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中年夫妻,全靠良心,激情褪去時,婚姻才剛剛開始,婚姻的本質是陪伴和責任,而成熟的愛,靠的是良心,人生的后半程,全靠責任。” 婚姻是一本書,首章寫的是詩篇,而其余則是平淡的散文。年輕時相愛容易,因為五官;中年后相處不易,因為三觀。 中年人的婚姻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扮演各自的角色,只是踐行搭伙的責任,表面是夫妻,實則是室友,拒絕任何深層的溝通和共情。 正如蘇芩所說:“人到中年,婚姻多半已死。只是困于責任、子女、以及眼前穩定的生活而捆綁在一起。談離婚代價太大,談愛情又像個笑話,漸漸地處成了只談事不談心的關系。 多少人的婚姻狀態就四個字,活著、忍著。只要不給對方惹麻煩、只要不撕破最后的遮羞布,就依然還是人前的好夫妻”。 其實,婚姻的職責,不是長久相愛,而是克服彼此的厭倦。乍見之歡易,久處不厭難,愛上一個人,就像搬進一座新房子,而婚姻則像在新房子里住久后逐漸陳舊老化的東西一樣,諸多缺陷暴露無遺,煩不勝煩。 人這一輩子,結不結婚,和誰結婚,你都會后悔。巷子里的貓很自由,沒有歸宿。圍墻里的狗有歸宿,終身都要低頭。每個人都想從婚姻里得到的,無非安穩和幸福而已。 正如作家匡匡所說:“我一生渴望被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苦,免我驚,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 人到中年以后,你會發現世界上除了家人你已經一無所有了。生活再苦,工作再難,一想到下班回家有個等吃飯的人,累的時候有個溫暖的擁抱,便覺得忙有所值。 錢沒了可以再賺,工作沒有了可以再找,可如果家散了,就失去了溫暖的依靠。 中年人對家的堅守,已從觀點上升到人格。他們會把自己活成家里的定海神針。做愛人的定海神針,讓她心安神寧,做孩子的定海神針,替他遮風擋雨,做父母的定海神針,讓他們安度晚年。 愛不僅僅只是一個名詞,還是一個動詞。它需要我們用行動和言語,去打理彼此的內心花園。同時,愛也是一種陪伴和責任。陪伴是經得起坎坷,經得起平淡的。 愿天下所有的夫妻都能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漸由“我和你”,變成“我們”,從此煙雨落金城,一人撐傘兩人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