即茅草上的白花。如常用成語“如火如荼”。 徐灝《段注箋》說,“《爾雅》荼有三物”,其一“苦菜”,其一“茅秀”,其一“苦荼”。前兩物已如上述,“苦荼”則是《爾雅·釋木》“槚(jiǎ)”字的釋義。徐灝說此“槚”“即今之茗荈(chuǎn,粗茶,泛指茶)也。俗作茶”。則“槚”義同《說文》所說的“荼”,指的也是“茶”。 ![]() 茶的歷史很悠久,據唐陸羽(約733—805)《茶經·六之飲》所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彼坪踉缭谶h古的神農時代我國就已有了茶。茶作為一種飲料被神農發現,據說是因為茶有解毒功能的緣故,如《本草》(本名《神農本草經》,后佚,唐時重修,所指或為《唐新修本草》)所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span> 神農所嘗之“荼”,就是“茶”。只是這個表示“茶”義的“荼”,最初也是讀為tú的,如顧炎武《音學五書·唐韻正》卷四所說,“荼,宅加切,古音涂”。他說“荼荈之荼與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時未分麻韻(開口呼a韻),荼荈字亦只讀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 1982年,唐作藩先生在參考各家古音學著作和丁聲樹先生《古今字音對照手冊》的基礎上,編著了一本《上古音手冊》,其中“茶”字的注音就是“chá茶(荼)——魚定平”。“茶”今讀chá,上古時寫作“荼”,古音也是定母魚韻平聲,讀為tú的。唐先生所說的“上古音”,指的就是“以《詩經》音為代表的周秦兩漢時期的漢語語音系統”。這就印證了顧炎武所說“梁以下始有今音”的說法:“荼”之表示“茶”義而讀為chá,是晚至南朝梁時才出現的,古音皆讀為“涂”。 至于“茶”字何時出現,按魏了翁的說法,“惟自陸羽《茶經》、盧仝《茶歌》、趙贊《茶贊》以后,則遂易'荼’為'茶’”的,“其字為艸、為人、為木”。《茶經》成書于至德、乾元(756—760)前后,“茶”字出現的時間當在中唐。 清人顧炎武則認為“變于中唐以下”。根據是他在“游泰山岱岳觀覽唐碑題名”時,發現一些時間靠前的碑銘,所刻都是“荼”,如大歷十四年(779)的“荼藥”,貞元十四年(798)的“荼宴”,以及“荼毗”“荼椀”,直至“會昌元年(841)柳公權書《玄秘塔碑銘》、大中九年(855)裴休書《圭峰禪師碑》'茶毗’字俱減此一畫,則此字變于中唐以下也”(《唐韻正》卷四)。按初、盛、中、晚“四唐”的劃分,公元841年和855年是屬于晚唐的,所以顧炎武說“茶”字“變于中唐以下”,就是晚唐了。 ![]() 究竟是中唐還是晚唐?不妨再從工具書角度,看看“茶”字是何時被收入古代辭書的。 我國第一部楷書字典南朝梁顧野王的《玉篇》,已經出現了“茶”的讀音,但還沒有其字,說明“茶”字當時應該還未出現?!队衿肪淼谑H部“荼”字條釋義為:“杜胡切??嗖艘?。又《爾雅》曰:槚苦荼。注云: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又除加切。”(中華書局2019年9月版第458頁) “杜胡切”(丁聲樹先生注為“同都切”,同唐作藩先生所注的“魚定平”,都是一個讀音),即“古音涂”。《爾雅》釋“槚”為“苦荼”,晉郭璞注:“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痹绮傻姆Q“荼”,晚采的稱“茗”。“荼”也叫“荈”,蜀人叫它“苦荼”,也就是“茶”,所以顧野王又注音“除加切”,就是“茶”的讀音,但《玉篇》只有其音,還沒有出現這個“茶”字。 收錄“茶”字最早的辭書,是唐釋慧琳(737—820)所著《一切經音義》。慧琳和尚生于盛唐而逝于中唐,則“茶”字出現的時間,應該就是中唐了,與魏了翁的說法比較吻合。但是,若按《茶經·一之源》“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之說,則“茶”字,并非始出陸羽《茶經》,時間上大約還要早三十年?!堕_元文字音義》是一部字書(今已亡佚),編成于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按辭書通常的滯后性說,則“茶”字在民間實際出現的時間恐怕還要早些,應該在盛唐甚至可能是初唐。只是就目前所能見到的書面文獻言,《茶經》是最早的。 綜上可知,中唐是目前所知有確切文獻記載的“荼”和“茶”的分界線。中唐以前只有“荼”字,雖說梁時已出現了“茶”的讀音,但有音無字;“茶”這個現代常用漢字,大致是到了中唐,才正式出現在歷史文獻中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0年第3期《識物尋蹤》欄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