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7年,國祚14年,傳3世2帝1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秦朝的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正式稱帝,建立秦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便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為自己的帝號,并下詔曰:“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因此嬴政也被稱為秦始皇。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他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之后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余郡,由皇帝直接派遣郡縣官吏管理地方,中央集權制度自此確立。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逐漸消除了民族隔閡,促進了經濟發展。同年秦始皇第一次巡游,到達成頭山。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大將屠睢率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南征百越,攻下了閩浙,但在攻廣西時遭到甌雒軍襲擊而大敗。同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到達泰山進行封禪,并派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因遇到刺客行刺,僅到達瑯琊后就打道回府。而這個刺客就是日后幫助劉邦取得天下的韓國舊貴族張良。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巡游,到達了碣石。同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并修筑萬里長城,以防匈奴南進。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囂和趙佗率軍再次南征百越,此戰成功攻下了嶺南,將百越之地納入了秦的版圖,之后秦始皇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設宴招待群臣,眾大臣都在稱頌秦始皇的武威盛德,唯有齊人淳于越勸諫秦始皇要實行分封制,結果遭到丞相李斯駁斥。事后李斯建議秦始皇廢止諸子、以吏為師,秦始皇批準后,秦廷便開始沒收民間的《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著作,然后統一焚毀,如此百姓便無法通曉古事,也就無法借古諷今,這就是“焚書”的由來。 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等人求取仙藥失敗后便開始私下說秦始皇壞話,之后更是攜帶求藥巨資出逃,秦始皇得知后大怒,立刻將咸陽城內的數百方士活埋,這就是“坑儒”的由來。 公元前211年,一顆隕石落在東郡,有百姓在上刻字曰“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聽聞后派御史到當地逐家審問,可無一人承認,最后干脆將隕石附近的百姓全部誅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此時秦始皇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他迫切地希望在巡游途中得到長生不老藥。此次巡游路線是從陜西到湖北云夢,然后順江而下路過江蘇到達浙江錢塘,之后沿著海岸線北上瑯琊,從瑯琊乘船走海路直抵河北,最后從河北經山西返回咸陽。然而緊湊的行程使得秦始皇本就不好的身體更加雪上加霜,最終行至平原渡口時病倒了。同年七月二十日,秦始皇于沙丘行宮駕崩,終年49歲,在位11年。 秦始皇留下遺詔命長子扶蘇回咸陽料理自己的后事,意圖傳位給扶蘇。但詔書被趙高扣下,后趙高與李斯密謀,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擁立同行的秦始皇第十八子嬴胡亥繼位,并矯詔處死了扶蘇與蒙恬。胡亥繼位后只顧享樂,朝政大權由趙高掌控。 公元前208年,在秦二世的暴政下,陳勝吳廣于大澤鄉起義,天下各郡縣紛紛響應,一時之間起義者無數,其中包括了日后楚漢相爭的主角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趙高誣陷丞相李斯謀反,秦二世胡亥輕信讒言將李斯腰斬于咸陽,并夷三族。同年巨鹿之戰爆發,項羽破釜沉舟,以五萬楚軍大敗四十萬秦軍主力。 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投降項羽,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同年大權在握的趙高意圖篡位,他派心腹閻樂去望夷宮逼秦二世自殺。胡亥死時年僅24歲,在位3年。之后趙高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即秦三世。 子嬰在位五天后就誅殺了趙高,一個多月后劉邦率軍入關,兵臨咸陽城,子嬰選擇開城投降,在位僅46天,立國14年的秦朝宣告滅亡。 |
|
來自: 風塵講歷史 > 《一口氣看完中華五千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