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約翰·D·洛克菲勒(簡稱“洛克菲勒”),知名企業家和資本家,曾經的世界首富。 創立標準石油公司,被譽為“石油大王”。 他不僅是成功的商人,更是杰出的社會觀察者和商業導師,在全球擁有無數擁躉。 洛克菲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 “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我靠領悟的規則發達!” 規則,是洛克菲勒一生的標簽,也是他人生進階的秘密武器! 他很早就看透: 社會就是由一條又一條的規則建立并支撐運轉的。 唯有對規則了如指掌,甚至影響和利用的人,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占取先機。 這10條社會潛規則,是我們的盲點,也可能是未來的轉折點。 01 普通人遵守規則,聰明人利用規則,有錢人制定規則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 人不分三六九等,思維卻天差地別。 其中最揪心的一條就是:對規則的認知和態度。 普通人往往安分守己,不敢行差踏錯,對規則敬而遠之; 聰明人則會深入研究,想盡辦法鉆空子,讓規則為他所用; 而有錢人則釜底抽薪,直接搞定規則背后的人,變相制定規則。 所以,普通人窮得很穩定,聰明人活得很瀟灑,有錢人富得很滋潤。 表面上,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 實際上是反過來的! 02 窮人多幻想,富人少埋怨 成功不是一視同仁的,而是有兩種面目,區別對待。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 富人和窮人成功的門檻是不一樣的: 富人出生就在終點,只需要抬抬腳,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而窮人需要付出時間、精力、錢財、尊嚴等等,還未必能如愿以償。 富人和窮人的世界,就是兩個世界。 富人很少埋怨社會,因為他們的財富多少帶點血腥味; 而窮人卻不斷幻想,總以為光靠勤勞就能致富。 這就是一個沒有的盡頭的怪圈:歡聲笑語和頭破血流并存! 03 好人用一輩子維持體面,壞人用一輩子塑造形象 好人的一天是:老婆、孩子、車子、房子、票子,背著各種壓力茍延殘喘; 壞人的一天是:老板在想什么?哪里有錢賺?在他們眼里,什么都是浮云,搞錢最重要。 正應了那句話: 如果做好人就能衣食無憂,踏踏實實地過一輩子也沒什么不好,但現實很殘酷! 反而是那些格式化“好人”念頭的,在法則和規則框架內搞事的,馬上就賺錢了。 社會運行的過程,是利益分配的過程: 你做好人還是壞人,其實就是在選擇做獵物還是獵人。 04 弱者常用“關我屁事”,強者慣用“關你屁事” 如果想快刀斬亂麻,所有問題都可以用兩個詞來解決: 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 但實際情況是: 弱者常用“關我屁事”來逃避麻煩,結果越來越麻煩; 而強者慣用“關你屁事”來解決麻煩,大麻煩很快變成小麻煩。 除了身份和實力的區別外,更重要的其實是心態。 對普通人而言,沒有誰是天生的強者,都是一步步打怪升級上去的。 你卑微一次,其實已經種下了軟弱的因子,遇事都會不自覺地先矮人一頭。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除了扭轉這種“未戰先怯”的念頭,別無他法。 做人要硬氣,不是讓你恃強凌弱; 而是遇事要懂得占據優勢主導地位,不要輕易被人欺負拿捏! 05 沒有規則,才是最大的潛規則 很多人對“搞事情”這個詞很抗拒,覺得很違和,其實大錯特錯! 搞事情,除了“無事生非”的意思,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內涵: 打破常規,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們之所以對“搞事情”會有下意識的厭惡感,其實是被長久以來的灌輸和周遭的環境所影響的: 只要有一絲絲不合常理,有一點點刺破感,就是錯誤的,必須壓制和禁止! 這個規則是誰制定的,誰來決它的對錯,定它的生死? 殊不知,在另外的場景里,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詞語卻在大行其道: “搞定它”“擺平它”“把人搞定了,事就解決了”…… 這些不都是對常規的挑戰?而且是“確定性”的挑戰! 搞事情,無論是自嘲還是他嘲,都是法律框架內普通人一種潛在的吶喊。 而沒有規則,才是最大的潛規則! 06 80%的人靠努力勉強糊口,20%的人靠規則不勞而獲 “二八”法則,除了是財富法則,更是人群法則。 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真相之一就是: 80%的人在養活20%的人,而且無法抗拒。 對大部分人而言,從踏入社會起,就成為80%的一份子。 我們的辛苦勞動,通過社會機器和規則鏈條,逐漸匯集到20%的人手里。 這就是財富流動的軌跡,也是社會運轉的真相之一。 馬克思《資本論》里說: 資本運動的過程就是榨取剩余價值的過程! 不管你承不承認: 只要你還不具備穩定的“錢生錢”的通路,可以不勞而獲,你就永遠是那80%之一,還是在勉強糊口! 真相并不可怕,認知是改變的開始! 07 不要期待雪中送炭,只有錦上添花 在社會上行走越久,越有感觸: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一個人成熟最重要的標志就是: 不期待雪中送炭,只爭取錦上添花。 社會很現實,不是因為缺少人情,而是充斥利益: 每個人都在努力生活,沒有誰會刻意關注你的不易; 只有當你強大到別人無法忽視時,才會有人向你靠近。 人性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利益之別。 你能給人提供價值,就會受人擁戴;反之,沒人搭理! 08 浪費時間討好別人,不要害怕得罪別人 很多人,特別是剛開始工作的小白,普遍都有一個毛病: 害怕得罪人! 這無可厚非,但希望工作2-3年后,你不會再有這種心理。 因為和各式各樣的人打過交道之后,你會發現,人性有個共通點: 欺軟怕硬,看人下菜! 很多時候,事情本身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沖突或爭議,就是看你人好欺負,所以給你來硬的。 往往這個時候,很多人都選擇息事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更過分的是,有的人會去討好對方,希望以后能好過一點兒。 殊不知,這不僅無法改變他的行事作風,甚至會助長他的氣焰,你在他面前永遠抬不起頭。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因為在清楚你的實力和脾氣之前,他可能比你還虛! 老話說得好:不要輕易惹事,惹事就不要怕事! 只要合法合情合理,這世上80%以上的人都是可以得罪的! 09 和人交心要慢,與人絕交要快 ![]() 與人交往,既是情感的投入,也是利益的博弈。 最重要有兩點:一是真誠,二是快慢。 做人要真誠,這是交往的底線。 只有真誠才能交到真朋友,但是交心要慢: 人是復雜的,不是每個與你來往的人都能成為你的真朋友; 可能因為利益的糾葛,轉瞬間就變成敵人,而且因為足夠了解你,反而成為對你威脅或傷害最大的那個人。 絕交也要真誠,但是要快: 真誠果斷地絕交,既是斷對方的幻想,也是給自己留后路; 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是怎樣的人,以免做出過激的行為,后患無窮! 10 不要越權親戚的人生大事,不要插手朋友的婚姻關系 ![]() 我們是個人情社會,說得更精準一點就是:推拉關系。 有拉就有推,有近就有遠。 沒有分寸感,一味地親近,到最后都是一地雞毛。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事故頻發的地方就是:親友關系。 很多人覺得生活越來越淡漠,人跟人之間距離越來越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 我們原本最重要的“親友關系”出問題了,互相之間沒愛了,以至于整個大環境都覺得冷颼颼的。 處理親友關系,真的要講究分寸: 不要越權干預親戚的人生大事:比如買房買車,升學賺錢等等; 不要插手朋友的婚姻關系:比如勸和還是勸分,和誰在一起等等。 這些都謹慎建議!我們要守好“本分”: 只給他幫助,不要幫他選擇。 ![]() 洛克菲勒說: “在機會的世界里,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爭取,如果你真的想成功,你一定要掌握并保護自己的機會,更要設法搶奪別人的機會。” 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時代,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普通人既然輸在起跑線,就要對社會底層規則比其他人領悟得更深刻、更透徹。 以此為跳板,進入更高維度的人生階段和財富圈層; 否則,永遠只能在底層打轉! 追求財富和成功并不可恥,放棄努力才可悲!
|
|
來自: 曉溪ugvlv1w1ly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