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五日,御駕親征的大順皇帝李自成兵鋒抵達(dá)居庸關(guān),定西伯唐通不戰(zhàn)而降,北京城門戶大開。十七日半夜,大順軍由外城西側(cè)的廣寧門進(jìn)入京師。甲申之變的親歷者錢士馨編纂了一部《甲申傳信錄》,提及十八日當(dāng)天,李自成和崇禎帝朱由檢之間曾經(jīng)有過一場秘密談判。
李自成開出的條件是在西北割據(jù)稱王,明廷每年提供犒餉銀百萬兩,大順軍可以協(xié)助平定其余義軍及遼東清軍。看上去很美好,可惜崇禎帝要是拿得出那么多銀子,他李自成哪兒還有機(jī)會打到北京城呢? ![]() 崇禎帝自盡劇照 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禎帝在煤山(今景山公園)自縊殉國。當(dāng)天上午,大順軍進(jìn)入皇宮。那么問題來了,宮中那么多的妃嬪女眷都是什么樣的下場呢? 崇禎帝宮眷
周氏,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大興區(qū))人,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冊為信王妃。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信王朱由檢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入繼大統(tǒng),成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正牌皇帝,信王妃周氏也被冊立為皇后。 據(jù)著名史學(xué)家張岱所著《石匱書后集》中的記載,周皇后在宮中處處以太祖馬皇后、成祖徐皇后為榜樣,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wù)都親自動手。而帝后之間也確實(shí)感情深厚,周皇后共為崇禎帝生育三子三女:皇太子朱慈烺、追封懷隱王朱慈烜、定王朱慈炯,坤儀公主、長平公主及昭仁公主。大順軍入城之時,皇帝含淚讓皇后自縊殉國。
![]() 周皇后劇照 可惜這樣一位賢后,卻有一位不成調(diào)的父親。國丈嘉定伯周奎在危難之際一毛不拔,李自成入京后又屈膝投降,卻依然被掠去了全部家產(chǎn),成為全天下的笑柄。 三月二十日,大順軍發(fā)現(xiàn)了崇禎帝的遺體,隨即將帝后二人一起暴尸于紫禁城東華門外,直到四月初四日才葬入此前去世的田貴妃墳園。清軍入京后,將墳園改造為帝陵,稱“思陵”。 清廷為周皇后上的謚號是“孝敬貞烈慈惠莊敏承天配圣端皇后”,簡稱“孝敬端皇后”。南明弘光朝廷上的謚號則是“孝節(jié)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圣烈皇后”,簡稱“孝節(jié)烈皇后”。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廷去崇禎帝廟號,改謚周皇后為莊烈愍皇后。 ![]() 思陵神功圣德碑
袁氏,信王府侍妾出身,朱由檢即位后封妃,居于翊坤宮,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四月進(jìn)封貴妃。總體來說,和田貴妃相比,袁貴妃不算得寵,也只為崇禎帝生下了一個女兒。 和周皇后一樣,袁貴妃也奉旨自盡,不曾想繩帶斷裂,并未死去。崇禎帝見狀即拔劍對其砍了幾劍,由于事情緊急,未來得及查看血泊之中的袁貴妃是否已死,朱由檢便匆匆離去。 大順軍離京之時,袁貴妃趁機(jī)逃出皇宮,流落到了雄縣。清軍入關(guān)后,派人將她接回到北京供養(yǎng)。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的時候發(fā)生了著名的“北太子案”,攝政王多爾袞還曾經(jīng)讓袁貴妃出面指認(rèn)。 袁貴妃于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去世,享年五十歲。
![]() 長平公主劇照
北京城破之時,崇禎帝有兩個女兒在世,分別是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朱由檢親手殺了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又砍斷了長平公主的一條手臂。作為一個父親,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手刃女兒,很難想象這位末代皇帝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和絕望。
清軍入關(guān)后,對幸存的長平公主不算太差,將她嫁給了原定的夫君周顯。婚后不久,便于順治三年八月十八日去世,年僅十七歲,當(dāng)時已經(jīng)有了五個月的身孕。 ![]() 大順皇帝李自成劇照
亂世之中人命至賤,女人則尤其悲慘。大順軍入宮之時,宮人魏氏表示“我輩必遭賊污,有志者早為計”,隨即投入御河自盡,從死者近兩百人。 有一宮人費(fèi)氏,在投井后被鉤出。于是自稱長平公主,被送到李自成的面前。在發(fā)現(xiàn)其真實(shí)身份之后,李自成將費(fèi)氏賞給了部將羅某。不曾想費(fèi)氏極為貞烈,手刃羅某之后隨即自盡。
明熹宗宮眷崇禎帝繼承的是其兄明熹宗朱由校的帝位,熹宗駕崩之時年僅二十三歲,所以理論上說明亡之際他應(yīng)該還有不少妃嬪在世。
張氏,河南祥符人,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被冊立為皇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的時候張皇后有孕,據(jù)說被大太監(jiān)魏忠賢和皇帝乳母客氏一起暗下毒手,以至于最終生下一個男嬰死胎。若是這位皇嫡長子在世,崇禎帝也不可能即位。 ![]() 懿安皇后劇照 據(jù)說熹宗臨終之際曾對皇位繼承人有過猶豫,而張皇后則是堅定的“信王黨”,故而崇禎帝即位后對其極為敬重,為皇嫂上尊號曰“懿安”,稱“懿安皇后”。 城破之際,崇禎帝不能對皇嫂下旨,于是派太監(jiān)去傳口諭,請懿安皇后自縊殉國。對于張皇后的結(jié)局,《明史》稱其自殺身亡,享年三十八歲。當(dāng)時也有野史稱皇后未死,清代著名學(xué)者朱彝尊為此還特別做了一番辨別,認(rèn)定懿安皇后殉國明節(jié)。 此后清廷將張皇后遺體與明熹宗一起合葬于德陵,不過并未給其上謚號。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三月,弘光帝朱由崧為堂嫂上尊謚曰“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xié)圣悊皇后”,簡稱“孝哀悊皇后”。 ![]() 明熹宗德陵
范氏,出生地不詳,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因生育熹宗長女永寧公主,被冊封為慧妃。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因生育皇次子悼懷太子朱慈焴,進(jìn)封為皇貴妃。 兩個子女先后夭折,范皇貴妃也很快失寵,并因為得罪了客氏而被幽禁于宮中,直到崇禎帝即位生活才得以改善。大順軍入宮之時,范皇貴妃逃離皇宮。等到清軍入京,她又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資贍養(yǎng)。
任氏,出生地不詳,據(jù)說是魏忠賢的侄外孫女,初封容妃。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因生育皇三子獻(xiàn)懷太子朱慈炅,進(jìn)封為皇貴妃。 ![]() 魏忠賢劇照 大順軍入宮之時,任皇貴妃同樣逃離了皇宮。據(jù)說她曾經(jīng)冒充懿安張皇后到處招搖撞騙,并且在清軍入京后回到京師,由清廷出資贍養(yǎng)。
王氏,出生地不詳,是和張皇后同一批入宮的選秀三甲之一。雖然沒有選為皇后,但也被冊封為良妃,在宮中地位頗高。 不過王良妃并無子嗣,明亡之后逃出皇宮,不知所終。 明光宗宮眷明熹宗和崇禎帝的父親,是明朝著名的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因其駕崩之時不過三十九歲,因此明亡之時仍有宮眷在世。
李氏,出生地不詳,在光宗還是皇太子之時便成為東宮選侍,生有皇四子懷惠王朱由模和皇八女樂安公主,一時間風(fēng)頭無倆。 光宗即位之時,本打算冊封李氏為皇貴妃,可惜由于時間倉促,未來得及。皇帝駕崩后,李選侍又成為了明末三大案之一“移宮案”的主角。其實(shí)熹宗生母王才人,就是被李氏毆打致死,但她不但沒受到光宗的懲罰,反而擔(dān)負(fù)起了朱由校、朱由檢兩兄弟的撫養(yǎng)重任。
![]() 李康妃劇照 熹宗即位后,并沒有追究殺母之仇,不但讓李選侍遷居妃嬪養(yǎng)老的仁壽殿,還在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為其上尊號曰“康妃”。崇禎帝即位后,念及幼年撫養(yǎng)之恩,對李康妃也頗為優(yōu)待。 北京城破之時,除了周皇后和兩個女兒,崇禎帝只是讓太監(jiān)給懿安皇后和李康妃傳口諭,請她們自盡殉國。此時的李康妃至少已經(jīng)年過五十,不過她并無家國情懷,先是投降李自成,后來又落到了清廷手里。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五月十八日,李康妃去世。此時距離明亡已經(jīng)三十多年,她本人也應(yīng)該已經(jīng)年過八十。 李康妃之女樂安公主在京師淪陷之時剛剛?cè)ナ溃形磥淼眉叭朐帷6€馬鞏永固在寫下“身受國恩,義不可辱”八個大字后舉家自盡,和沒骨氣的丈母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jù)史書記載,光宗后宮中其他在世的妃嬪還有這幾位:傅懿妃、馮敬妃、邵慎嬪、張襄嬪,她們都在明亡之際逃出皇宮,事后又回到京師,得到了清廷的贍養(yǎng)。 其中傅懿妃生有光宗第五女寧德公主,其和駙馬劉有福在明亡之時依然在世,不過生活十分艱苦。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yè)曾寫詩描繪寧德公主的生活,被著名史學(xué)家談遷收錄于其所著的《北游錄》之中。
![]() 崇禎帝朱由檢劇照 至于崇禎帝的祖父明神宗朱翊鈞,其后宮中去世最晚的是和嬪梁氏,一直活到了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享年八十二歲,所幸沒有遇見亡國之難。 結(jié)語:通過本文的梳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點(diǎn),崇禎帝最在乎的無非這幾個人:原配周皇后、兩個女兒、皇嫂張皇后、養(yǎng)母李康妃,希望她們能夠以身殉國,不要落入大順軍的手里。至于其他的后妃,乃至熹宗和光宗的宮眷,朱由檢管不了,也不想管。 其實(shí)大順軍的軍紀(jì)是否有后世記載的那么不堪,我看很有可能打一個問號。幸存的這些妃嬪,大概率都是在清軍入京之前才有機(jī)會逃出皇宮。從史書記載來看,也沒有哪個死在了大順軍的手上。 相比七十歲的時候還被清廷凌遲處死的朱慈炤,即崇禎帝第四子,女眷們的命運(yùn)已經(jīng)好了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