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前行,承載了華夏民族5000年來的精神。博大精深瓷器文化讓人心馳神往,但對小朋友來說,瓷器知識過于廣博,從哪個神奇的起點開始,可以讓他們產生興趣呢? 化繁為簡,我們當然首選紀錄片的形式啦。 這一次,我們選擇了兩部央視經典高分紀錄片,推薦給大朋友和小朋友們。 一部聚焦本土,將瓷器的誕生作為主線,描摹了瓷器的一生; 另一部以國外的視角,將目光投向中國,講解了中國瓷器之于世界的貢獻和意義…… 兩部紀錄片,一個永恒的主題: China,china。 《手造中國》 了解本土:瓷器制造的工序和匠人精神 《手造中國》分為《水土》《器度》《畫心》《守藝》《薪火》五集,以成瓷工序為主線,從原料開采到燒制成瓷,講述了多個制瓷匠人的故事。豆瓣評分8.6分。 本小節圖均出自央視網紀錄片《手造中國》 第一集《水土》講述了瓷器的原料:瓷土、瓷石。 在景德鎮,三寶村的瓷石十分出名,供應了這里所有窯口幾百年的原料。因為曾經每天開采出來的原料可以入賬三個金元寶,由此得名。 這是得天獨厚的資源,也是善待資源的報答——現在礦洞里仍然有少量資源,但洞主卻輕易不會再動用他們。他說,想要傳承下去。 在景德鎮,人工親自踩瓷泥并不是刻意吸引目光,搞搞噱頭,這是因為人體可以更好地判斷泥中的氣泡,將其排出。 這是用最本真樸拙的方式和瓷器溝通,免去了機器流水線,得到的必將是蘊藏著人文智慧的珍品。 從粗糙的礦石到細致的泥巴,總體看上去都是那么平平無奇,但它們是瓷器的基礎,沒有它們的精細質量,中國瓷器將不會享譽世界。 而從第二集開始,瓷器開啟了它一生的驚才絕艷的旅程。 拉坯是重要的需要耐心的環節。 想成為這樣如同穿著旗袍般江南女子的身形,還需要有拼接的手藝,需要做到極致,極致到天衣無縫。 想做成一件難度極高的瓷器,需要靜心。塑造瓷器的過程,包含著大量的恒心、耐心、信心,這些都是人生總結出來的智慧。 器形完備,下一步,便是上色,畫器物,也是畫心。 什么都完成了,并不代表技藝的結束,瓷器文化,需要守藝。 工匠們說:”前面見古人,后面望來人。我是后來者,還有后來人。“ 多么讓人淚目的話語! 凝聚著千年文化的瓷器,并非紙頁和鏡頭可以說透、講明,我們提供的,只是只言片語,只是文化巨書掀起的一角,但小朋友和家長們,可以通過這些傳承和記載,洞見中華文明的奇跡。 《China·瓷》 外國視角:世界是怎樣看待中國瓷器的? 《China·瓷》講述了中國瓷器與整個世界接觸與相互影響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其他國度是如何將中國瓷納入自身的社會生活、藝術、政治和經濟之中的。 瓷器曾是中國獨有的創造。
16~18世紀,中國瓷器開始流向世界,共有三億多件瓷器在歐洲登陸,銷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陸。 大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認為,瓷器是第一種全球化的產物,青花瓷更是世界貿易化的產品。 中國瓷器被鑲嵌在普魯士國王宮殿的墻壁上。 擺放在蘇格蘭貴族的壁櫥里。 也被描繪在油畫中…… 景德鎮瓷器與非洲、亞洲、歐洲、美洲緊密相連,300年前,中國和世界的握手,就從這一件件精美的瓷器開始。 隨著中國瓷器不斷被世界認知并喜愛,它們涌向四面八方,從貴族到平民,都對這些薄如蟬翼,精美絕倫的物件愛不釋手。同時,中國瓷器也在不斷被世界文化擁抱和融入。 首先是外國技藝的流入。在紀錄片中,北京大學的教授介紹道,波斯工匠來到中國,同時把用鈷藍來繪畫圖案的技藝帶入國內。最早的青花,可能就是由波斯工匠繪畫而成的。 接著,圖案元素在不知不覺中變化。 磁州窯的元代瓷器“元青花魚藻紋大盤”(大英博物館藏)的邊緣上出現了番石榴、西番蓮的圖案,從這些本土少見的元素可以看出,中國瓷器在制作過程中也受到了外域文化的影響。 同時,除了瓷器的向外流通,技藝的向內影響,還有人和人之間在技藝上的橫向學習和傳承。外國陶藝家對中國瓷器的制造也學習得十分拿手,興致盎然。 他們熟練地調配著瓷器所需要的原料: 最后,瓷器流通還帶來了世界對神秘古老中國的尊敬和喜愛。 中國人喜歡把傳統的故事繪制在瓷器上,比如清朝康熙年間的青花棒槌瓶(現存于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就把《西廂記》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以連環畫的形式繪制在了瓷器上。 外國人被充滿著異域風情的圖畫吸引了……雖然他們不懂《西廂記》的背景與內容,但可以從中捕捉到中國人深深的優雅。這樣溫婉含蓄的表達,激發了西方人對神秘東方文化的熱情。 于是,荷蘭的陶藝師在18世紀初也仿制了一個《西廂記》陶盤,雖然并不是瓷器,看著也有些粗糙,但是不是也很有著樸實的趣味呢? 300多年過去,中外瓷器的交流仍在繼續……無論是無意識地相遇相知,還是有意識地學習交流,甚至自創出本土風格的瓷器,中國瓷器的名字一直會在本真和根源處駐守,中國,是瓷器的根。 《走近非遺·燒出來的國寶》 《鋒繪》雜志帶小朋友認識瓷器 在2023年5月下刊中,“走近非遺”欄目特別制作了中國瓷器的內容——燒出來的國寶。 作為世界級非遺項目,它的存在不用反復說明,就已經讓人感受到了非凡的意義。 首先,我們會向大朋友和小朋友拋出一個問題:平時我們常說的“陶瓷”,是一種東西嗎? 答案是否定的。 瓷器擁有多變的造型: 我們所看到的瓷器顏色,是以不同的著色劑、不同的溫度燒制而成: 另外,我們的雜志中以手繪的形式復刻了許多瓷器文物,展示了不同的燒制方法、上色原理、精湛技藝。 它們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是無價的珍品…… 等你拿到雜志,就能看到欄目中的手繪圖是多么精美了! ![]() ![]() 這并不是我們第一次將瓷器的內容搬上雜志,早在2021年4月上刊中,小怪獸烏拉拉和爸爸媽媽就已經去了景德鎮,了解了瓷器的燒制過程。 和爸爸媽媽一起看完紀錄片,閱讀了雜志,小朋友們快來再溫習一下小怪獸烏拉拉的景德鎮之旅吧! 我們下期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