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女,43歲,右側甲狀腺腫大如核桃,半年有余。 施針:山澤通氣+巽(三針打槍)效果:兩次腫塊消失。 58、女, 46歲,患甲狀腺結節2年多,身感無力,月經量少,肩胛有拉扯性疼痛,結節1.6厘米左右,山澤通氣加巽坤調一療程,又四正位一療程,感覺精神好隨去醫院檢查,原結節1.6以減小到0.7。 甲狀腺病洛書位是離,歸經屬胃經,其形落艮。 以上兩個病例取巽、坤打槍,實際是離位。 病在右:艮兌巽(離);病在左:艮坤(離) 淋巴結腫大 59、女 46歲, 發熱一個多月,雙側頸部淋巴結腫大,如串珠,大者如棗核,質較硬,活動度不佳,有觸痛。兌位打槍、山澤通氣,立刻臍周出現紅暈,淋巴結縮小,病人自己手就能摸出來縮小的速度及程度,三小時后拔針,明顯縮小,滑動度佳,觸痛大為減輕。 甲狀腺結節、淋巴結腫大等病,常用山地剝卦、巽乾、坤乾、四隅位等治療方案。巽坤:洛書;乾:硬化性疾病;艮:形,經絡。 60、一病人來診,述說一周前,右側頸部淋巴結突然腫起來,不痛不癢。望其右側頸部,明顯浮腫。按壓浮腫處,有一顆拇指大的硬塊。詢問找不到生病的原因。后發現他兩眉緊鎖,于是按郁證來治療。施以臍針“雷風相搏”。留針時,浮腫稍微減輕。針灸完后,囑咐他第二天繼續回來治療。病人回家后,當天晚上反饋,頸部淋巴腫塊消失了。第二天去醫院檢查,頸部無異樣,一切正常。 甲狀腺結節一般和情緒有關。 61、女, 36 歲。半年前暴怒后甲狀腺突發一腫物, 狀如核桃,服中藥后稍有縮小。曾進行穿刺,診為甲狀腺囊腫。因懼怕手術故一直未予以治療。初診:可見病人右側甲狀腺旁邊有一栗子大小的腫物, 向外突出。可隨吞咽移動,質硬,無壓痛。 觀臍:圓形,坎位不及,震、巽位之間有多條細小皺紋。 治療:震,坎及巽位偏辰側打槍。打槍以反復多次如同機關槍,同時另一只手輕撫腫物處,用以明確靶位。留針68分鐘。在留針過程中, 囊腫開始變軟, 逐漸變小。到拔針時, 腫物只剩蠶豆大小。又連續治療兩次,腫物全消。 甲狀腺囊腫為女性多發疾病。多與情緒有關。對腫物的治療多用山澤通氣。該患者暴怒后所得,用震巽疏肝理氣,巽之辰時對應胃經,加上打槍,療效明顯。 62、女,38歲。頸椎疼痛,左手指麻半月,中醫院按摩4次無效。觀察臍部,離位上3cm腹白線處可見一個小黑點,先扎那個小黑點,病人說好點了,然后在離位中線偏左找到一條小細紋,扎一針,病人轉頭,輕松大半,手麻再扎艮位一針,乾主首,再補一針,頓時輕松。 離、艮、乾,此相生順序進針或者天山遁加離。離卦反映點很重要。 64、女.38歲,電腦工作15年。 素有頸椎病,最近自覺頭痛、頭昏、惡心、眼花,頸部及肩部疼痛,左右擺頭時,頭痛頭暈加劇。雙手時有麻木感。 檢查:觸及頸部4至7節壓痛,雙側頸后三角區壓痛,向兩側肩部放散痛。 影像:頸椎生理彎曲消失,椎體小關節增生,間隙變窄。 診斷:頸錐病,骨質增生。 治療:艮+坤+水火,打槍。留針30分,每日一次。 治療效果;用針當時頸項僵直及疼痛有所緩解,用針二天后頸部僵直和疼痛明顯減輕,活動自如,用針四天后頭痛頭迷惡心明顯減輕,雙肩及上肢放射痛和手麻木感基本消失,用針六天后所有癥狀消失痊愈。 離位的處理很關鍵,腹針在下脘周圍針刺。 65、女,中年。頸源性眩暈,每年都要犯幾次。來時面色蒼白,頭暈想吐,痛苦不堪,自述每次犯病都如此,上反胃,下有大便感覺。影像顯示:椎管狹窄,供血不足。觀肚臍上面有一紅點隨進針,又四正位一小時,起來癥狀全部消失。 66、女,25歲,晨起時突感頭頸僵直,頭偏向左側不能活動,活動時頸肩部疼痛難忍,向肩背部放散。查體;患者被扶入診室,頭頸歪斜偏向左側,用手還納頭頸時疼痛劇烈難忍,觸及到右側枕骨結節處,右側頸后三角區,肩胛內側肌群及肩胛崗上肌群疼痛明顯。印象診斷;頸肩肌群損傷綜合癥。 臍針;巽位打搶+坤+水火,留針30分。 療效;進針后歪斜的頭頸部開始活動,疼痛明顯減輕,可還納正位,觸及時右側頸后三角區及頸肩背部的肌群疼痛減輕,頭頸部進行環狀運動時輕微牽扯痛,用針3天后頸肩疼痛完全消失,痊愈。 這應該是一個落枕的患者,打槍即可。 病機十九條:諸頸項強皆屬于濕。濕,脾所主。巽離坤。 67,男,左頸部強痛3天,服用九味羌活顆粒無效。用臍針來治療。讓他睡于坤位,扎巽離坤(諸痙項強屬于濕),剛扎完后就讓他活動頸部,他很驚訝地說怎么沒痛了,然后留針32分鐘。起針后已無癥狀。 68、男,自訴打了一天的牌,晚上脖子就僵硬了,來的時候還用手按著脖子,左右轉動都疼,我用手摸著他的頸椎,最痛點在第三至第四節頸椎正中央。離位對著痛點打槍,針扎進才一半他就說好了,不痛啦。 69、女,76歲,頸椎僵直疼痛,轉頭需要上身轉動,同時左下牙槽骨疼痛。在醫院理療輸液7天不見輕。 處方:地天泰,坤解決頸椎病問題,坤位下針后讓慢慢患者活動頸椎,告知已經不痛,活動幅度逐漸加大;隨下第二針“乾”,乾屬大腸,大腸經循行于下牙,故針下痛止。 坤:主肉、主濕、主柔順。申時---膀胱經。左下牙也可以坤打槍。 乾:主督脈、脊椎。大腸經,循下齒。 70、女,35.患有頸椎病五六年,經常頸背酸痛不適,俯仰、轉頭均疼痛,難受時恨不得一刀把它割掉。檢查后發現她疼痛部位主要是在足太陽膀胱經,選擇臍部申時對應點扎針,扎后轉頭等已經明顯好轉,固定針后拍打病變區,留針一小時后無任何不適。次日隨訪,痊愈。就一次扎針能治愈數年的頸椎病,再次說明了根據十二經絡病變扎針的神奇效果。 71、頸痛,肩痛,雙手臂無力,肌肉萎縮近半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系腰帶、穿衣、吃飯需要別人幫助。診斷:頸椎病壓迫神經引起的肌肉萎縮。 臍針: 1、 坎巽離艮; 2、 補脾三針。療效:第一天,針后頸椎疼痛好轉;第三天,雙手力量好轉,可拿筷子了,但時間短;第五天,給車子打氣時,可以用手扶打氣筒的氣嘴了扎12天,能生活自理。囑其休息5天,再扎第二個療程。 健脾三針:巽離坤,巽坤,左右肩臂,離頸椎洛書位。脾主四肢,主肉,得離火而柔。 72、男,76歲。全身疼痛尤以雙肩及髖關節為重,伴四肢麻木;走路步態不穩,疼痛難忍;長期頭暈,睡眠嚴重障礙三年。逐漸加重趨勢。 臨床診斷:頸椎椎管狹窄;腦動脈供血不足;類風濕。 第一次治療采用四隅位治療,艮為手;巽為股,坤主肌肉四肢,乾為首。每一個部位都有打槍含義在里面。扎針五分鐘后患者感覺疼痛明顯改善,留針半小時改水火既濟,目的是消除手腳麻木發涼及頸椎打槍。5分鐘后患者感覺麻木發涼減輕,頸椎活動度增大,繼續留針半小時。起針后患者訴說2年多沒有這么舒服了。當天晚上睡了兩年來第一個好覺。以后改四隅位四正位交替治療,今日為第十天。走路正常,疼痛消失。已連續三天無任何癥狀。 這個病例的治療經過說明臍針應用法無定法。 |
|